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堅信:投資人自身認知不足是投資中最大的風險。 最近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精微的理解,分享給大家: 投資的過程可以分為感知,認知,判斷,決策四個步驟,投資研究主要解決前三步的問題。投資研究對于投資決策而言既是智慧之源,也是風險之源。為什么這么說呢? 我們先從投資研究本身說起...... — 1 — 什么是投資研究 很多人認為投資研究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種理解沒錯,但不夠精準。投資研究有兩種動作:第一種叫探索,第二種才叫研究,把探索從研究中分離出來才能看的更清。 什么是探索呢? 你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比如新的細分行業,新的公司,這時候你對研究標的所知甚少,很多東西都在你的視野之外,這時候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是:看見。 在能夠看見之前,我們面前是一片迷霧遮蓋的叢林,哪里有陷阱,哪里有獵物,你根本不知道,何談設計策略來捕獵呢?從看不見到看見的過程,就是從未知到感知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探索。 你得帶著隨意,帶著好奇,心態開放的到處去走走,沒目的,但有邊界。 探索了一圈之后,你大概的知道,A區域有個陷阱,B區域有獵物......,但是陷阱有多深,獵物有多少,什么習性,什么種類,這不是探索要解決的問題。 探索只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看見一個模糊的全局;二是為研究找到重點方向。 那么,什么是研究呢? 研究就是我感知到了,意識到了,但是事實,細節,邏輯還不清楚,我得把它弄明白。 在看見階段,你發現了陷阱,發現了獵物,是發散的;在研究階段,你得收斂,把注意力集中到獵物周邊和陷阱周邊的中觀與微觀環境。 對應到行業研究上,你得研究產業鏈上的重要節點的公司了,得研究產業發展歷史上的重要節點了,通過這些重點的研究去探究背后的驅動因素與驅動邏輯。 對應到公司研究上,你得重點研究某幾個點,比如有的企業得重點研究組織,有的企業得重點研究技術壁壘,有的企業得重點研究渠道,不同企業的重點不同,用一個企業在不同階段的重點也不同。 研究要解決的問題是:從看見到認知,如果說研究是解決問題,探索是定義問題。 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其實投資研究也是這樣,只探索不研究則迷茫,只研究不探索則極端。 — 2 — 第一種風險 說了這么多,你可能會問,這和投資風險有什么關系呢? 如果我們探索不足,則見不足;如果我們研究不足,則識不足。 你知道的并不重要,你不知道的才會成為投資的風險。 所以,投資中第一種風險就是:見識不足的風險,其實就是探索不足,研究不足。 認知區域內,也存在風險。 — 3— 第二種風險 ![]() 第二難,不愿承認,承認自己無知這件事本身就很反人性,因為這樣會打擊自己的自信心,會讓原本以為封閉的、確定的東西變的再次不確定。而人是最討厭不確定的。要知道,人類因為承認自己的無知才開啟了科學革命,可見承認自己無知有多難,不信你到《人類簡史》中驗證一下。 總結一下: 第一種風險,見識不足,既有看不見的風險,也有認知不足的風險,這是認知世界的能力問題; 第二種風險,自我認知不足,意識不到自己的無知,這是認知自己的能力問題。 所以我才堅信,認知不足是投資中最大的風險。 但反過來講,投資能力提升的過程就是認知世界,認知自己的過程,這也正是投資有意思的地方,因為,這是個無限的游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