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又被稱為《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斷代史,具有極高的文學和史學價值,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中國史學“前四史”。老黃為您講述精彩的《漢書》故事。 黃河歌者金石點評: 畦弘在沒有弄清楚神奇事件真相之前,直接寫書信讓漢昭帝禪讓,這樣找死的人世上少見。夏侯勝則神奇預言了劉賀被廢,僥幸逃過了一條性命。請看《<漢書>研讀》第378章: 眭兩夏侯京翼李傳(一)眭弘 眭弘(?~公元前78年),字孟,魯國蕃縣(今山東省棗莊滕州市)人。他年少喜歡游俠,平時斗雞走馬,長大后改變了行為方式,跟隨嬴公學習《春秋》,因為通曉經術擔任議郎,官至符節令。 漢昭帝元鳳三年(公元前78年)正月,泰山、萊蕪山以南發出巨大的聲響,好像聚集了幾千人。百姓們前去觀看,有塊巨石自己站立起來,高達一丈五尺,寬有四十人合圍,深入地下八尺,下面有三塊石頭作為支撐,巨石旁邊有幾千只白烏鴉聚集。這時,昌邑縣中有棵枯死倒伏的大樹復生,上林苑中有棵大柳樹折斷枯萎倒地,也自己站立復生,還有些蟲子吃掉樹葉后形成了文字,看著好像是“公孫病已立”。 畦孟推演《春秋》中的意思,認為“石、柳都屬于陰類,代表了下層百姓的意愿;泰山是岱宗五岳之首,帝王在改姓后要對泰山祭告。現在巨石自立,僵柳復起,這并非人力所為,而是說百姓中應當出現一位天子。枯死的社木復生,這是指廢掉的公孫氏應當復興。” 畦孟也不知道公孫氏在哪里,就隨口說道:“我的先師董仲舒先生曾經說過,雖然有了繼體守成的君主,也不妨礙圣人受命于天。漢朝繼承帝堯之后,有傳國給他姓的運勢。皇帝應當遍告天下,求索賢人,禪讓給賢人帝位,然后退居自封百里之國,就像殷商、周朝東西二王的后人一樣,以便承順天命。” 畦孟請他擔任內官長的朋友賜向漢昭帝上書。這時,漢昭帝年幼,大將軍霍光秉持朝政,很厭惡這事,下令把畦孟的書信交給廷尉審查,奏報彈劾畦孟妄自用妖言惑眾,屬于大逆不道,全都誅殺。以后五年,漢宣帝興起于間,他繼位后,征召畦孟的兒子擔任郎官。 名儒夏侯始昌 夏侯始昌,魯國人。他通曉《五經》,用《齊詩》《尚書》教授學生。自從董仲舒和韓嬰死后,漢武帝才得到夏侯始昌,對他很器重。夏侯始昌通曉陰陽,先期預言了柏梁臺要發生火災,到了時間果然發生。這時,昌邑王劉髆因為是漢武帝的小兒子而受到喜愛,漢武帝為他挑選師傅,夏侯始昌擔任了太傅。夏侯始昌最后年老壽終,他的族子夏侯勝也以通儒術顯名。 夏侯勝,字長公。當初時,魯恭王分出魯國以西的寧鄉封給他兒子節侯劉恬,寧鄉屬于大河縣,大河縣后來改名為東平縣,所以夏侯勝是東平縣人。夏侯勝年少時是孤兒,他喜歡學習,跟隨夏侯始昌學習《尚書》和《洪范五行傳》,解說災異。后來跟隨簡卿學習,又跟隨歐陽氏學習。他研學精熟,所師從的并非一人。因為善于解說禮儀服飾方面的典籍記載,夏侯勝被征召擔任博士、光祿大夫。 這時漢昭帝去世,昌邑王劉賀繼位,他多次外出游玩。夏侯勝攔住劉賀的車駕勸阻說:“天久陰不下雨,這說明臣下在謀上,陛下這時外出要去干什么呢?”劉賀聽完大怒,說夏侯勝口出妖言,命人綁縛起來交給屬吏。屬吏報告給霍光,霍光并不執行處罰。 原來這時,霍光正在與車騎將軍張安世謀劃廢掉劉賀。霍光責備張安世泄露了這事,張安世據實說沒有,霍光就召夏侯勝前來詢問。夏侯勝回答說:“在《洪范傳》中說:'皇天統治沒有法則,天氣就會經常陰沉,這時會有下人攻伐主上。’這是因為忌諱才這么繞彎來說,所以說會有臣下要謀上。” 霍光和張安世聽完大驚,從此開始更加敬重經學術士。以后十多天,霍光和張安世報告皇太后,廢掉了劉賀,尊立漢宣帝繼位。霍光認為群臣向東宮皇太后奏報事務,皇太后處理政務應當了解經術,就報告說讓夏侯勝用《尚書》教授皇太后。夏侯勝升任長信少府,賞賜關內侯爵位,因為參與謀劃廢立皇帝之事,定策安定宗廟,增加一千戶食邑。 漢宣帝剛繼位時,想要褒揚漢武帝的大德,就詔令丞相和御史大夫說:“朕以微眇之身,蒙受祖上遺德,承襲圣業,奉承宗廟,夙夜思念這些事情。孝武皇帝躬身實行仁義,厲行威武,向北征討匈奴,單于遠遠逃遁;向南平定氐羌、昆明、甌駱兩越之地,向東平定薉、貉和朝鮮,拓展領土,延伸邊境,設置新的郡國州縣,百蠻全都臣服,叩塞來到漢朝,進貢的珍奇異寶陳列在宗廟;協和音律,譜寫樂歌,推薦給上帝,封禪泰山,建立明堂,確定正朔,改易服色;他創立了圣人的功業,尊賢顯功,興繼滅絕的繼嗣,褒獎周朝的后人;完備祭祀天地的禮儀,廣開道術之路。上天給予回報,符瑞響應,寶鼎出世,擒獲白麟,海現巨魚,神人出生,山呼萬歲。他的功德茂盛,不能全部敘述完,但宗廟的樂舞還沒有與此相稱,朕感覺很悲哀。特命令諸侯和兩千石、博士商議。” 于是群臣在朝廷中展開議論,都齊聲說道:“按照陛下的旨意發布詔書。”這時,只有夏侯勝一人說道:“武帝雖然有攘除四夷拓展領土充實邊境的功勞,但也造成了軍卒百姓傷亡,竭民財力,奢侈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失所,死去的人超過一半。后期蝗蟲大起,赤地數千里,百姓之間出現相食,原先的儲備現在還沒有恢復。他對百姓沒有德澤,不應當設立廟樂。” 公卿大臣一起責難夏侯勝說:“這是陛下的詔書。”夏侯勝反駁說:“詔書也不能用。人臣的大義,應當直言正論,而不是阿意順旨。我的建議已經出口,雖死而不后悔。” 于是丞相蔡義和御史大夫田廣明奏報彈劾夏侯勝非議皇帝詔書,毀謗先帝,屬于大逆不道。另外,丞相長史黃霸附和縱容夏侯勝,不進行舉報彈劾,把他們一起逮捕入下獄。有關部門隨后請示尊奉漢武帝廟為世宗廟,演奏《盛德》《文始》《五行》等樂舞,天下人要世世獻納,以彰明盛德。漢武帝巡視過的郡國共計四十九個,全都建立廟宇,就像漢高祖和漢文帝的一樣。 夏侯勝、黃霸被長時間拘押,黃霸想跟隨夏侯勝學習經義,夏侯勝以這樣可能獲死罪來推辭他。黃霸說:“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夏侯勝認為他的話很賢良,就教授他經術。這樣又過一個冬天,夏侯勝對黃霸講授不停。 到了本始四年夏天,關東四十九郡同一天發生大震,還發生了山崩,毀壞了城郭房屋,死掉了六千多人。漢宣帝穿上素服,躲避開正殿,派遣使者慰問吏民,賞賜死者棺材錢。 漢宣帝下詔書說:“大概聽說災異到來,都是天地發出的警戒。朕承繼洪業,托身于士民之上,不能和諧群生。前者北海、瑯邪郡發生地震,毀壞了宗廟,朕感覺非常恐懼。特詔令諸侯、中兩千石、博問、術士,報告有什么應變策略,以彌補朕的缺失,不要有所隱諱。”隨后宣布大赦天下。夏侯勝出獄后擔任諫大夫、給事中,黃霸擔任揚州剌吏。 夏侯勝為人質樸守正,行事簡易不講究威儀。他面見漢宣帝時稱皇帝為君,對同僚稱呼其字,這些都不符合朝廷禮儀,但漢宣帝反而對其親近信任。有次夏侯勝面見漢宣帝后回去,說了漢宣帝講的話,漢宣帝為此責備他。夏侯勝說:“陛下所說的都是善事,所以臣故意進行宣揚。帝堯的話傳布于天下,到現在有些話仍然被人們記住。臣認為陛下的話應當傳布,所以才這樣去做的。”朝廷每有大議,漢宣帝知道夏侯勝一貫耿直,專門對他說:“先生有什么話盡管直說,再不會有以前因言受懲罰的事了。” 夏侯勝再次擔任長信少府,后升任太子太傅。他受詔令撰寫《尚書說》《論語說》,被賞賜黃金一百斤。夏侯勝九十歲時在官位上去世,朝廷賞賜墳地,安葬在平陵。皇太后賞賜二百萬錢,為夏侯勝素服五天,以報答其作為師傅之恩,儒生們都引以為榮。 開始,夏侯勝每次在講授時,經常對諸生們說:“士人最害怕不通曉經術,如果能通曉經術,要想取得高官就像低頭抬手拾起一根小草那樣簡單。如果不通曉經術,還不如回家耕地。” 夏侯勝有個堂侄叫做夏侯建字長卿,師從夏侯勝和歐陽高后,經常詢問其中的疑議之處,還求學于研究《五經》的儒生,向他們詢問與《尚書》的不同之處,排列比次章句,致力于修飾其說。 夏侯勝對此不以為然,他說道:“夏侯建是那種只追求尋章摘句修飾文辭的小儒,他把儒道搞得支離破碎。”夏侯建對夏侯勝的話也同樣不以為然,他認為夏侯勝做學問太過粗疏,難以應用。夏侯建最后在經學上自成一家之學,他做過議郎博士,官至太子少傅。夏侯勝的兒子夏侯兼擔任左曹太中大夫,孫子夏侯堯官至長信少府、大司農、大鴻臚,曾孫夏侯蕃擔任郡守、州牧、長樂少府。夏侯勝同母兄弟的兒子夏侯賞做了梁國內史,夏侯賞的兒子夏侯定國做了豫章太守。夏侯建的兒子夏侯千秋也擔任了少府、太子少傅。 夏侯勝 黃其軍 作于2022年1月1日(古歷辛丑年十一月廿九) |
|
來自: 新用戶6688532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