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上午,在樹德博瑞實驗學校和老師們交流“觀課議課的對象與策略”。交流結束,陳華忠校長和歐小華副校長送我,邊走邊談,歐校長說:“聽了你講觀課議課,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人生觀念的改變。以前我也在學校講過,我就特別關注這一點。”聽他這樣說,我引他為觀課議課的知己。第二天早上醒來,回望昨天規(guī)劃未來,很想把現(xiàn)在講座常用的題目“觀課議課的對象與策略”改為“觀課議課的人生策略”,但估計會讓人疑惑,沒有改。但終究,觀課議課是關涉人生的,“人變過來了,觀課議課就到位了”。 我2003年開始關注教師幸福,2004年寫出第一版《創(chuàng)造幸福的教師生活》,2004年9月開始寫博客,博客名就是“為幸福的人”。“為幸福的人”首先是自己要成為幸福的人,要有發(fā)現(xiàn)幸福、感受幸福、創(chuàng)造幸福的能力,““愛教育,栽培自己””;其次是為著教師的幸福、為著學生的幸福,爭取為教師和學生成為幸福的人做一些努力,有一些幫助。為幸福的人,這是觀課議課,也是理想課堂的根。可以說,觀課議課的緣起本身就是為人的,而不僅僅是技術(盡管這么多年,觀課議課也開發(fā)了不少的技術、工具和案例)。為了人的幸福,現(xiàn)在,我向老師們推薦得比較多的就是《幸福教育與理想課堂八講》。 從這種意義上,我特別佩服《人民教育》現(xiàn)任總編輯余慧娟的慧眼,在2006年7期《人民教育》首刊“觀課議課”的文章時,她以《為了教師的批判精神——關于“觀課議課文化”的對話》為題標識我們的對話,并將“觀課議課”定位為一種“文化”。 文化有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種界定。靜態(tài)的觀課議課文化,就是參與者在觀課議課活動中共同認同的價值追求和共同的行為模式。從動態(tài)上看,文化是以文化人,動態(tài)的觀課議課文化,是促進參與人員認同觀課議課價值追求,并在觀課議課活動中采取彼此理解和接受的共同方式的過程,是人的改變過程。用什么去化呢?用“讓我們共同漫游,向那'產(chǎn)生于上帝笑聲回音的,沒有人擁有真理而每個人都有權利要求被理解的迷人的想象的王國’前行”促進合作理解;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培養(yǎng)同理心和引發(fā)反思;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促進成全成就;用“表達是一種實現(xiàn),傾聽是一種關懷”促進傾聽接納;用“教育需要想象力,發(fā)揮教師的教學想象力”促進創(chuàng)造改變;用成長創(chuàng)造的幸福觀促進參與者享受“留下生命痕跡”的幸福(參見《觀課議課與課程建設》)……人的改變既是觀課議課的目標,又是觀課議課有效實施的關鍵。 認真體會和實踐觀課議課的,帶來的就不只是教學和教研水平的提升,最大也是最根本的改變就是人有了改變。2009年,我們在鄭州市中原區(qū)育才小學召開第三屆觀課議課研討會,與會的西安市未央?yún)^(qū)西航三校的與會代表介紹說:幾年觀課議課下來,學校里的老師“與學生相處時少了一份急躁,多了一份寬容和等待,觀課議課讓他們懂得和習慣了一個世界有多種聲音”,“與同事相處時少了一份挑剔,多了一份相知和欣賞,觀課議課讓他們了解對方,使他們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同事的相伴與支持”,“與家長相處更多了一份默契,觀課議課使教師們知道只有將心比心,只有換位思考,平等對話才能達到相互溝通相互配合教育孩子的目的”。觀課議課使“教師們的心胸變得寬廣了,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心情變得舒暢了,教育生活的幸福溢滿教師的心房”。觀課議課發(fā)揮了文化的作用,體現(xiàn)了文化的價值。 前幾年,也有朋友問:“如何給老師講好觀課議課?”我的建議是:“你要回到人上去,要立足關心人而不是僅僅關心課,關心人一是要關心學生,二是要關心教師;要致力引導教師進取向上、理解包容、真誠關懷、自助助人、同在共行、謙遜虛心;另外,是宣講者不要在老師目前當專家(鏈接:觀課議課|“別把自己當專家”),要以學習者、促進者的角色出現(xiàn),要致力促進思想而不是提供思想。”想想看,有了這些改變,你會如何? 朋友們,實踐和推動觀課議課,你準備好了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