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仁哥小農 自古以來,互幫互助,人情往來就是一件極為平常卻正常的事情。我們在做好人好事的時候,都應該牢記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這句金言,做一個精明的好人。 ![]() “升米恩,斗米仇” 僅僅6個字,便能很好地面會人性的復雜。關于這句話還有一個典故可以讓人更容易理解其中的深刻內涵。 據傳,從前村里有兩個人,一個叫李大,一個叫王二,平時都以種地為生,關系很好。有一年發生旱災,地里顆粒無收,李大家沒有余糧,一家人餓得奄奄一息,只好到王二家去借糧,王二送了一升米給他。李大一家人靠這升米活了命,非常感激,就跑到王家去道謝。 王二做了好事,心里也高興,說這樣吧,我再送你一升米。李大喜出望外,千恩萬謝地帶著一升米回了家。如此幾次三番,李大陸續從王二那里拿回了一斗米,可是王二家余糧也不多,最后只好說糧沒了。李大人很不高興,逢人就說王二小氣!這話傳到王二耳朵里,他也氣壞了。本來關系不錯的兩家人,就此反目成仇。 ![]() 所以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明智的人濟人一時,不濟人一世。別人危難時是應當施以援手,但適可而止,切不可讓對方產生依賴心理。 “升米恩,斗米仇這俗語告訴我們,人心是永遠不會滿足的,所以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一定不要一次性地幫助得太多,要把握好分寸。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處理事情要保留多余而不會竭盡自己的智慧,這樣才可以預防無法預測的變故。說話不要說得太滿了,事情也不要做得太絕。 當人們逆境的時候,給你一點的幫助,就能幫你好大忙。你順境的時候,我給你一點的幫助,就沒多大意義了。 ![]() 所以啊,幫助別人,要在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事,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 但是這世界上總是有一種人,就喜歡多管閑事,費時費力費錢之后,還不討好,這也是濫好人的通病。 所以,在跟人交往并不是你付出得越多就越好,也要看準時機。就像錦上添花終歸沒有雪中送炭來得讓人印象深刻。 如何讓你自己的善心,可以真正地幫助別人,并不傷害到自己,不會造成升米恩,斗米仇的結果,這是非常需要方法的,也是一門考驗人的藝術。 ![]() 可見,農村一些俗語老話里面蘊藏的人生智慧,絲毫不比書里的差。這也是為什么有很多人,喜歡看俗語和老話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