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人民日報客戶端,制作的民族服裝“愛國style”軟件,讓一眾人玩得不亦樂乎。穿上民族服裝秒變少數民族美女,新鮮又滿足。換裝時看到佤族、拉祜族等民族服裝,頓覺親近,思緒不由拉回去年的臨滄之行。 臨滄地處云南西南部,東鄰普洱,西南與緬甸交界,因臨瀾滄江故而得名。臨滄是世界茶樹和茶文化起源中心,也是普洱茶的原產地,滇紅的誕生地。曾聽人說冰島茶價值不菲,過年在昆明逛茶市時打聽冰島茶產地,老板說臨滄。 云南我們走過很多地方,但臨滄一直未去,一來路途遙遠,二來山路崎嶇。結果逛茶市來了興致,想去看看。陳同學仍是那句話,臨滄有同學,幾十年未見,想去見見。不出所料,又是女同學。 折耳根 從昆明到臨滄只500多公里,卻開了整整9小時,山路果然崎嶇。到臨滄已是晚上七點多了,同學夫婦早已在飯店恭候。多年未見,聊起學校往事非常親切,聊起畢業后的工作和生活,又是諸多感慨,看到大家都是越來越好,又很欣慰。不知不覺,桌上擺滿了菜。 云南涼菜自然有折耳根,現已成了我的鐘愛。有個牛肉薄片與青蒜同炒,好像叫佤族酸肉。牛肉腌制而成,有臘肉的咸香,味道很特別,酸辣可口。 火腿木瓜雞主要原料是臘火腿、木瓜、山地子雞。火腿切片。雞肉、姜、木瓜絲、火腿一起炒,加水煮,起鍋時加胡椒粉即可。這道菜屬藥膳佳肴,雞肉酥爛可口,別有風味。 最特別的有道涼菜,叫撒撇。聽同學說撒撇有很多種,那晚我們吃的是牛肚撒撇。據說制作工藝非常復雜:煮時必須保持肉質鮮嫩,煮熟即撈出,切碎,撒上花椒末、香辣蓼、韭菜碎、大蒜等調料,倒入事先做好的苦腸汁等香料汁,拌均勻,一盤美味撒撇就可以上桌了。 撒撇之于臨滄人,恰似折耳根之于云南人,餐餐可食,且是招待賓客的上等食品。單從口味來說,撒撇比折耳根容易接受,且食之可健胃強骨消食敗火。 撒撇 我們住的賓館有個宣傳畫,上面寫著佤族司崗里“摸你黑狂歡節”。名字很特別,感覺是一摸你就黑的意思。宣傳說每年“五一”期間,滄源佤族就會舉辦這個節。“摸你黑”起源于佤族民間,人們用鍋底灰、牛血、泥土等涂抹在臉上,是驅邪并祈福平安的習俗。如今是用天然植物“娘布洛”配制的涂料來相互涂抹,相互祝福。佤族的傳統觀念認為:神藥娘布洛抹在臉上身上會給人帶來祝福。 佤族還有一種甩發舞,節日期間女子會披著長長的頭發邊跳邊甩,豪邁瀟灑。同學是中學教師,說有時節日人不夠,就讓她們換上民族服裝參與其中。她說,民族服裝有點暴露,還要披著頭發,實在有點勉為其難。一想平時穿戴整齊、一臉嚴肅的物理老師,突然換上暴露的民族服裝,還要披頭散發,甩頭。那畫面......實在讓人忍俊不禁。 小城臨滄 晨起繞玉龍湖與天鵝慢跑,湖水澄凈,倒影的高樓在湖水與遠山之間,顯得分外顯眼。臨滄是個干凈清新的山區小城,有城市的便利,也有山區的美景,是現代融于自然的小城,非常優美。 跑了幾圈,沿街飄來土雞餌絲的香味。肚子聞到了,咕咕告訴我。好吧,咱們吃早餐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