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偶食難化之物,忽又聞驚駭之事,則氣結不散,食亦難消,因而痰裹成瘕,人以為痞也,誰知是驚氣之閉結乎。夫驚則氣下,疑有食必隨氣而下矣,胡為因驚反多留滯耶?不知氣乃無形,食乃有形也。無形之氣,隨驚而下降;有形之物,隨驚而上升。且驚則氣下于肝中,而不下于脾中也。氣下于肝,則肝之氣不散,而下克脾土,即無物相閑,尚留物不化,況原有難化之物,受于未驚之前,安得即化乎,此癥瘕所以生也。治法必去驚駭之氣,大培脾胃之土,則癥瘕不攻自散也。 方用培土化瘕湯: 白術(一兩) 柴胡(一錢) 茯苓(三錢) 山藥(四錢) 神曲(二錢) 山楂(一錢) 枳殼(五分) 兩頭尖(三錢) 厚樸(一錢) 鱉甲(一錢五分) 白薇(一錢) 何首烏(生用二錢) 白芍(五錢) 白芥子(二錢) 水煎服。十劑癥瘕消半,再服十劑全消。 此方用白術以培土,何又用白芍以平肝?蓋脾弱由于肝膽之相制,用白芍以平肝膽,正所以培脾胃之土也。肝既不克脾胃之土,則土氣升騰,無物不化,況益之消瘕破癥之味,何塊之不除哉?且方中柴胡一味,已抒肝膽之氣,膽氣揚而肝氣快,總有驚駭,不知消歸何處,寧患癥瘕之固結哉。 此癥亦可用消瘕湯治之。 消瘕湯 白芍(一兩) 白術 鱉甲(各五錢) 甘草 郁金(各一錢) 枳殼(五分) 天花粉 丹皮 香附(各二錢) 茯苓 巴戟(各三錢) 白豆蔻(二粒) 廣木香(五分) 水煎服。 本文摘自《辨證錄》,明德初心做適當注解,明德初心僅作為學術分享使用。 免責申明:非專業人士請勿試藥,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