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應培 導讀: 1 征戰宜賓、自貢,支援四川起義軍 2 大戰納溪棉花坡,討伐袁世凱北洋軍 3 駐防南溪、瀘州,反對軍閥混戰,與封建關系徹底決裂 4 轉戰古藺,協同毛澤東指揮紅軍四渡赤水 1908年,在儀隴高等小學任教的朱德辭聘返鄉,他以詩言志: 朱德在云南講武堂結識了同盟會的蔡鍔將軍。在蔡鍔的影響下,他接受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參加了同盟會。講武堂畢業后,他到蔡鍔部下擔任事務長,負責宣傳同盟會綱領和孫中山的主張,儼然成了一名名副其實的民主革命者。 辛亥年(1911)10月,武昌打響了推翻大清王朝的第一槍,蔡鍔立即在昆明響應,發動起義。朱德擔任左隊隊官,率隊一舉攻占云南總督府,為昆明起義的勝利立下了戰功。 11月,四川革命形勢告急,云南起義軍都督府組織援川軍,進軍四川。朱德隨援川軍第二梯團由昆明北進,經昭通進入川南,踞敘府(今宜賓)、占自流井(今自貢),為四川起義軍助了一臂之力。辛亥革命成功,援川軍返回云南,朱德晉升為少校、營長。 02 1913年,朱德奉命率第三支隊到蒙自、個舊一帶戍邊剿匪。在兩年的戍邊剿匪斗爭中,朱德創造了 “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 的游擊戰術,戰功卓著。 1915年12月,北洋軍閥袁世凱復辟帝制,改 “中華民國” 為“中華帝國”。12月25日,蔡鍔在昆明通電全國,組成護國軍討伐袁世凱。蔡鍔親任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出兵四川,進而北伐。蔡鍔的討袁護國軍進至川南的消息傳到北平,袁世凱極為震驚,任命曹錕為征滇軍總司令,張敬堯為前敵總指揮,統帥北洋八萬軍大舉向川南進攻。 1916年2月9日,北洋軍長驅直入,在瀘州渡過長江,護國軍淬不及防,一再敗退,藍田壩、月亮巖相繼失守。北洋軍乘勢向納溪推進。護國軍在納溪城東的棉花坡一帶頑強阻擊,雙方展開激烈爭奪戰。這時,進至四川永寧(今敘永)的蔡鍔想起了戰將朱德。 朱德率部于1月22日以每日八九十里的速度向川南火速疾進,于2月15日到達永寧。蔡鍔向朱德下令:納溪告急,務必星夜前進,趕到棉花坡接步二團事務。朱德接令,立即率隊疾馳,于16日晚11時達到棉花坡。 步二團即是朱德原在蒙自剿匪時自己指揮過的那個第三支隊。朱德在陣地上向士兵們宣布了鐵的戰場紀律:“要消滅北洋軍,打倒袁世凱,就得不怕死,勇敢沖鋒。在戰斗中,士兵退,班長殺;班長退,排長殺;排長退,連長殺;連長退,營長殺;營長退,團長殺;我朱德退,全軍殺!” 在棉花坡,北洋軍張繼堯部攻勢兇悍。朱德率步二團與敵進行了十多個晝夜的浴血奮戰,張敵被擊退二三里,護國軍陣地巋然不動。28日凌晨,護國軍發動對北洋軍陣地的全面進攻。朱德親率一個八十人的敢死隊,進入北洋軍陣地前的一片開闊地帶潛伏下來。黎明時分,隨著護國軍總攻信號發出,朱德帶領敢死隊率先躍起,插入敵陣,同敵人展開白刃搏斗。一竿繡有“朱” 字的隊旗打頭沖鋒,隊員們殺聲震天,接連奪下北洋軍幾處陣地。 數倍于護國軍的北洋軍不甘心失敗,重新結集兵力瘋狂反撲。在棉花坡陣地上,朱德率部與北洋軍反復爭奪。他讓士兵們在戰壕前擺上一排排石頭,每個石頭上都扣上護國軍的大檐帽。北洋軍果然中計,對著大蓋帽猛烈炮轟、掃射,白白消耗了大量彈藥。十多天的拉鋸戰,朱德率步二團堅決頂住了張敬堯第七旅的輪番進攻,將第七旅打得落花流水。 3月17日,蔡鍔決定對北洋軍發動第二次進攻,朱德、金漢鼎部為反攻主力,朱德任前敵總指揮。18日佛曉,朱德率炮隊、機槍隊向北洋軍左側白花坎進攻,他的衣服被彈片劃破,坐騎被打死,仍毫不畏懼。經過五天激戰,朱德部連續突破北洋軍幾道堅固防線,終于抵近距瀘州城十幾里的南壽山。 3月22日,袁世凱見全國討袁聲浪四起,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病死。6月7日,黎元洪宣布繼任中華民國大總統。護國戰爭勝利結束,朱德部改編為云南陸軍第七師第二十五團,進駐瀘州城。 03 駐防南溪、瀘州 1916年,同盟會名將蔡鍔病故,清將張勛復辟,孫中山發起護法運動,云貴川軍閥混戰,段祺瑞借機令親信吳光新率軍入川,企圖置四川于北洋軍控制之下。云南督軍兼省長唐繼堯宣布組織靖國軍,圖謀割據西南地區,充當西南王。朱德對川滇軍閥混戰深感困惑,遂向唐繼堯提出“撤回部隊,還政于民,川滇和解”的主張,但被唐置之不理。 1917年,朱德被唐繼堯任命為靖國軍第十二旅旅長,率部駐防南溪。期間,朱德娶南溪師范校畢業生陳玉珍為妻,認識了陳玉珍的舅父孫炳文。孫炳文只比朱德大一歲,辛亥革命前夕加入京津同盟會,曾是《民國日報》的主筆。朱德在孫炳文的影響下,對新思潮萌生濃厚興趣,誠邀孫炳文擔任旅部咨謀。 1918年3月,朱德率部移防瀘州,任云南靖國軍第三混成旅旅長兼瀘州城防司令。他厭惡軍閥爭斗和封建官場生活,到瀘州城便戒掉毒癮,脫下軍裝,穿起長袍馬褂,與孫炳文一起讀書吟詩。他讀《新青年》、《每周評論》等進步刊物,被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五四運動傳播的馬列思想所吸引,這使他在迷茫之中看到了光明。他通讀了《史記》《三國志》 寫下了一百多條眉批,其中,“成大事起兵以義”、“敢戰者成功,不敢戰者不成功”,突顯了他的博大胸懷。 1920年,“云南小皇帝” 唐繼堯以四川督軍熊克武阻擾北伐為名,再次在四川燃起戰火。朱德接連多次通電各軍閥和唐繼堯,要求息兵停火,出兵北伐,又被唐繼堯置若罔聞。結果,川軍在熊克武的主持下,聯合起來對付滇軍。滇軍處于孤立境地,兵餉無援,減員甚多,漸漸潰敗。10月8日,瀘州失陷,朱德率部退回云南。 1921年底,入川滇軍一萬多人倒戈反唐 ,唐繼堯被迫離開昆明逃亡香港,朱德任云南陸軍憲兵司令官、云南省警察處長兼省會警察廳廳長。次年3月,云南政局再起波瀾,唐繼堯糾集在桂滇軍反攻得勝,重回昆明。朱德遭到唐繼堯通緝,被迫逃亡。他渡過金沙江,經雅安、樂山,回到南溪的家。借助唐繼堯的毒手,朱德將封建關系、軍閥關系徹底斬斷,在家只住了幾天,便啟程前往北京找孫炳文。孫炳文跟李大釗、陳獨秀都認識,他告訴朱德,中國共產黨已經在上海成立,只有這個黨,才能給中國指明出路,帶來希望。于是朱德與孫炳文去上海,先會孫中山。孫中山建議朱德重返滇軍,打回云南,討伐唐繼堯和陳炯明。 朱德厭惡軍閥爭斗,對孫中山的建國路感到失望,于是表示要出國學習,婉言謝絕了孫中山的請求。朱德又去會陳獨秀,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但陳獨秀認為,朱德這樣從舊軍隊出身的高級軍官,要加入中共得經過長期的學習和真誠的申請。陳獨秀的冷漠態度使朱德陷入痛苦和絕望,他決心到國外去研究共產主義,尋求拯救中國的道路。 1922年10月22日,朱德同孫炳文到了法國巴黎,得知中國赴法勤工儉學留學生建立了中共旅歐支部,但負責人周恩來已去柏林。朱德和孫炳文又到柏林找周恩來。11月,經中共旅歐支部負責人張申府、周恩來的介紹,朱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朱德從一個舊民主主義者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者。 04 轉戰古藺 當年活躍在川南的滇軍旅長朱德,經過一番脫胎換骨的洗禮,與舊思想舊軍隊徹底決了裂,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1933年5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1935年1月,朱總司令率中央紅軍重返川南。 遵義會議后,中央紅軍的戰略意圖是在川南的宜賓、瀘州一線渡過長江,去川北與紅四方面軍匯合,再到川西北建立革命根據地。朱德對宜瀘一線十分熟悉,紅軍在此過江,他很高興重回故地作戰。 1月28日佛曉,紅軍沿赤水河以東北上。途徑貴州土城,毛澤東周恩來決定利用有利地形,由紅三、五兩個軍團,在青杠坡伏擊尾隨的川軍四個團。未曾料到,尾隨的川軍是九個團,武器也比紅軍精良,紅三、五軍團打得異常艱苦,敵陣久攻不下,紅十團政委楊勇負傷。這時,朱德又像在納溪棉花坡帶頭沖鋒陷陣那樣,把生死置之度外,親臨前線指揮。到了前線,朱德拿起望遠鏡仔細觀察了戰場態勢,到紅四師師部作了進一步動員部署,然后向毛周提出,“這仗不好打,我的意見是撤。” 中午時分來了最新情報:川軍還有后續援軍向土城開來。毛澤東當機立斷,同意朱德的建議,紅軍立即撤出戰斗,迅速西渡赤水,轉戰四川古藺。 1 月29日3 時,朱德電告各軍團:“我野戰軍擬于佛曉前脫離接觸之敵,西渡赤水河,向古藺南部西進。右縱隊歸林指揮,由猿猴渡河,取道黃泥埂轉向古藺以南前進;中央縱隊由土城下游浮橋過河,取道角子頭、三角塘、陶場壩前進;左縱隊歸彭、楊指揮,在土城上游浮橋過河,取道陶場壩向太平渡前進。” 由此,紅軍正式拉開了中外戰爭史上神奇的四渡赤水之戰的序幕。 2月3日(除夕),敵薛岳兵團進至仁懷,川軍陳、潘兩師進至赤水,潘文華九個旅部署在古宋、興文、長寧一帶。紅軍右縱隊穿過古藺黃荊老林后,紅二師襲戰永寧(今敘永)未能奏效,紅一師在三岔河被截斷。根據敵我態勢,紅軍在宜賓、瀘州一線過江難度加大,毛、周決定紅軍轉向敵人空虛的云南扎西(今威信)待機。除夕晚22時,朱德在雞鳴三省的石箱子作出緊急行動部署,向各軍團連發兩電:我野戰軍為迅速脫離當前之敵并集結全力行動,特定分水嶺、水潦、水田寨、扎西為總的行動目標。 紅軍到扎西獲得了幾天的休整機會。期間,川敵十二個旅在興文、珙縣、長寧、高縣、筠連等地布防,滇軍三個旅向扎西方向設防。紅軍在川滇黔邊界難以立足,在宜賓、瀘州一線北渡長江已不可能,毛澤東提出了“回師東進,再渡赤水,重占遵義” 的戰略方針。朱德根據毛澤東提出的戰略方針,為適應戰斗的需要,2月10日,朱德與周恩來、王家祥向各軍團下達了關于紅軍縮編的命令。2月14日,朱德向各軍團下達了關于離開扎西向雪山關進軍的指示、關于經摩尼、白沙向古藺以東方向進軍的行動部署。 至 2月18日,中央紅軍經過摩尼、白沙、鐵廠、丫叉(今觀文)一線,到達龍山、石夾口(今石屏)、高籬、大村一帶。朱德連發兩電,令各軍團務于19日到太平渡、九溪口、二郎灘、順江渡完成渡河準備,20日夜至21日渡過赤水河。 紅軍二渡赤水后,將國民黨重兵拋在長江兩岸,使蔣介石企圖在滇東北地區“一舉蕩平” 紅軍的計劃成為泡影。紅軍一鼓作氣,立即展開遵義戰役,首克桐梓、再越婁山關、重占遵義城,由西向東、從北到南,橫掃一千一百里,共擊潰和殲敵兩個師又八個團,俘敵三千,繳槍兩千,取得了長征以來的第一個大勝利。 遵義戰役后,紅軍故意在遵義地區徘徊尋敵,誘使更多的敵人前來圍攻,以利紅軍擺脫強敵的尾追。蔣介石氣急敗壞,飛抵重慶調兵遣將,企圖南北夾擊,令其部隊火速向遵義靠近,圍殲紅軍于遵義鴨溪地域。3月4日,中革軍委為加強和統一作戰,決定特設前敵司令部,朱德為前敵司令員,毛澤東為前敵政治委員。 3月16日,毛澤東、朱德突然率紅軍在茅臺附近三渡赤水,再入川南。蔣介石在遵義撲空,見紅軍又入川南,急令所有部隊向川南進擊。紅軍渡河后,主力潛伏在兩河口、丹桂、石寶一帶隱蔽,紅五團偽裝成紅軍主力,經楊柳井、海螺壩 ,于19日進至龍山,佯攻古藺。 3月20日,朱德根據毛澤東的決心,部署紅軍四渡赤水的軍事行動,于15 時在大村電令林彪、聶榮臻:我軍決東轉二郎灘、淋灘之線渡赤水河,接電后立刻派出兩個先頭團急襲太平渡、淋灘兩點,向二郎灘、土城嚴密警戒。“留一個團在鎮龍山,今日向古藺游擊惑敵,明日再跟一軍團主力進路,限18時全部到達淋灘渡河。” 21日,毛澤東與朱德指揮紅軍秘密、迅速、堅決出敵不備而東向。九軍團經核桃壩渡二郎灘;軍委縱隊經魚洞溝渡九溪口;三軍團經魚岔、石夾口、走馬壩渡太平渡;一軍團經石夾口、走馬壩渡淋灘;五軍團21日晚經魚洞溝至太平,22日渡太平渡。 紅軍四渡赤水后,從黔北長驅直入,佯攻貴陽。正在貴陽的蔣介石嚇得坐臥不安,急調滇軍入黔救駕。紅軍乘虛進軍云南,直逼昆明,實趨滇北,在皎平渡渡過金沙江,甩開了蔣介石五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 參考資料: 《朱德全傳》 《毛澤東和朱德交往實錄》 《紅色古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