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小A在后臺給我們留言說:我跟男朋友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但他母親提出婚后想跟我們一起住,我心里不愿意,但不知道該不該妥協,跟公婆生活在一起真的很可怕嗎? 實際上,現在的年輕人在婚后不僅不愿意跟對方的父母住,也不愿意跟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結婚后就跟自己的爸媽住一起,最初大家相處得還比較和諧,但隨著在一起的時間增多,矛盾也越來越多: 她媽媽總會嫌棄她老公不夠勤快、不夠體貼,甚至他們夫妻之間的玩笑話也會被父母當真,時間一長,她老公也開始抱怨起來,她被夾在中間感到心力交瘁…… 婚后跟父母同住,為何會矛盾重重? 從心理學角度看,跟父母同住產生的種種矛盾都源于“原生家庭干涉”。一提及原生家庭干涉,想必已婚的朋友們腦海里就會浮現出很多的畫面。 在心理學上,原生家庭干涉是指夫妻雙方的原生家庭成員(父母)指向其婚姻家庭生活的一系列干涉行為總和。 簡單來說,原生家庭干涉是雙方父母對你們夫妻生活的介入和干涉。 這種干涉分為兩類,一類是對夫妻家庭生活的干涉,一類是對個人生活的干涉。 研究發現,第一類對家庭生活的干涉包括夫妻沖突、家務分配、財務、家庭日常生活和養育孩子5個方面,而第二類對個人生活的干涉主要表現在個人工作、人際關系、娛樂活動和價值觀念4個方面(姚姝婷, 2019)。 最常見的,小兩口鬧矛盾了,本來應該是床頭吵架床尾和,結果父母一進來參和,免不了好心辦壞事。 再比如,父母更可能傾向于寵溺孩子,而你可能更重視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因而你也會苦惱于父母過多插手孩子的教育問題。 相較于對家庭生活的干涉,父母對個人生活的干涉并不是婚后才有的,更多是一種貫穿始終的干涉行為,比如早睡早起問題,做事方式方法問題等等,不同的是,他們對你個人的干涉會遷移到對你另一半的干涉上,這就更容易成為矛盾的導火索。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原生家庭干涉的危害大嗎?從研究角度來看,協調不好原生家庭干涉,確實會對整個家庭關系帶來不好的影響。 國內學者袁曉嬌(2013)收集了川渝地區新婚、孩子未入學、孩子幼兒園、孩子小學低年級四個階段的341對夫妻的問卷數據,分析發現: 夫妻感知到的父母對家庭生活的干涉不僅對自身感知到婚姻質量有消極影響,而且還對配偶感知到的婚姻質量有消極影響,夫妻報告的姻親關系在其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也就是說原生家庭干涉會損害夫妻與配偶原生家庭父母的姻親關系,如對姻親的情緒、態度等,進而影響到夫妻對婚姻質量的感知。 換言之,父母對我們的干涉常常會讓我們對他們產生不好的印象或態度,甚至激發彼此的厭惡感,而這種對對方父母的厭惡感就很容易影響夫妻關系。 如何應對原生家庭干涉對婚后關系的影響?有人說,既然父母的干涉危害這么大,那我們干脆別住一起不就好了嗎?如果有條件分開住自然是好的,但如果沒條件怎么辦? 另一方面,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忙,壓力大,常常需要父母過來幫忙帶孩子,很多情況下,這種干涉是不可避免的。那我們到底該如何應對來自原生家庭的干涉,化干戈為玉帛呢? 1.建立家庭內部的邊界感 一個家庭,就像一個人的身體,是一個系統。在系統內,所有的組成部分都被組織成了一個整體,也就是說,一個家庭里包含了很多共存的子系統。 就拿一個祖孫三代一起生活的家庭來說,你和孩子就構成了親子系統,如果孩子的奶奶為了讓孫子更喜歡自己,而常常跟孩子說你的壞話,或者過度干涉你對孩子的教育行為,那她的做法就是沒有家庭邊界感的體現——她的行為破壞了親子系統的穩定性。 因而,建立好家庭的邊界的核心方法是建立有效的家庭規則、分清成員各自的家庭職責,并達成共識。如果你可以跟父母達成共識,“在大的教育方式上大人要保持一致”、“不當著孩子的面公然反對某一方的教育”、“父母主要負責孩子的起居和接送,你們負責孩子的學習和行為教導的問題”,那么在養育上就能免去很多麻煩和沖突。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相反,如果原生家庭的成員(祖父母)不能明確、清晰自身的責任與權力,過分卷入或干涉父母子系統,混淆子系統間的界限或使其僵化,導致子系統間無法開展有效的互動,則將會對夫妻關系、親子關系等家庭關系都產生消極的影響。 2.平衡家庭中的情感需求 在某檔綜藝節目中有這樣一幕:夫妻散步回來后,婆婆不開心地坐在沙發上,質問他們為什么不帶自己一起去,很顯然,婆婆感受到了被忽視,而產生了消極情緒。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研究者(Milardo & Lewis, 1985)提出的干預模型(Intervention Model)指出,個體進入婚姻關系后,分配給其他社會關系網絡中成員的時間與關注會相應減少,導致成員體驗到失落或焦慮的消極情緒,進而對個體的婚姻關系產生消極的影響。 因而,合理分配好家庭成員之間的關注尤為關鍵。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有各自的情感需求:妻子產后可能比平時需要更多的關注,而丈夫在孩子大一點的時候也可能需要妻子把對孩子的關注分一點給自己。 站在我們父母的角度,他們也有自己的需求,“我辛辛苦苦幫你們帶孩子,你不能徹底有了媳婦忘了娘啊”。 特定的時刻,給特定的成員以更多的關心,就能讓家庭更緊密,也更穩固。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3.建立堅實的夫妻聯盟 研究發現,壓力水平與個體幸福感并不是線性的關系,伴侶支持能在兩者間起緩沖作用(Cutrona et al., 2005; 侯娟, 2012)。 例如,丈夫受到的伴侶支持會調節原生家庭干涉對丈夫婚姻質量的影響(袁曉嬌,2013)。也就是當丈夫感知到高水平的伴侶支持時,原生家庭干涉對丈夫感知到的婚姻質量就沒有了顯著影響。 另一方面,研究者Wu等(2010)對臺灣地區125名已婚女性的調查顯示,當妻子跟公婆產生矛盾時能得到丈夫的支持時,跟公婆的問題就不會對其婚姻質量產生損害。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這就提醒我們建立夫妻支持聯盟的必要性。 在面對家庭姻親矛盾時,夫妻雙方首先應讓對方感受到自己在與其一同面對,一同努力,給予對方情感上的信任,或者是語言上的肯定,肢體上的安慰等,而不是一味地指責或者不聞不問,這樣才能避免雙方將對原生家庭的消極情緒帶入到婚姻中,減少干涉對婚姻質量的消極影響。 雖然原生家庭干涉對婚姻有很多的消極影響,但尋找原生家庭與婚姻的平衡點仍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我們和家庭一起成長的好機會! |
|
來自: 知音fjatb76w2g >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