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覺得我有病” 胸悶氣短,問題說大吧,難受一會就過去了,說小吧,它又時不時的出來折騰你。 有朋友說估計是“虛”了。 有朋友說沒事,緩緩就好了。 ![]() 說一千道一萬,我就是身體不舒服,這到底是是個啥病?我該咋辦?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胸悶氣短————胸痹的事,幾分鐘帶你換種視角看問題: 胸悶氣短源于肝郁脾虛有這么個女性患者,四十出頭,也是有胸悶氣短的毛病,原因也挺有意思的,給自己上小學的孩子輔導功課,孩子嫌棄母親講的不對,母親嫌孩子學的不好。 孩子被訓習慣了,但母親覺得孩子會頂嘴了,心理又敏感,連著難受好幾天,完了就出現了胸悶、氣短的毛病。 ![]() 去了當地診所,人家說沒毛病,讓她吃復方丹參片,一個星期身體好了許多,但是一累又不行了,情況加重,直接被家人拉過來住院了。 刻診:脈沉弦無力、舌質淡、舌苔白,胸悶氣短陣作,伴有乏力,老愛嘆氣,多夢、二便正常。 其為肝郁脾虛——胸痹,治以疏肝理氣,健脾養心,取歸脾湯加減。 ![]() 黨參24、黃芪18、云苓10、當歸10、白芍10、川楝子15、郁金10、柴胡10、炒棗仁30、遠志10、柏子仁10、雞內金10。 一周后,胸悶氣短不適減輕,嘆氣、乏力的問題已除,胃口差,睡的不太踏實。有時候會出現視物模糊頭暈的感覺,黨參改西洋參,入菊花、川牛膝,運用調治后回訪,再未復發。 她的問題在哪?情志,肝郁脾虛了。 本來情緒就比較敏感,孩子跟他一鬧,情志更加不暢了,肝氣郁結。 ![]() 時間久了,肝木克伐脾土,從而導致脾氣虧虛。 脾胃是后天之本,氣血化生的源頭,脾氣虛了,氣血去哪化,所以她的心脈失養,慢慢的就出現了胸悶氣短的問題,就是我們說的胸痹。 大醫張仲景曾言:....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所以需要從肝入手,疏肝理氣,健脾養心,取歸脾湯化裁調治。 ![]() 黨參、黃芪、云嶺、白芍健脾益氣;川楝子、郁金、柴胡疏肝理氣; 柏子仁、棗仁、遠志、當歸養血安神;雞內金消失開胃,活血調氣。 配伍共奏疏肝理氣、健脾養心,她后面又出現頭暈視力模糊的情況,這是肝郁化火了,所以去掉了溫燥的黨參,換了甘量的西洋參,養陰益氣,菊花、牛膝,清肝火補肝腎,除暈。 因為藥癥相符,一個月左右她的情況就好的差不多了,心電圖檢查也沒有問題了。 別說這位朋友了,就是我們大部分的人,偶爾出現個胸悶氣短,都不會當回事,誰能把它當成個病呢? ![]() 有些朋友緩緩就過去了,有些朋友就不行了,就是難受啊,你說讓她緩,她也緩不過來,根本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解決的事。 所以說大家要換種角度看問題,不能單一地去想它是不是病,要去想問題出在了哪里? 湯藥也好,調整生活也罷,都是能夠讓我們身體恢復正常的“良藥”。 文中的配伍并不適合所有人,切莫直接套用,盲目使用,僅供參考,還請大家理解。 如果對大家有幫助,建議分享出去,讓更多的朋友受益。 我是@心血管范立華主任關注我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