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廣東大埔的貴州進士楊廷椿芙蓉書閣|鄧旺林 楊廷椿(1859—?),字叔靈,號壽萲,一號瘦仙;[注1]后改名“珮”。[注2] 百侯侯南人。自其父親起入籍貴州貴陽府貴筑縣[注3]。廷椿咸豐九年(己未)三月初五日出生于貴筑,胞兄弟三人,其排行第三。[注4] 廷椿出身于簪纓世家,書香門第。其高祖必拔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大埔庚子科歲貢生,候選訓導;曾祖父元興是乾隆三十五年(1770)庚寅恩科廣東鄉試舉人,乾隆五十二年(丁未,1787)大挑一等,分發山西,歷任多地知縣;祖父培賢是附監生,在貴州多處任職,官至知縣;父綬榮是貴筑縣學增生。(詳見附錄) 廷椿于光緒十一年(乙酉,1885)選為優貢生,[注5]候選教職。十四年(1888)戊子科鄉試中貴州第十三名舉人,十六年(1890)庚寅恩科中二甲進士第四十一名。[注6]朝考中二等第八十三名,授任戶部主事。后改任云南知縣 [注7],曾署云南府知府 [注8]。 廷椿娶蘇氏,生女三人,以二胞兄楚翹之子汝騏為嗣。在廷椿中進士時,兒女均年幼,汝騏稍年長,已就讀。 【注】 1.《大埔進士錄》中記其“字壽萱”。“萲”古同“萱”。 2.民國《大埔縣志》卷三十二《科目表一》(即進士表)P2。 3.貴筑為貴陽府治所。民國三年(1914)廢貴陽府設貴陽縣,改名息烽縣(今貴州息烽縣)。 4.《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會試同年齒錄》(下簡稱“同年齒錄”)記楊廷椿“胞兄廷槐,字伯龍;廷梓,今名珩,字楚翹,從九品職銜。” 5.《大埔進士錄》記為“拔貢”,今據《同年齒錄》改。《同年齒錄》記其“優貢生”,“乙酉科選優第一名,會考第一名,朝考二等第十名,欽用教職”。 6.本科為光緒帝“親政恩科”,共取326名,其中二甲136名。本科“會試中額”,廣東17名,貴州11名。據《同年齒錄》所記,楊廷椿在參加會試前對舉人例行的“覆試”中考取“一等第七十八名”,“會試中式第一百六名”,在會試后,參加殿試前的例行“覆試”中名列二等第六十名。 7.見“貴州地方志”網上《貴州七百進士錄》一文。 8.據“大埔縣百侯鎮人民政府網”之“人文百侯/人文薈萃”網頁所記。【按】《大埔進士錄》中誤作據“民國縣志的進士表”所記。 2022.03.25 【附錄】 楊廷椿的部分直系長輩: 高祖諱必拔,字彚茹,歲貢生,候選訓導。敕授修職佐郞,誥贈奉直大夫。妣氏蕭,敕封孺人,誥贈宜人。 曾祖諱元興,字云浦,乾隆庚寅恩科廣東鄉試舉人,丁未大挑一等,分發山西,歷任廣靈、繁峙等縣知縣,歷署寧武、陽高、鄉寧、崞縣等縣知縣,歷充乾隆己酉、壬子兩科鄉試同考官。膺乾隆五十九年、嘉慶四年兩次覃恩封典加二級,俸滿保薦加一級,誥授奉直大夫。妣氏劉,誥封宜人。 祖諱培賢,字德滋,附監生,原任貴州安平縣典史,歷署桐梓、貴定、都勻等縣典史,威寧州吏目,磐石巡檢,遵義、大定、都勻等府經歷,勝秉、邛水、丙妹等處縣丞,代理都勻、貴定等縣知縣,敕授登仕郞。妣氏賴,敕封孺人。妣氏劉,奉旨旌表節孝,敕封孺人。 父諱綬榮,字組春,始入黔籍,貴筑縣學增生,例贈征士郞。母氏徐,苦節待旌,例封孺人。 ——均錄自《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會試同年齒錄》 【附注】 乾隆己酉:五十四年(1789)、乾隆壬子:五十七年(1792),乾隆甲寅:五十九年(1794)、嘉慶四年:己未(1799) 【附記】 本人在參加編著《大埔進士錄》一書時,對于楊廷椿進士的記述,主要是依據《明清進士碑題名索引》、同治朝《大埔縣志》、民國《大埔縣志》、“貴州地方志”網上《貴州七百進士錄》一文以及“大埔縣百侯鎮人民政府網”之“人文百侯/人文薈萃”網頁中所記。今有幸得到同鄉羅盛裕先生發來《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會試同年齒錄》這本古籍所記楊廷椿進士的相關材料(共5頁),得以對《大埔進士錄》中的楊廷椿簡傳進行補充和修正。據小羅說,這本古籍是其朋友百侯人楊展江先生找到的。 羅盛裕先生是大埔湖寮人,華南工業大學微電子技術專業碩士研究生,現在深圳就業。其對大埔文史很有研究,本人編著《大埔進士錄》時,就曾得其許多幫助。 【關于《大埔進士錄》】 《大埔進士錄》本書由黃志環、鄧旺林、黃偉平合作編著,由鄧旺林執筆。《大埔進士錄》于2013年2月出版內部版,用“埔準印字[2013]002號”;后經鄧旺林負責修訂,于2015年6月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修訂本[書號ISBN 978-7-50346,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5)第118708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