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是個性格暴躁的君王,他喜歡用殺戮來證明自己的權(quán)威,也習慣用殺戮來維持秩序。在大多時候,這個壞習慣會讓他忘記冷靜思考、認真推敲,從而制造了一件又一件冤案,一場又一場慘無人道的生離死別。就算在面對手無縛雞之力的后妃時,他的兇殘也沒有收斂過。也正是這種性格,讓無數(shù)鮮活的生命都提前畫上了人生的句號。 美人得寵 自從賢能淑德的徐皇后去世之后,明成祖朱棣就沒有再冊立皇后。或許他認為后宮之中再沒有一個人有資格坐上皇后之位,沒有一個人能跟徐皇后媲美。不過,這并不妨礙朱棣寵幸后妃。在諸多后妃之中,朱棣最喜愛的是權(quán)妃。也是因為權(quán)妃之死,朱棣才在后宮掀起了殘殺的風暴。 權(quán)妃是朝鮮人,于徐皇后去世的第二年,即永樂六年(1408)被明朝使臣帶回皇宮。從元朝開始,朝鮮每年都會向中國進貢,美女是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項。到了明朝的時候,朝鮮的進貢依舊沒有停止,朱棣的后宮之中有不少來自朝鮮的美女。 這一年,朝鮮向朱棣進獻了幾匹上好駿馬。為了感謝朝鮮,朱棣特地命使臣前往朝鮮,送給朝鮮王百兩白銀、若干絲絹。當然,使臣還有一個無比重要的任務,就是再挑選一些美女回朝。朝鮮王接受了明朝的禮物后,開始廣征美女。凡是到了結(jié)婚年紀的女子,一律要先給使臣過目,選不上的才能嫁人。 這一次共選出了五位女子,權(quán)妃就在其中,剛滿18歲,是秀女中年紀最大的一個。秀女們離開朝鮮的時候,父母都來相送,依依不舍。這一去,恐怕就是永別。為人父母的,最怕的或許不是無相見之日,而是女兒一旦不受寵愛,將會孤獨凄涼地過一生。 五名秀女來到了明朝國都南京,進宮后不久就都被賜封為嬪妃。其中權(quán)妃被冊封為賢妃,其余分別為順妃、李昭儀、呂婕妤、崔美人。或許是由于年紀較長而成熟的關(guān)系,權(quán)妃一出現(xiàn),就給明成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她端莊的舉止,灑脫的神態(tài),不是其他年幼妃嬪可比擬的。成祖當場就表現(xiàn)出對權(quán)妃的偏愛,詢問了她許多事情,最后問她有什么才能。權(quán)妃拿出玉簫吹奏了一曲,令明成祖心神蕩漾。從此之后,明成祖將后宮的一切事宜都交給了權(quán)妃,等于在心里認可她的皇后地位。 自從權(quán)妃進宮之后,明成祖就很少去別的妃子那里。每天忙完國事之后,他就到權(quán)妃寢宮聽她吹奏一曲。說來也奇怪,明成祖宮中有無數(shù)美女,但卻對權(quán)妃情有獨鐘。到了后期,明成祖竟然要求權(quán)妃與他寸步不離,甚至去蒙古征戰(zhàn),都要將權(quán)妃帶在身邊。然而,也就是在這次征戰(zhàn)途中,權(quán)妃不幸病逝,從而揭開了明朝后宮最慘絕人寰的一頁。 血色后宮 明朝從建立以來就不斷遭到蒙古的騷擾,明成祖繼位之后,延續(xù)了明太祖朱元璋時期的分化政策,為明朝換來了幾年邊境的安穩(wěn)。可是在永樂七年(1409),蒙古竟然殺了明朝派去的使臣,這大大折損了明朝的威嚴,明成祖決定率領(lǐng)50萬大軍御駕親征,給蒙古一個教訓。 從歷史角度而言,明成祖此次親征無疑是成功的,先在漠北擊潰本雅失里軍,又在興安嶺大破阿魯臺軍,逼得本雅失里和阿魯臺丟下領(lǐng)地落荒而逃。但從感情方面來說,明成祖這次北伐失去了最心愛的權(quán)妃,是最慘痛的一次失敗。權(quán)妃跟隨大軍凱旋,在山東臨城突然生病,最終不治身亡。明成祖悲痛欲絕,將權(quán)妃好生安葬,并賜予其家人官位。 就在這個時候,宮里傳出了一些謠言,說權(quán)妃是被毒死的。明成祖聽聞后勃然大怒,決定要徹查此事。這位皇帝的性格脾氣十分火暴,做事從來都是“寧錯殺一千,不放過一個”。因此,這件事牽連無數(shù)宮人、妃子,她們都是無辜的,但都遭到了非人的酷刑。 不久之后,宮里又開始風傳一個流言,說毒殺權(quán)妃的人是呂婕妤。傳言說權(quán)妃掌握管理后宮的大權(quán)之后,呂婕妤不止一次對此提出不滿,甚至當面指責過權(quán)妃,說權(quán)妃恃寵而驕,對其他嬪妃不夠尊重。為了除掉權(quán)妃這個眼中釘,呂婕妤串通內(nèi)官找來砒霜,研成粉末放在了胡桃茶里送給權(quán)妃,權(quán)妃就這樣暴斃。 這個流言很快傳到了明成祖的耳朵里,明成祖大怒,立即將呂婕妤抓了起來,天天嚴刑逼供。呂婕妤被折磨了一個月,竟致體無完膚,到處是被鐵烙燙過的傷痕。明成祖見她不肯承認,終于失去了耐心,直接將其處死。而所有跟呂婕妤有關(guān)的人,不管是侍從、內(nèi)官,還是家人,幾百人全都被誅殺。 然而明成祖并沒有想到,這宗牽連甚廣的案子,竟然是一樁徹頭徹尾的冤案。呂婕妤根本沒有毒害權(quán)妃,那些風言風語都由另一位姓呂的嬪妃捏造的。這位呂氏在權(quán)妃、呂婕妤之后進宮,因為與呂婕妤同姓,便故意跟呂婕妤走得很近。可洛浦黨建網(wǎng)是呂婕妤偏偏不喜歡這個呂氏,所以常常冷淡以對,也沒給她好臉色看。呂氏懷恨在心,想報復呂婕妤。于是在權(quán)妃暴斃之后,呂氏趁機編造了呂婕妤毒殺權(quán)妃的謊言,引明成祖一步步上鉤,最后借明成祖之手除掉了呂婕妤。這個真相也是明成祖在晚年才知道的。但那時為時已晚,冤案已經(jīng)造成,無數(shù)無辜的人早已喪命。 不過,呂氏的結(jié)局也好不到哪去。永樂十八年(1420),呂氏和另一名宮人魚氏與宦官曖昧不清,結(jié)果被明成祖發(fā)現(xiàn)。明成祖本來不打算追究,可這二人卻認為必死無疑,與其被折磨致死,還不如自殺來得痛快。 這二人自殺之后,明成祖大動肝火,認為二人做這些事情都是有人挑唆,于是又開始大范圍查證。先是呂氏的貼身侍婢被抓起來拷問,結(jié)果這名侍婢不堪折磨,便把所有罪名都推到了呂氏身上,說呂氏要謀殺皇帝。明成祖一聽,這還了得,原本是一起桃色事件,竟然演變成了謀逆大事。盛怒之下,明成祖將跟呂氏相關(guān)的所有人都拉出來凌遲處死,前前后后處死了兩千多人。 后宮頓時陷入一片腥風血雨之中,有些妃子擔心被凌遲,索性自殺。可恨的是,個別妃子臨死也要拉幾個平時看不順眼的人給自己墊背,因此波及面積又廣了一層。殘殺事件發(fā)展到中后期,大明后宮的朝鮮妃子就只剩下兩個,崔氏和韓氏。這兩個人雖然僥幸逃過一死,但也都受了牢獄之苦。不過她們的侍從就沒有這么幸運,全部被拉去陪葬。 從權(quán)妃死之后,后宮被殺害的人數(shù)超過了三千。如果說之前枉殺呂婕妤是明成祖愛權(quán)妃的表現(xiàn)的話,那么后來因為呂氏一案大肆殺害宮人,就不得不稱為變態(tài)。 永樂十九年(1421)四月初八的夜晚風雨大作,電閃雷鳴。一陣閃電劃過天際,明宮中的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被雷電擊中起火。恢弘的宮殿在沖天的火光中化為灰燼,但宮人們卻在暗暗慶幸災難的發(fā)生。古人通過觀天象知人事,認為天象預示興衰。宮人們本以為明成祖會因為這場雷火的警示而收斂虐殺的行徑,而明成祖的確下了一道詔書自責,但卻并未將殺戮后宮列入反省范圍之內(nèi),仍然“恣行誅戮,無異平日”。 明成祖為何會變得如此殺人如麻?晚年之后的明成祖身患疾病,身體一天比一天差,甚至連許多朝政事務都無法親自打理。這導致他變得更加暴躁和易怒。在這個時候發(fā)生了呂氏、魚氏事件,恰好觸及了明成祖敏感的神經(jīng)。他把所有負面情緒一次釋放,一手造成了明朝歷史上慘絕人寰的后宮屠殺案。 永樂二十二年(1424),65歲的明成祖在征戰(zhàn)阿魯臺的途中病逝。他的死亡帶來了另一場悲慘的誅殺,后宮之中,沒有子嗣的嬪妃都要殉葬。于是,30多名后宮嬪妃被集中在一個房間內(nèi),全部被逼自縊,這些年輕的生命在無情冷酷的皇室制度下消失了。她們當中有的人可能連明成祖的面都沒見過,有的也僅被臨幸過一兩次。如此短暫的榮耀,隨著明成祖的離開而化成灰燼,撒落在蒼茫的歷史長河之中。 |
|
來自: liuhuirong > 《古代後宮秘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