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是蒙古高原上契丹部耶律氏族建立的王朝,它不僅是曾經歐亞草原的霸主,遼代雖然與北宋鼎足而立,但遼代的建筑風格卻與北宋基本相同。 善化寺的普賢閣斗拱后尾上進行測繪工作 梁思成先生認為“兩者均上承唐制,繼五代之余,下啟金元之中國傳統木構也”,加之現存遼代建筑僅有八座,因而倍顯珍貴。 中國現存了八大遼構,極為珍貴,分別是:
善化寺俗稱南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依中軸線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寶殿,層層疊高。東有文殊閣( 已毀),西為普賢閣。院內建筑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寶殿、普賢閣均為遼金時期原構。
山門 ![]() 大雄寶殿,面闊七間,進深十椽,單檐四阿頂,即清式所謂的廡殿頂。大殿屋頂平緩,出檐深遠,是早期建筑共有的特征。 ![]() 善化寺大雄寶殿平面及斷面圖,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筑史》 下有臺基,前有月臺,是遼金佛寺主要建筑常見的樣子,大同華嚴寺大雄大殿、朔州崇福寺彌陀殿、易縣奉國寺大殿等均如此。當心間和兩稍間設板門,次間和盡間砌墻,無窗戶,和華嚴寺大雄寶殿做法相似,是極為特別的做法。 大雄寶殿內的彩塑是中國遼金彩塑之代表,主佛壇之上是五方佛、二弟子、二脅侍菩薩,兩側佛壇上為二十四諸天,共計33尊。“ 從現存塑像的造型和風格看,殿內遼代塑像多已損毀,僅二脅侍菩薩像尚屬遼物,五方佛、二弟子和二十四諸天像多為金代造作,佛像背光業經明代改制,部分諸天像亦曾補葺,致使金代塑像中呈現出某些明代技法。 圖文來源: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