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章
發文工具
撰寫
網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肋間神經痛穴
【位置】相當于傳統腧穴丘墟穴。《針灸甲乙經》中載:在足外廉踝下如前陷者中,去臨泣一寸。
【取法】正坐垂足。在外踝前下緣,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中取之(圖4-9)。
【作用】具有疏肝利膽通絡止痛的作用。
【主治】肋間神經痛、脅肋痛。
【治法】取肋間神經痛穴常規消毒后,用1寸毫針直刺0.7寸,先捻轉,待針感傳至同側脅肋部,再給予瀉法,留針30分鐘,每5分鐘行針1次,每2~3日治療1次,10次為1個療程,交叉取穴。對伴有怕冷等癥狀者,可配合局部艾灸10~15分鐘。對重癥脅肋痛者,如用單穴效果不明顯,可選用丘墟穴透照海穴,有立竿見影之功效。
【注釋】肋間神經痛是以一側或兩側肋間神經反復發作性的疼痛為主要表現的常見病癥。多因情志抑郁、肝氣不舒、寒阻脈絡或閃挫跌倒等因素致氣血運行不暢,肝經經脈氣滯或血瘀而產生的疼痛。發作時,脅肋疼痛,痛連背部,俯臥時有牽拉痛,胸椎亦有壓痛,個別病人伴有胸悶、心慌、氣短等癥狀。祖國醫學認為,兩脅為足厥陰之經,足少陽經循行所過,故兩脅作痛,多數與肝膽疾患有關《素問·繆刺論》中曰:“邪客于足少陽之絡,令人脅痛不得息。”此癥屬于祖國醫學“脅痛”的范疇。
丘墟穴為足少陽膽經之原穴,具有疏肝利膽、通絡止痛等功效,歷來是醫家治療肝膽郁滯、胸脅疼痛之要穴。一般認為,少陽膽經脈絡受阻,氣血受損,久瘀化火而引起胸脅疼痛。而丘墟穴則是膽經“經脈之所過”的原穴,臟腑原氣多在此穴周圍經過或留止。故取丘墟穴行瀉法,可以促使少陽膽經氣血流注加快,脈絡暢通通則不痛。
【病 例】祝某,女,51歲,工程師。因胸痛1周于1997年8月19日就診。病人感冒后第三天出現右側胸助部針刺樣疼痛,有時放射至背部,咳嗽時疼痛加重。查體:心率每分鐘 82 次,心律整齊,呼吸每分鐘 12 次,右側胸肋部無腫脹,第七、八肋骨處有輕度壓痛,胸肋擠壓征(一),脈弦細,舌質紅,苔薄黃。診斷為肋間痛,取肋間神經痛穴(左)針刺,用瀉法,15分鐘后,病人疼痛有減輕,共治療6次而愈。3個月后復診未見復發。
? 版權聲明:
來自: 扶陽火神 > 《文件夾1》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肋間神經痛:刮痧療法
肋間神經痛:刮痧療法肋間神經痛是指胸肋間或腹部帶狀區發生的經常性疼痛,并有發作性加劇。肋間神經痛多繼發于胸椎的病變、腫瘤或損傷、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或肋骨、縱膈、胸膜的病變。肋間神經痛的...
肋間神經痛的中醫治療
肋間神經痛的中醫治療。肋間神經痛。只要不是由癌性引起的惡性疼痛,都是較為容易治療的一種癥狀。實證不太常見,用柴陷湯有效;虛實挾雜證比較多見,用柴胡桂枝湯往往有效;對于虛證,通常采用桂枝加...
四逆散加減方有哪些?四逆散名醫心悟與加減經驗
以四逆散(白芍15克,枳實10克,柴胡、炙甘草各6克)主治脅痛(急慢性肝炎、膽囊炎、膽囊結石、急性胰腺炎、肋間神經痛);余紹源(中醫專家)以四逆散(柴胡、枳實、白芍各10克,炙甘草6克)加黃芪10克,川芎6...
肋間神經痛 經方柴胡桂枝干姜湯案例
肋間神經痛 經方柴胡桂枝干姜湯案例肋間神經痛 經方柴胡桂枝干姜湯案例作者:王付 發布時間:2012-02-23 新聞來源: 瀏覽次數:1172.在2年前,因帶狀皰疹而引起肋間神經痛,近因疼痛加重而前來診治...
至陽穴治帶狀皰疹后遺疼痛
至陽穴治帶狀皰疹后遺疼痛。帶狀皰疹(HerpesZoster)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癥性皮膚病。初次感染病毒可長期潛伏在脊髓后根神經節,免疫功能減弱可誘發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度活動,生長繁殖,...
坐骨神經痛、肋間神經痛的刮痧療法
坐骨神經痛、肋間神經痛的刮痧療法。刮痧,通過刮拭經絡穴位,改善局部微循環,起到祛除邪氣,疏通經絡,舒筋理氣,驅風散寒,清熱除濕...
里期門
里期門—搜狗百科。定位 主治 操作 臨床運用 配伍 附注 相關論述 科友·觀點 更多 搜索 登錄 編輯摘要圖 里期門。里期門,經外奇穴名。位于胸部,胸膛窩下2寸,左右旁開3.5寸,在期門穴內側...
【醫案】帶狀皰疹后遺疼痛驗案一則
【醫案】帶狀皰疹后遺疼痛驗案一則。帶狀皰疹后遺疼痛是難以忍耐的,臨床治療也是很棘手的疾病。【刻診】左肋帶狀皰疹二十二天。初次感...
旋覆花湯治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驗案
旋覆花湯治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驗案 旋覆花湯治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驗案 天醫堂 2022-06-08 18:00 發表于北京。旋覆花下氣,通肺氣以治肝,從而達到疏泄肝氣的目的,再加蔥莖通陽行氣以活血,新...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