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堂朱緋 《中醫雜志》1982年第1期13頁刊登了北京口腔醫院許姜澤醫師采用疏散風熱、養陰清火法治療舌痛37例獲效顯著的報道。最近,我們在門診中遇到一位舌痛病人,曾久用清熱瀉火藥不愈,后改用溫法奏效。現介紹于后,供讀者參考。 患者徐××,女,51歲。 舌尖熱辣疼痛月余,曾在某院用清熱瀉火之品,舌痛未止,大便反見溏泄。1982年1月14日來診,述其舌痛每發作于黎明時分,天明即止,白天從來不痛,且其痛時必將舌伸出口外方得緩解。察舌不碎不裂,舌質淡而體略胖,舌苔薄白,脈細帶數,又細詢患者素來畏寒,近日大便溏薄。脈證合參,應屬元陽虧虛,陰盛格陽之局。此非離火內燃之綹,實乃浮陽不戢之故。以肉桂、干姜各4.5克,溫納腎陽,引火歸源;稍加川連1.5克反佐,以清泄浮上之火。僅此三味藥,立竿見影,三劑后舌痛消失。隨訪未見復發。 我們認為,“舌為心之苗”,誠然心火上炎可導致舌痛;然而產生“火”的因素很多,或虛火、實火,或陰虛、陽虛,不得皆以“清”法概括之。惜僅此1例,尚難說明問題,希請同道進一步驗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