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是太上勸人作善之書,為道教經典,主要是勸人遵守道德規范,時刻止惡修善自利利他,特別強調承負法則。 行善積德福庇子孫,作惡受罰殃及子孫。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太上感應篇》被譽為“古今第一善書”。上至朝廷,下至民間,刊印傳播者眾多。旨在勸善。《太上感應篇》樹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確形象,許多內容仍然具有積極意義。 《太上感應篇》中有這樣一段話:語云:“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不論目前,當觀究竟,豈有不“如影隨形”者哉? 這段話譯成現代漢語,其意思是,俗話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所以不要只講眼前,要看最后的結果,難道有過不“如影隨形”的情況? 是非有果,善惡有因:好人有好報,好人的心靈是光明的、坦然的,所以總是生活在快樂之中;壞人有惡報,這至少表現在:壞人的心靈是陰暗的、扭曲的,所以總是生活在不安之中。“善惡終有報”的說法,并不是迷信,而是已經由歷史上的無數事例驗證了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全部都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