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沒想到,繼前段時間安利過貴陽后,陳曉卿團隊又推出了《尋味貴陽》美食紀錄片,簡直想一起去了! 我卡點早早看完了!然后抓起電腦爆肝給你們安利。 《尋味貴陽》系列依舊保持超高制作水準,沖出畫面的美食質感看得我舌尖冒口水 從預告片開始就讓人“食欲澎湃”。 豆米火鍋、血旺、糟辣椒、胭脂蘿卜、糍粑辣椒、辣子雞、腸旺面、神仙豆腐、黃粑、醬爆烤肉、洋芋粑粑、絲娃娃…… 紅綠黃白“撞色”搭配,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的食物熱度,熱辣、鮮美、酸爽直擊人心。 如果你也是美食紀錄片終極愛好者,如果你也缺下飯神劇,如果你也想隔空吃吃吃,趕緊觀看《尋味貴陽》。 包你和阿球一樣暗暗握拳表示,早晚有一天要買一臺能吃到、聞到味道的電腦! 尋味系列爆火, 為什么是貴陽? 我們都知道,貴陽好吃。 去年《風味原產地·貴陽》節目組就被當地美食勾去了魂。 腸旺面、酸粉、醬爆小串、戀愛豆腐果、怪嚕飯,酸爽熱辣又軟糯的貴陽味道讓人迷了方向。 淺嘗是不夠的,同個制作組,今年就帶著《尋味貴陽》專題來“慰問”味蕾。 為什么必須是貴陽? 喀斯特地貌讓這座城市被山水分割,貴陽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硬生生長了出來。 當地人以雙手和智慧,在山水間搭上骨架;又用得天獨厚的環境資源,加上當地少數民族的點綴,創造出貴陽風味美食。 貴陽在山水中生長,也滋養初特立獨行的地道風物,勤勞的貴陽人就用這些創造出“酸辣鮮糯甜臭苦”滋味。 在貴陽吃東西,更像是在探險尋寶,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進嘴巴里的是什么寶藏,但又絕對好吃。 “山”里尋寶, 再次刷新貴陽 印象 第一集主題《山語》。 山川迭起的貴陽,擁有不少來自山的饋贈,貴陽人擅長將其加以烹飪。 貴州有一種常見的野果刺梨,生長在海拔一千米的坡地,是個果實如乒乓球大小的“刺頭”。 想享用這樣野性的美食也需要下功夫。貴陽人通常除刺去籽,泡進糖水,迅速將果實本身的酸澀感變為清甜。 還能用來做刺梨蜜餞,和糖漿下鍋翻炒浸泡,每一口都軟糯潤滑,還帶些爽口余酸。 貴陽人家小孩子都喜歡。 聞名全國的貴陽酸湯魚,一縷奇特的異香讓無數食客上頭。香的來源就是貴陽高山密林中的另一種果實——木姜子。 除了可以放進酸湯魚開胃,它也是貴州人的日常調味品。 經過搗碎的野生斑鳩葉和石灰水凝固,制成Q彈爽滑的神仙豆腐。 而木姜子則被夾出汁水,像檸檬、香茅、薄荷重疊,復雜的口感交織,為素凈的神仙豆腐添色。 硬菜也少不了它的身影。 油燜神仙雞用它入味,在水油的高溫中散發銳利芬芳,滲透進每一粒肉絲中。 最經典的還屬酸湯魚,只需幾粒小小的木姜子,就能融入其中讓酸湯也活色生香。 藏在貴州人家里的 血豆腐 ,經過揉搓包扎和煙熏風干,凝聚風味蛻變成形。 外皮勁道彈韌,內里卻豐潤柔軟 ,吃起來還帶煙熏味,可以直接拿來做血豆腐燜飯。 再或者放油煎出脆殼,澆上一勺辣椒油做血豆腐米粉,紅油包裹加煙熏香味兒,光是看著就口水直流。 山里人家最愛的吃法還是和臘肉搭配,簡單清蒸過后,臘肉的油潤就融入到血豆腐的空隙。 豬血的另一種吃法,要由山里的苗族人家來解釋。 當地村民逢年過節會殺一頭豬來吃。 新鮮宰殺的鮮豬血加入食鹽迅速凝固成 血旺 ,外韌內軟,搭配無鹽酸菜,做酸菜血旺清爽又開胃。 宰殺后的豬肉在四小時內都是新鮮的,趁乳酸還沒來得及分泌,跟上它的步伐。 切五花肉在鐵鍋里翻炒做 回鍋肉 ,蒜苗加 豬肝 迅速爆炒,再煮一鍋暖胃的 皰湯豬雜。 宴席的絕配是一盆香噴噴的 花紅酒 ,當地人邊喝邊唱山歌,氣氛也達到了頂點。 而在貴陽市區的山腳下,一道熱辣火紅的 辣子雞 點亮沉寂的味蕾。 要手持一只大勺在鐵鍋里不停翻炒三十分鐘,為雞肉注入令人迷醉的香辣,也是貴陽人眼中的明星美食。 辣子雞靈魂就是這一大勺紅彤彤辣的 糍粑辣椒 。 這要從貴陽南部的山區說起。 在貴陽的山里,新鮮采摘的辣椒烘干需要生火加熱,室溫保持在 40度 左右,這個過程也就是炕。 烘干后的辣椒口感更豐富,溫水泡發后持續攪碎,直至粘連在一起,像糍粑一樣。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的香氣張揚熱烈。 作為中國吃辣原點,貴陽人對辣椒愛得實在深沉。 在貴州山里家家戶戶都裝壇做 糟辣椒 ,再封罐藏在有幾億年歷史的山洞里,讓這個天然發酵場為辣椒的神奇轉場做舞臺。 經過緩慢發酵的辣椒,能感受到溢出壇香的 酸香 ,糟辣椒直接食用也不錯,也能在廚師們手里做萬物。 比如和油潤的豬肉一起做糟辣回鍋肉,比如和澆醬在茄盒身上做糟辣茄盒,或是糟辣豬蹄、糟辣黃辣丁……?? 也可以像貴州山里人一樣,做成 澆汁糟 辣魚 。 煎炸鱸魚后,只用糟辣椒做調味,澆上滿滿一勺,最質樸簡單的味道總能最勾人食欲。 在貴州 , 糟辣椒能登堂入室,也能做家常菜底味 ,一口就能滿足貴州人對辣椒所有天馬 行空的想法。 一罐媽媽奶奶的糟辣椒,讓異地漂泊的貴州人找到家。 而在天將將亮的貴陽,最經典推車早餐 糯 米飯 才是主角。 蒸熟的糯米飯趁熱加入蔥花、豬油、生抽,快速攪拌融合,黏糯泛著醬色的糯米飯熱乎乎。 脆哨、折耳根、花生米、酸蘿卜 、一勺糯米包裹著豐富食材。 再撒糖、澆辣油, 一柔 一剛, 多重口感 相互 碰撞, 引領口腔開啟一段奇妙的 旅程。 追根溯源的話,糯米飯好吃關鍵也在于貴州山里一種食物: 糯稻 。 作為水稻的黏性變種,它對貴州乃至亞洲周邊許多國家都有影響,可口迷人的糯米飯就由它作主角出現。 作為中國南方 唯一 種植糯小米的貴州,黏糯的食物更像是硬朗鋒利的山巒饋贈給貴陽的專屬溫柔。 糯小米甚至 比糯米飯更黏糯, 與紅糖、五花肉、鹽融合上鍋蒸,持續加熱近5個小時,才 能收獲極致美味—— 小米鲊 。 色澤金黃 ,肉眼可見的飽滿米粒綻放著,包裹著五花肉的肉香和油脂,黏糯而不膩,是貴陽人 年夜飯里的主角。 也是沒想到,50分鐘的紀錄片我居然感覺飛快,只能說實在是看著就太太太好吃。 藏匿在水韻貴陽中的美食,光看預告就 好吃到想“舔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