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失戀的麗麗,最近一直處于負面情緒中。
當我們遇到一件跟自己期待不一致的事情時,很可能出現各種情緒,就像失戀后的麗麗。 人都需要點兒確定感,會為發生的事情尋找解釋,然后會去想這是誰的原因,發生了什么導致了這樣的結果,進而找到更多的解釋、證據和想法,讓自己越來越有情緒。 這個解釋的過程,叫作歸因。 其實,根據常識很多人都知道,一件事情的發生,一定是多方面、多因素綜合導致的。 但到具體的某個人時,又會出現線性的歸因方式,或單一的歸因方式。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歸因方式,以及該怎樣正確歸因呢? 今天的文章,我們一起來說說。 01線性的歸因方式,是很多人習慣的思維方式習慣的力量,不可小覷。 我們的大腦會根據習慣的思維方式來思考。當我們一旦對某個問題產生了特定的解釋,基本上就停止了朝其他方向思考的可能性。
我們太習慣只找到一個原因來理解一件事,這時候我們會停止思考,沉浸在情緒里,而這就是線性的、單一的歸因方式來解釋。 其實,線性的意思就是,想出很多原因,歸因看似不再單一,但卻在同一條線上。
線性的歸因方式,會喂養情緒,線越長,情緒越激烈。 可見,很多人的情緒低落,是歸因錯誤導致的。 另外,這種線性的歸因方式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把責任推給別人,自己不必負責,而這其實是保護自己嬰兒般的自戀,即全世界都該為我改變,圍著我來轉。
02正確的歸因方式,需要看到解釋的多個維度美國心理學家伯納德·韋納認為,人們對行為成敗原因的分析有三個維度和六個值: 三個維度為:控制點、穩定性和可控性; 六個值,也是六個原因,即能力、努力、任務難度、運氣、身體狀態和其他因素。 我們以麗麗失戀這件事,從三個維度來具體說說: 控制點,即內歸因和外歸因。
穩定—不穩定值,即穩定歸因和不穩定歸因。
可控—不可控度,即可控歸因和不可控歸因。
如果再加上六個因素一起分析,還會得出更多解釋。 可見,對于一件事我們可以得出多種解釋,不該只看一種解釋,或只做線形的歸因。因為這樣會導致看不到問題的癥結,很難成功應對。 03拓寬自己的歸因風格,做一個成熟的人前面說了,根據韋納的歸因理論,對于一件事,我們可以擁有多種解釋,那么怎樣歸因才是正確的呢? 做出正確的歸因,應該注重責任和成熟。 一個成熟的人應該具有這樣的歸因方式: 一方面能夠從多維度進行全面、客觀的歸因,解釋自己為什么遇到這樣的事;另一方面能夠找到并專注于有利于事情解決的歸因方式,而不是滋養情緒的方式。 也就是說,一個成熟的人在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愿意去思考怎么面對;而一個不成熟的人,會想辦法找到可以讓自己逃避責任的原因而不是想去解決問題。 一個成熟的人會使用有效的歸因來解釋事件,從而獲得可改變的可能性;一個不成熟的人會使用無效的歸因來解釋事件,放過自己或推給他人。
從麗麗的歸因我們也可以看出,她把談戀愛這件事想的很簡單,不愿付出努力,這也是她談多次戀愛沒有成功的主要原因。 當然,和麗麗相反的歸因也是需要警惕的,那就是把責任怪罪到自己身上,認為自己不好,不值得愛,才導致沒有人愛自己。 其實,有時候很多人一直陷入負面情緒,就是在鉆牛角尖,這時學著拓寬自己的歸因風格,問題就很可能得以解決。 另外,從改變的角度來說,我們要多歸因為可控的因素。 如果我們覺得改變自己容易,就較多地進行內歸因;如果我們覺得對方容易改變,那就較多地進行外歸因。
在我看來,改變自己,在多數時候更容易。 寫在最后遇到問題,怎么歸因,還涉及到一個人的挫折商。 挫折商,是美國職業培訓大師保羅·斯托茨提出的概念,又稱逆商,意思是一個人應對挫折的能力。 保羅·斯托茨認為,挫折商包含四個因素,即控制、歸因、延伸和耐力,而歸因就是我們討論的問題。 低挫折商的人,傾向于消極歸因。要么習慣外部歸因,將挫折歸因為他人、環境等外部因素,認為自己沒有一點責任;要么喜歡消極自我歸因,認為自己應該為挫折負責。 相反,高挫折商的人容易內歸因,首先會主動承擔責任,無論什么情況下都傾向于認為自己應該為挫折負責。同時會進行積極歸因,相信自己一定能改善局面。 從這個角度來說,能夠正確歸因的人,就是高挫折商的人,而高挫折商的本質,是擁有一個堅韌的自我。 希望我們都能有個強大的自我,可以正確歸因,擺脫情緒低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