![]() 《詩經·蒹葭》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 《詩經》 的基本常識。感受中國古典詩歌含蓄的表達方式,感受詩歌朦朧凄清的意境。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習詩歌重章疊句的形式特點,體會“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在此基礎上準確流利富有感情的背誦全詩;把握“追求者”和“秋水伊人”的形象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把握詩歌純潔真摯健康的情感,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掌握“重章疊句” 形式特點及“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在此基礎上準確流利富有感情的背誦全詩。 2、把握“癡情戀者”和“秋水伊人”的形象。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的語言,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準確把握詩中人物的情感。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提升興趣 播放歌曲《在水一方》,配以蘆葦畫面。教師話語引入課堂,相機板書課題:蒹葭。 ![]() 二、三讀課文,初步感知 1.一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課件展示生字詞) 2.二讀詩歌,掌握節奏韻律 《蒹葭》中疊音詞的運用,七個四字句,二二拍的節奏,最后一句五字句,使詩句抑揚頓挫。 拓展:《詩經》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305篇詩歌作品,除《周頌》中有8篇屬于無韻詩歌外,其余作品在創作的時候都遵從了特定的押韻規則,每首詩都用韻字來整合韻律。韻律,一詞有兩種含義,一指詩詞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規則,二指語言和物體運動的節奏規律。《詩經》的韻律主要通過四言句式中兩個音頓的反復來體現。 《詩經》的一個四言句式之所以劃分為兩個雙音頓,主要是因為《詩經》的絕大多數四言句式由兩個雙音詞組或者雙音詞構成,而次要句式如三言、五言、七言等,一般也以雙音頓為主,兼以單音頓或是三音頓。四言詩因其二拍節奏,被灌為以漢語所形成的詩型里最單純、安定的節奏結構。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3.三讀詩歌,感知內容情感 借助課下注釋以及資料書,翻譯詩歌。 譯文: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追隨她(他)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蘆葦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對岸。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完畢。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彎曲又艱險。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灘。 總結:這是一首描寫對意中人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悵的詩。 三、合作探究 (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蒹葭》的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只是在押韻處換幾個字表示層層遞進。這種僅僅對文字略加改動的重章疊唱是《詩經》中常用的手法。目的是在反復中深化意境,起到一唱三嘆、回環往復的藝術效果,增強了詩歌的韻律美。 小結: 四言一句,句式整齊; 重章疊句,一唱三嘆; 押韻,朗朗上口; 疊字,韻律感強。 (二)體味詩歌的意境美 1.師生詩意描繪畫面,感受意境之美。 深秋之季,拂曉之時,蘆花泛白,清露為霜。瑟瑟秋風,葦叢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煙波萬頃,空中霧靄迷蒙。彎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時,一位癡情的戀者,躑躅水畔,他熱烈而急切地追尋著心上的戀人。那戀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復,心醉神迷,內心痛苦,不可言狀。 2.景物描寫有“三美”,即“意境美,含蓄美,朦朧美”。從景物描寫的變化中體味情感,把握“癡情戀者”和“秋水伊人”的形象。 板書: 意境美:清涼幽渺的深秋,茂密蒼青的蘆葦,晶瑩透亮的露水,呈現一種凄清寂寥朦朧的意境。 癡情者的形象:憧憬焦急,熱烈傾心,執著追求。 秋水伊人:撲朔迷離,朦朧飄忽 (三)理解詩歌的多義美 1.“伊人”所代表的的僅僅只是愛情嗎? 明確:“所謂伊人”歷來說法不一:愛情、隱士、事業、親情、友情、理想、自由,還可以把“伊人”看作是一個盡善盡美的境界等等,詩歌的主旨“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也可以表達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哲理。無論怎樣,把“伊人”視為作者所敬仰的、熱愛的人則是不錯的,追求的精神卻是不變的。但是一般將“伊人”視作戀人的較多,并且“伊人”為美麗的姑娘。因為似乎只有男女青年的愛才如此濃烈真摯。 2.健康純潔美好的愛情觀:反對“閃婚”“閃戀”,反對“只求一時擁有,不求天長地久”。真摯純真,專一執著,含蓄高潔…… 四、拓展賞析,加深理解 背誦《關雎》《蒹葭》,進一步體味重章疊句、“賦比興”的藝術手法。比較兩首詩歌內容方面的異同。 五、總結課文,升華情感 《關雎》:以和鳴的雎鳩起興,美麗賢淑的女子與溫文爾雅的君子結為琴瑟之好,悠揚婉轉的愛情歌謠傳唱至今。 《蒹葭》:秋水伊人的撲朔迷離,癡情戀者的熱烈執著。山路崎嶇漫長,癡情者上下求索;河水曲折悠遠,秋水伊人在水一方。優美的詩篇,古老的歌謠;令人遐想,美不勝收。 六、布置作業,鞏固所學 背誦默寫兩首詩歌,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