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有人說過:“人生如夢,轉(zhuǎn)眼就是百年。” 人這一生,就跟夢境一樣,醒來的那一刻,就已經(jīng)是百年之后了。這百年的時光,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紅塵往事,皆是幻境。 可以說,我們都活在了一個人為制造的幻境當中,過著如虛如夢的人生。其中充斥著欲望、貪婪、物質(zhì)以及利益。 在很多人眼中,人這一生,就該為了錢財名利以及功名利祿而活著。可是,這所謂的功名利祿,真的是最終的價值嗎?不見得。 南宋末年的丘處機感慨:“石崇未享千年富,韓信空成十面謀。” 晉朝的石崇,穩(wěn)妥妥的世界首富,錢財多到可以買下整個長安城和洛陽城。可是,他再厲害,也無法享受到千年的富貴。人,終究都是要成為冢中枯骨的。 漢代的韓信,千古無二的兵仙,一生少有敗績,是蓋世無雙的天才。可是,他再有謀略,也只能死于長樂宮當中,根本毫無辦法。 人生,曲曲折折,復(fù)雜不堪,不論是有錢人也好,還是無錢人也罷,終究會在時光下慢慢地老去,一代更替著一代,令人感嘆。 02 從前,有一位老者與禪師談?wù)撊松馈?/p> 老者說:“人生對于浩瀚的天地來說,不過是蒼茫一瞬間,或許連留下痕跡的資格都沒有。人,為什么還要活著呢?” 禪師說道:“萬事萬事都有著原本的使命。當他們的使命完成后,又讓后人來承擔使命。這凡塵俗世,也將循環(huán)往復(fù)下去。” 老者疑惑道:“從天地到個人,那普通人有著諸多的財富,有著諸多的房子和土地,一切都有存在的價值嗎?” 禪師緩緩地說:“一切,都是無。開始是無,結(jié)果是無。哪怕是過程,也是無。外物,終究會有消失的那一天,唯有你的心和經(jīng)歷,才能永存。” 老者感嘆:“人活一世,終將是無,那我們的人生不就沒有意義了嗎?” 禪師回應(yīng)說:“人活著,本就是一種價值。只不過,有些人明白了自己的價值,而有些人活在了欲望當中,便覺得一切都沒有價值。一葉障目,終究是擁有貪嗔癡的人的通病。” “如果說有一種人生可以充滿價值,我想,那樣的人生,必然是有著淡然心態(tài)的曼妙人生。” 人生,或許就是一場修煉。而我們在修煉中所要做到的,便是練就自己“淡然”的心態(tài)。做人淡定,做事淡然,行為有度,一生安好。
03 人生,就只是為了“淡然”二字而活。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理論上,如今的人們吃得飽,穿得暖,理應(yīng)幸福,可為什么他們還是活得不幸福? 一句話就能概括,因為不滿足,所以我們永遠都不幸福。 自己賺了五千元一個月,可看到別人賺了上萬元一個月,內(nèi)心又憂慮起來。最后,我們只會在不斷的攀比中,越活越痛苦。 試想,你一個月賺了5000元,又想賺1萬元,之后10萬元,100萬元......對于這無窮無盡的欲望,人還能幸福嗎? 或者,我們本來就過著安安穩(wěn)穩(wěn)的小日子,可我們卻發(fā)現(xiàn)某些親戚特別有錢,過著極度奢華的生活,那我們就會攀比,甚至認不清自己。 別人有錢,別人奢華,那是別人的事兒,跟我們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我們都知道這些道理,但我們就是看不透,做不到。為何?因為我們還不夠淡然,一直受到了外在事物的影響。所以,焦慮、不幸以及憂愁,就會成為現(xiàn)代人的常態(tài)。 忘記了“淡然之心”的人,哪怕他身家千萬,甚至過億,也都會愈發(fā)活得焦慮不堪。 04 一生“淡然”,一世安康。 此生,一眨眼就到頭了。無論你有多少的欲望,多有少的財富,說實話,你一毛錢都帶不走。與其在人生的旅程中活得痛苦,為什么就不能活得淡然點呢? 我有一個同行,背井離鄉(xiāng)在上海工作,花了幾百萬的首付買了一套房子,然后月供接近三萬,每天都愁苦不堪,活在猝死的邊緣當中。 睡不著覺的時候,他打開窗戶望著夜空,總是有跳下去的沖動。后來,他去看了心理醫(yī)生,結(jié)果就是輕度抑郁癥。 當人活到了這個份上時,那我們的人生,真的有意義嗎? 很多人會扯,只要后代過得好,那自己這一生過得悲苦,也是有價值的。不可否認,我們需要為了兒女而付出,但是,我們的命,我們的人生,只屬于我們自己,如果我們連自己的這一生都活得不幸,那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就沒有意義了。 說得夸張一點,如果這世上真的有輪回,那我們永遠都在輪回里面為了別人而活,永遠都痛苦。這,才是人生的悲劇。 人活一世,只需要淡然點,那就可以了。力所能及的,我們就去做。而做不到的,那我們就原諒自己,接納自己,不需要在乎別人的眼光。 借用楊絳先生的一句話,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 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