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90年9月22日,舉世矚目的第11屆亞洲運動會在北京工人體育場隆重開幕。 越南大將武元甲作為越南政府的代表,身穿大將服裝出席了開幕式現場,當時武元甲已經八十多歲高齡,卻依然精神健碩的站起來與全場觀眾揮手致意。武元甲的出現,極大地緩和了中越之間的關系。 遺憾的是,這次來北京,武元甲沒能見到他的老友——韋國清將軍。 1989年6月14日,韋國清將軍在北京病逝,享年76歲。 武元甲見到了韋國清的夫人和女兒時,曾真誠地說:
追溯武元甲與韋國清將軍的交情,可以追溯到五十年代…… “顧問就是顧問,實際上就是參謀”1950年元月,韋國清奉調來到北京參加集訓。 按照黨中央原本的計劃,韋國清調來北京,是準備讓他去外交部工作,并派駐到聯合國工作,可一個突如其來的變故,卻打亂了這個原本的安排。 五十年代初,越南勞動黨主席胡志明秘密訪問中國,當時越南抗法斗爭正處在一個關鍵時刻,胡志明因此向中國提出請求,希望能給予大力的支持。 應胡志明的請求,中方決定派出軍事顧問團,負責處理越南事務的劉少奇對這個軍事顧問團的團長人選費了不少心思。
劉少奇斟酌再三,最終想到了已經在北京的韋國清。 圖|毛主席與胡志明 韋國清是土地革命時期成長起來的高級將領,從參加農民自衛隊算起,韋國清指揮過旅、師、軍以及兵團參與作戰,具有豐富的戰役指揮經驗,軍事、政治全優的軍事主管。更為關鍵的是,韋國清是廣西人,熟悉各地方情況,便于展開工作。 劉少奇將人選方案報上去以后,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朱老總的贊許。 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工作,以韋國清為團長的援越軍事顧問團正式組建起來。 1950年6月27日下午,毛主席、周恩來、朱老總等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在中南海頤年堂接見了顧問團的部分成員。 毛主席語重心長地對顧問團成員說:
毛主席還談了讓韋國清當顧問團團長的用意:
圖|韋國清 談到顧問團到越南的任務,就是幫助越南組建一支革命化的正規軍隊,主要負責運動戰與大規模的正面作戰。
韋國清聽得很仔細,將毛主席的指示都記到了心里。
按照中央的安排,1950年8月初,韋國清率領中國軍事顧問團啟程前往越南,并與已經到越南的陳賡、羅貴波(中共中央聯絡代表)會合。 在援越抗法的初期,越軍之中包括一部分高級將領,普遍存在輕視我軍的現象,最關鍵的是,越軍不僅僅從中國、蘇聯得到了一大批的軍事物資的補充,一批整訓的部隊差不多已經出師,這讓打慣了游擊戰的越軍,一下子有了鳥槍換炮的感覺。 事實上就在中國軍事顧問團到之前,越軍已經決定,奪取軍事重鎮高平。 中國顧問團在抵達以后,與越軍進行商討后認為,奪取高平不可取。 首先,高平地勢險要,三面環江,背靠大山,工事堅固,其次守敵較多(1000余人),易守難攻,是塊硬骨頭。而且進攻高平要渡水作戰,只能從一面進攻,既要打縱深,還要打增援的傘兵。 經過充分討論后,陳賡與韋國清建議越軍放棄奪取高平,改而奪取高平與諒山間的小據點——東溪,并伺機切斷4號公路,南下圍攻七溪,迫使法軍出援,伺機以運動戰殲滅法軍主力。 也正因為陳賡、韋國清的正確建議,促使越軍改變了戰役部署。 圖|胡志明與中方軍事顧問團合影 事實上,法軍經過了二戰的洗禮,盡管戰力或許不強,但終究擁有豐富的正規作戰的經驗,越軍慣于游擊戰,正規戰的經驗并不足。 1950年9月16日,越軍集中11個營的兵力發起對東溪的進攻,當時東溪的法軍大約只有兩個連,350人左右。 可就是在這樣的優勢下,越軍啃下東溪據點依然十分艱難,甚至一度被法軍反沖擊,陳賡與韋國清及時建議改變部署,這才挽回了頹勢。 這一戰越軍以優勢的7000兵力,差點拿不下一個只有350人防守的據點。 最終雖然全殲了法軍的兩個連,俘虜140余人,但越軍自身傷亡卻達到了500余人。 為了改善越軍不利的態勢,陳賡與韋國清相互配合,幫助越軍做好發動群眾、培訓干部、整頓部隊、訓練士兵和后勤保障等戰役準備工作,接下來一個多月的邊界作戰中,越軍連戰連捷,一舉殲滅了敵8個營7000余人,解放了長達750公里的邊界地區。 為了慶祝邊界作戰的勝利,胡志明特別舉行了一個慶功大會,并舉行了晚宴。 武元甲因不能飲酒,特別讓軍中兩位女干部代為向陳賡、韋國清等中國顧問團敬酒。 圖|韋國清 陳賡回國前,受邀在越軍中講述毛主席的軍事思想,韋國清也重點介紹了打殲滅戰的戰術思想和作戰要點。 這些無疑給武元甲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11月1日,陳賡完成任務啟程回國后,韋國清率領的中國軍事顧問團繼續留在越南,除幫助越軍建設正規軍外,還負責就戰役的具體計劃向越軍提出建議。 一直到1951年7月,韋國清才奉命歸國,向中央匯報在越南協助作戰的情況,因身體健康問需要,韋國清在國內休養了一陣。 奠邊府戰役韋國清的身體情況一直不是很好,擔任軍事顧問團團長期間,幾次請假回國休養。 1950年12月,法軍更換了著名軍事家塔西尼為統帥。越南的日子逐漸不好過了。 更為關鍵的是,越軍不顧阻攔,強行發動對法軍占據的紅河三角洲的進攻,紅河三角洲地處平原,人口稠密,物資充沛,是法軍堅持要守住的地區。 武元甲雖然投入了法軍近三倍的兵力,但僅3天的苦戰中就傷亡了6000余人,之后的兩次失敗,更是被迫在當地轉入游擊作戰。 1952年9月,胡志明前往蘇聯途中在北京做了短暫停留,毛主席向他講述了西北戰役的戰略規劃,胡志明聽了以后深表贊同,還向毛主席再一次提出了請求:
圖|中國軍事顧問團團長的韋國清(中)與副團長梅嘉生(左)、鄧逸凡(右)在越南 10月14日,西北戰役拉開了序幕,韋國清也在兩天后抵達越南,并于24日抵達前線,與武元甲會面。 越軍從安沛出發,越過紅河向西進軍時,法軍也驚慌失措,他們的主力大多數都集中在紅河三角洲,難以調動更多的兵力前往,而且法軍這是兵力僅有萬余人,也根本守不住長達300公里的防線。 為了緩解越軍的攻勢,法軍計劃在越軍后方發動進攻安沛,來吸引越軍回援,即便是不成,也可以切斷越軍補給線。 當然法軍最主要的目的當然是吸引越軍回援,畢竟相比于安沛,富庶的紅河三角洲地區才是法軍必須要保住的根本,所以他們盡管出兵要襲擊越軍后方根據地,但一路上卻緩慢行軍,這樣一來,即便越軍趁隙進攻紅河三角洲,法軍也能依托于便利的交通條件,快速的回援。 盡管韋國清這時才剛到第一線,但法軍的企圖早已經被他所預料到。 韋國清預料到了法軍兵力不足的情況,即便是能夠抽調出兵力來襲擊越軍后方根據地,但短時間內也難以奪取安沛與太原(越南地名),因此建議越軍,只需要抽調一小部分主力回援,其他主力繼續向泰族聚居的越南西北地區以及老撾北部。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越軍甚至還主動放出風聲,準備趁隙進攻紅河三角洲。 法軍當然更加驚慌失措,與越軍回援部隊僅僅只是接觸,便立即后撤。 可這時想要撤回去,已經不大容易。 圖|武元甲 越軍回援的三個團中,除了716團與法軍接觸外,剩余兩個團的兵力,在敵人回援的必經之路上設下伏兵,采取“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策略,越軍利用專長的游擊作戰,打得法軍顧頭不顧腚。 在整個西北戰役中法軍潰兵聚集到那產地區,越軍收復了西北地區2.8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盡管越軍西進遭遇重重阻礙,但依然取得巨大的戰果,至少是遠超預期的戰果。 西北戰役中,韋國清率領的軍事顧問團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53年3月,韋國清率領部分顧問團成員赴上寮幫助組織戰役,一直到5月3日上寮戰役結束,共殲敵三個營和十一個連,解放的面積相當于老撾國土面積的五分之一,擴大了老撾抗法根據地的同時,還與越北以及越西北根據地連成了一片。 如果不是越軍整體的建設有很大的問題,甚至還能取得更大的戰果。 因此上寮戰役結束以后,韋國清所從事的主要工作就只剩下了兩項:指導越軍進行了大規模的政治整軍。二是以那產為目標,組織人員編寫攻堅戰教材,加強干部訓練。 有趣的是,當越南引入我們解放戰爭時期的歌劇《白毛女》在越軍之中放映,竟然引發了熱烈的反響。越軍一個團搞訴苦教育時,全團觀看了《白毛女》,當場就有十數人哭暈了過去,當銀幕上出現黃世仁欺辱喜兒時,一個越軍戰士拎著槍沖到了銀幕前,槍打“黃世仁”暈了過去,被人們抬下來。 從1953年夏,在韋國清的建議下,越軍主力繼續開辟西北戰場,同時進一步開展敵后作戰,配合主戰場作戰。 圖|法軍空降部隊 與此同時,韋國清把目光注意到了一個地方——奠邊府。 奠邊府是通往老撾、越南的交通要道,距離萊州只有75公里,雖然不起眼,但如果法軍扼守住這個咽喉之地,就可以打通越南后方的戰略通道。 法軍統帥納瓦爾接替沙朗后,于11月20日派了6個機動營兵力空降到了奠邊府,還派出6個營占領了奠邊府周邊的孟溪、孟夸,企圖重占西北,穩固陣腳,伺機殲滅越軍主力。 韋國清建議越軍,直接發起奠邊府戰役。 1954年1月,韋國清和武元甲來到奠邊府前線,與先期抵達的梅嘉生和越軍副總參謀長黃文泰等人會合。韋國清與武元甲相互配合,并根據形勢積極調整作戰計劃, 奠邊府戰役期間,因美國人出面干預,越軍內部又出現恐慌情緒,認為美軍十分強大,不宜繼續戰斗,以免觸怒美國人使用原子彈,但韋國清力排眾議,在戰斗最激烈的時候,韋國清對武元甲說了這樣一番話:
圖|1953年12月6日胡志明等人在太原省定化縣召開會議決定發動奠邊府戰役 武元甲與韋國清充分地交換了意見,為奠邊府戰役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經過55天激戰,越軍全殲守敵1.6萬人,于5月7日攻占了奠邊府。 經此一戰,武元甲對韋國清深感折服。 胡志明也對韋國清的軍事能力也十分欽佩,越法簽署《日內瓦協議》后,越南歷時8年的抗法戰爭落下帷幕,黨中央也提出逐步撤離在越南的軍事顧問團,但胡志明舍不得韋國清離開,希望他能再留一段時間。 一直到1956年3月,韋國清完成任務以后,才隨隨后一批顧問團悄然回國。 “我給你帶來個老朋友”不僅僅是胡志明始終記得韋國清,武元甲也始終視韋國清為朋友。 韋國清的警衛干部鄧華友回憶: 1967年,武元甲去蘇聯路過南寧,以為韋國清就在南寧,執意要求見一面。 雖然時任廣西軍區司令員的歐致富親自出面接待,但武元甲仍然有些意興闌珊,歐致富將軍粗中有細,看出武元甲心情有些低落,于是在宴會上敬酒時說:
雙方這才緩和了氣氛。 圖|武元甲與韋國清將軍 武元甲后來到了北京,向外交部接待人員提出:“我能不能見韋國清一面。”外交部將這一要求回報給了周總理。周總理立即打電話給京西賓館,安排韋國清出席宴會,并在釣魚臺八號樓宴請武元甲。 當武元甲趕到釣魚臺后,周總理拉著韋國清的手對武元甲說:
一見韋國清,武元甲十分高興,雙方賓主之間其樂融融。 武元甲是因奠邊府一戰,而為西方所熟知,盡管如此,武元甲晚年在他的回憶錄中,毫不吝惜地盛贊韋國清率領的中國軍事顧問團。 圖|韋國清陪同毛主席視察 尤其是在奔赴前線的過程中,武元甲自述稱:
1954年春節,武元甲同中國軍事顧問團在越南西北前線歡度春節。 一大早,武元甲就來到韋國清的住處拜年,雙方相互致以問候,盡管那時的戰場環境,不允許兩人有太多寒暄的時間,韋國清還告訴了武元甲一個好消息:
對武元甲來說,這可以算得上是一份新年最好的禮物了。 韋國清將軍是一個傳奇,在越南的五年多時間里,韋國清同越南軍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聯系,成為兩國軍民友誼的橋梁。 武元甲一生致力于同中國友好,但遺憾的是,他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晚年一直引以為憾。 圖|胡志明(中)與韋國清(右一) 1986年,中越緩解關系后,已經在家賦閑的武元甲主動請纓,愿意為中越關系的恢復發揮作用。 晚年的武元甲致力于著書立說,身體十分健康,他比所有的戰友和對手活的時間都長,一直到2013年才去世,享年102歲,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武元甲就像是活在上個世紀的人物,從未感覺到他曾距離我們如此近過。 站在公允的角度上,武元甲一生確實堪稱傳奇。 |
|
來自: 昵稱14934981 > 《漫步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