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 Store 企業為什么要雇傭RPA數字員工? 是趕潮流,還是真需要? 01 RPA數字員工是誰? 伴隨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流程自動化市場加速升溫,各行各業都開始探索數字員工的應用場景。 阿里天貓超級品牌日的數字主理人AYAYI;百信銀行首位虛擬數字員工AIYA艾雅;萬科2021年度優秀新人獎頒發給了公司的數字員工崔筱盼;目前華為內部的數字員工已達8000+ …… 不知不覺,數字員工奔涌而來。 所謂“數字員工”,實際上是一種數字化勞動力(Digital Labor),主要依托AI(人工智能)和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技術實現。 數字員工最為企業津津樂道的則是其強大的可用性——7×24小時全天工作、不知疲倦、不要薪水、零出錯率、效率更高、易于更新與維護…… 埃森哲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RPA機器人的工作效率一般情況下為普通員工3倍左右,其成本卻只有普通員工的一半。 這些優勢解決了企業常見的人力挑戰,包括勞動力成本上升、人力規則和法規、人才的吸引與留存以及可用性等。 以RPA軟件機器人為代表的數字員工,目前廣泛活躍在銀行、保險、制造、零售、電商、醫療、物流以及政府、公共機構等在內的眾多行業領域,進駐到財務、運營、IT服務、采購、客戶服務等眾多部門,為組織業務流程優化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思路與方案。 ![]() 02 雇傭數字員工的底層邏輯 所有企業的問題,都可簡單歸為“人的問題”和“業務的問題”。 “人的問題” “所有的企業問題,歸根到底都是人的問題。” 當前,令廣大企業感之深、受之切的問題,就是如何平衡成本與效率的天平。疫情反復,人員難招,一邊是成本的不斷攀升,場地、人力以及各種隱形成本一路高漲;另一邊則是效率(人效)始終難有起色。 究其根本,都可歸結到人力資源的分配與使用上。 企業大多數業務部門正出現一種兩難境況:
![]() “業務的問題” 業務是個寬泛的概念,廣義的“業務”可以包含“客戶”“產品”甚至是一種經營或管理行為。為了創造產品、服務客戶(甚至為客戶創造價值),企業設計了各種流程。 企業要想根本性提高效率,就一定要關注業務流程優化問題。流程在企業業務中無處不在,和客戶與產品密切相關。沒有哪個企業會認為自身的流程近乎完美。 所以很多企業都踏上了流程優化的征途,開始進行信息化建設,尋求數字化轉型。特別是疫情的出現,正倒逼著企業數字化轉型。 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僅能使企業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賦能下提升經營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實現資源配置優化,還能讓企業緊跟互聯網時代大勢,不斷將自己的產品和商業模式推陳出新,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和支撐。 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下,重視數字化轉型、數據化管理,通過數據進行技術和業務創新,已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認可。 如何以最小的資源投入換取最大的效率輸出,解決人力難題,優化業務流程以提升運營效率,進而實現增效降本,則成為當前大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迫切所需。 在這樣的痛點下,RPA數字員工的出現為企業指出了一條新道路。 ![]() 03 我的員工構成是“人+機器人” RPA數字員工旨在代替人工打通各層環節,通過模擬人工操作計算機的習慣(鼠標點擊、鍵盤輸入等),調用電腦中的程序(包括Excel、Word等、瀏覽器頁面、OA系統、企業管理系統等),并從這些程序中將所要錄入的數據自動轉移到系統層上,實現數據跨平臺/跨系統遷移。 RPA解決業務流程問題 RPA致力于對組織業務流程進行優化。 RPA猶如系統間的“數據擺渡車”,通過連接各個系統,有效打通信息孤島。 RPA的可訪問性和可視性極高,能讓用戶監控和審核由RPA工具完成的各個流程,增加了數據可追溯性以及透明度,有助于企業的流程改善。 RPA不僅是一種流程優化工具,更是一種流程優化思維方式。 RPA可對現有流程管理思想形成有效補充,企業借助RPA深入挖掘流程管理在業務運營中的潛能,將提升流程整體水平,增強業務敏捷性,實現降本增效。 ![]() RPA解決人的問題 顯然,用機器人自動化去做重復的工作,讓人力去做機器做不到的創造工作非常必要。所以,“人+機器人”的人機協同工作方式是非常適合企業應用的。 現階段,機器人員工的價值主張遠不是充當傳統人力資源的替代品。相反,它們一直都在扮演員工的“好搭檔”,協助和增強而非取代現有員工的工作。 RPA的出現,將起到工作方式轉換器的作用,通過機器人我們會獲得比以往更高的效率、工作滿意度,以及更大的成就感。人的價值將會在更多方面體現出來,而不是被大量枯燥、煩悶的工作所壓制。 機器人會減少工作,但不會減少職業,甚至還會創造出新的崗位。 Gartner報告顯示,到2023年RPA和AI將創造出230萬個與“數字員工”協同工作的新崗位。 RPA數字員工與人類員工聯手,實現人機協作,將是放大企業潛能的關鍵。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