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俄烏新一輪和談在黑海之濱的伊斯坦布爾舉行,據稱,會談具有建設性,俄方代表表示將向普京總統報告會談成果。 此外,俄國防部還發布消息,稱將數倍減少在基輔和切爾尼戈夫周邊的軍事行動規模,全力以赴將主力調往頓巴斯方向。 這兩個因素結合起來,很多人都在嘲笑俄軍,說俄軍貪心不足蛇吞象,在基輔周邊吃了悶虧還要給自己找補,那么,事實確實是如此嗎? 對于這種說法啊,咱們必須得說一句,俄軍此次特別軍事行動,其實在行動剛一開始,在指導思想上就是存在著問題的,那就是一定的軍事冒險和投機主義:在東部地區,寄希望于一次部隊的武裝游行,就能讓烏克蘭軍隊放棄陣地,甚至讓烏克蘭軍隊跳反,跟著俄軍一起殺進基輔奪了澤連斯基的大位。 而在西部地區,俄軍的軍事投機主義更強,最大的軍事冒險,就是使用空降兵對戈斯托梅利安東諾夫機場的行動,俄軍本來希望,在空突步兵奪占戈斯托梅利機場后,后面能迅速運輸大批空降兵,在烏克蘭軍隊沒有反應過來之前,迅速奪占基輔,把澤連斯基抓住或者干脆干掉,對烏克蘭軍隊來一次“斬首行動”,從而在根本上奪取對烏克蘭軍隊的戰略優勢。 但是,沒想到的是,俄軍的這個“斬首行動”,從一開始執行的就不順利,空突步兵倒是送過去了,但是降落時才發現,烏克蘭軍隊早有準備,在機場跑道上橫著幾十輛大卡車,根本挪不走,既然挪不走,那后續坐著大型運輸機過來的空降部隊肯定就下不來了,空降行動被迫取消。 空降行動被取消了,但是已經下到戈斯托梅利機場的一個營的空降兵丟在地上懵逼了,烏軍的反應速度偏偏還挺快,立即動用了一個旅的部隊過去打這些空突步兵,為了避免自己的精銳部隊不被全殲,后續的俄軍地面部隊也急眼了,花了一天一夜突擊了大幾十公里,從白俄羅斯邊境一路前突到基輔西郊,成功把空突部隊救了出來,同時在基輔周邊建立了穩固的陣地。 從那個時候,不知道多少次,西方媒體都在那傳言,說俄羅斯想要打基輔,其實咱一直覺得,俄軍要打基輔根本就是個偽命題: 第一,基輔是個多大的地方,這嘎達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候的柏林還要大,是歐洲最大的城市之一,而且中間還有一條第聶伯河分割著,俄軍要打基輔這么大的地方,起碼需要準備五十萬起的部隊,這算是個門檻的數值,你把現在的俄軍全部陸軍拿出來,都湊不了五十萬,實際上在基輔周邊的俄軍最多也就兩三萬,距離五十萬這個門檻,還差著十幾倍的距離。 第二,基輔周邊的烏軍部隊也并不少,從戰事開始的第二天開始,烏軍就在不斷往基輔周邊調兵,同時大量擴編部隊,在三月初左右,基輔周邊的部隊已經膨脹到了十余個旅,其中實際上有四個機械化旅,還有大量的特種部隊和城市作戰部隊等。而與此同時,基輔周邊的俄軍實際上人數還不如烏軍,在此情況下,俄軍更是已經喪失了奪取基輔的可能性,畢竟,攻城作戰攻方的兵力一般要達到防守方的兩三倍才差不多能夠拿下。 因此,自己的部隊不夠,敵人的部隊不少,從那個時候,俄軍想要進基輔偷雞就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了,但是,俄軍又不能從基輔周邊撤離,畢竟,能把基輔給完全封鎖了也算是一項軍事成就。 為此,從那時候到現在,我們就看到了在基輔周邊發生的、圍繞幾個要點你爭我奪的荒唐戰事,就拿基輔西邊的布查和伊爾平兩個地方來說,烏軍和俄軍來來回回爭奪了不下三四次,都是俄軍打過去,烏軍撤走,稀里糊涂一通火炮砸過去洗地;烏軍打回來,俄軍撤走,然后俄軍再砸一輪火炮過去洗地。再比如連接基輔和日托米爾的高速公路,還有基輔環城路的幾個要點,烏軍和俄軍在這地方奪來奪去奪了半個月,基本上是數度易手。 如果說俄軍能夠在基輔西邊完全封鎖基輔也就罷了,實際上完全做不到。基輔的對外交通太發達了,除了這條被俄軍和烏軍打來打去的、到日托米爾的高速公路,還有南邊的一條到白采爾科維的公路,從白采爾科維往西,照樣能到日托米爾。實在不行,基輔還有一條到更南邊的切爾卡瑟的公路,從切爾卡瑟往西,也能到西烏克蘭。 因此,俄軍在基輔西邊,這情況就很尷尬了:打基輔,打不進去,俄烏兩軍兵力差不多,根本沒法打;封鎖基輔,很難做到,在基輔西邊到日托米爾的高速公路上就打了一個月了還沒拿下,要往南打到白采爾科維,連法斯提夫都打不到更不用說去打白采爾科維,這超出了俄軍的實際作戰能力了;同時,布查和伊爾平這兩個區,還都是居民區,俄軍和烏軍在這里邊打巷戰,基本上是把精銳的空降部隊和特種部隊都撒在里邊絞肉,這損失實在是太大了,怎么算,這都是一筆非常不劃算的買賣。 更何況,俄軍這一開始,打的主意是準備搞軍事威懾,也就是空降兵一波莽進基輔把澤連斯基綁了,然后各路大軍分路進兵一路繳械烏軍的武器,因此各部隊基本上是個分散行動的架勢,說白了就是我全都要,五指張開想把烏克蘭一把全拿下來。但是,沒想到這一把沒抓住,烏克蘭成功閃開了,那接下來,俄軍的態勢無疑就比較尷尬了,各路大軍兵力分布都比較平均,每一路對當面的烏軍都沒有足夠的兵力優勢,結果不止一條戰線都打成了焦灼戰,甚至在北線還搞出了近坦4師這種王牌部隊進烏克蘭公款旅游,晃了一大圈沒找到敵人主力,除了自己丟了十幾輛坦克就毫無戰果的稀奇事。 因此,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毫無疑問,俄軍不能再繼續這樣夢游下去了,必須集中精力把戰略從原本的軍事為輔,政治為主,調整到軍事為主,政治為輔上,也就是先集結兵力把東部的頓巴斯和南部的扎波羅熱打下來,從而在政治上抓到更多的牌,在軍事上也獲得極大的勝利。 綜合上面兩個因素,俄軍為何在這時候選擇在基輔收縮,那就是個不難理解的問題了:戰役上,繼續在基輔西邊打沒有意義,怎么打也封鎖不了基輔,老是圍繞著幾個鎮子幾條公路打來打去,除了徒增人員傷亡沒有什么實際成果;而在戰略上,基輔周邊的這場無效戰爭,牽扯了相當的兵力,還分散了俄軍能投向頓巴斯的力量,因此,問題是顯而易見的了。 不過,雖然俄軍這么說了,要減少在基輔周邊的軍事行動,咱也并不認為,俄軍就要從基輔周邊撤軍——顯然,這個時候,烏軍肯定是不會讓你輕輕松松撤離的,多少烏軍都等著看能不能在俄軍身上咬塊肉下來呢。同時,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目前基輔周邊的烏軍,其實規模也足夠大了,如果俄軍從基輔周邊撤了,把這部分烏軍放了出來,支援東部戰場,那等于在東部又打成類似于基輔的絞肉戰了,俄軍這撤軍就白撤軍了。 因此,綜合考慮,咱認為啊,俄軍說減少在基輔周邊的軍事行動規模是確確實實的,但是俄軍將繼續在基輔周邊存在下去,同樣是確確實實的,唯一的解決方案是,從基輔周邊撤離一些部隊,留下一些部隊,撤離的部隊立即趕往東部戰場,留下的部隊轉入防御,畢竟防御是一種比較強的作戰形式嘛,烏軍這么長時間的反擊來看,似乎也沒啥反擊的能力。留下的這部分俄軍承擔的任務,是把基輔周邊的烏軍固定在陣地上,讓他們也不敢貿然離開基輔,而離開的這部分俄軍,會被迅速投向東部戰場,投入到頓巴斯方向去。 下一階段,頓巴斯和扎波羅熱戰場將成為焦點中的焦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