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名醫鐘秀美《脾腎雙補湯》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生育年齡婦女常見的一種復雜的內分泌及代謝異常所致的疾病,以慢性無排卵(排卵功能紊亂或喪失)和高雄激素血癥(婦女體內男性激素產生過剩)為特征,主要臨床表現為月經周期不規律、不孕、多毛和/或痤瘡,是最常見的女性內分泌疾病。 【黃芪】別名:綿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根頭,曬干。【性味歸經】甘,溫。歸肺、脾經。【功效主治】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白術】別名:于術、冬術、浙術、種術。為菊科植物白術的干燥根莖。冬季下部葉枯黃、上部葉變脆時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曬干,再除去須根。【歸經】歸脾、胃經。【性味】苦、甘,溫。【功能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土白術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不安。 【續斷】別名:川續斷、和尚頭、山蘿卜。為川續斷科植物川續斷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根頭及須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發汗”至內部變綠色時,再烘干。【性味歸經】苦、辛,微溫。歸肝、腎經。【功效主治】補肝腎,強筋骨,續折傷,止崩漏。用于腰膝酸軟,風濕痹痛,崩漏,胎漏,跌撲損傷。酒續斷多用于風濕痹痛,跌撲損傷。鹽續斷多用于腰膝酸軟。 【丹參】別名:紅根、大紅袍、血參根、血山根、紅丹參、紫丹參、太子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干燥根及根莖。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性味歸經】苦,微寒。歸心、肝經。【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菟絲子】別名:豆寄生、無根草、黃絲、黃絲藤、無娘藤、金黃絲子。為旋花科植物菟絲子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植株,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歸經】歸肝、腎、脾經。【性味】甘,溫。【功能主治】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用于陽痿遺精,尿有余瀝,遺尿尿頻,腰膝酸軟,目昏耳鳴,腎虛胎漏,胎動不安,脾腎虛瀉;外治白癜風。 【薏苡仁】別名:薏苡、苡米、薏仁米、溝子米。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種仁。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干,打下果實,再曬干,除去外殼、黃褐色種皮及雜質,收集種仁。【歸經】歸脾、胃、肺經。【性味】甘、淡,涼。【功能主治】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膿。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痹拘攣,脾虛泄瀉,肺癰,腸癰;扁平疣。 【墨旱蓮】別名:旱蓮草、墨菜、水旱蓮、蓮子草、白花蟛蜞草、墨斗草、野向日葵、黑墨草、墨汁草、墨水草、烏心草。為菊科植物鱧(lǐ)腸的干燥地上部分。花開時采割,曬干。【歸經】歸腎、肝經。【性味】甘、酸,寒。【功能主治】滋補肝腎,涼血止血。用于牙齒松動,須發早白,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陰虛血熱、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傷出血。 【巴戟天】別名:雞腸風、雞眼藤、黑藤鉆、兔仔腸、三角藤、糠藤。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凈,除去須根,曬至六、七成干,輕輕捶扁,曬干。【歸經】歸腎、肝經。【性味】甘,辛,微溫。【功能主治】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用于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風濕痹痛,筋骨痿軟。 【仙茅】別名:獨腳絲茅、山棕、地棕、千年棕、番龍草。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干燥根莖。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根頭和須根,洗凈,干燥。【歸經】歸腎、肝、脾經。【性味】辛,熱;有毒。【功能主治】補腎陽,強筋骨,祛寒濕。用于陽痿精冷,筋骨痿軟,腰膝冷痹,陽虛冷瀉。 【覆盆子】別名:覆盆、烏藨(pāo)子、小托盤。為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華東覆盆子的干燥果實。夏初果實由綠變綠黃時采收,除去梗、葉,置沸水中略燙或略蒸,取出,干燥。【歸經】歸腎、膀胱經。【性味】甘、酸,溫。【功能主治】益腎,固精,縮尿。用于腎虛遺尿,小便頻數,陽痿早泄,遺精滑精。 【陳皮】別名:橘皮。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皮。藥材分為“陳皮”和“廣陳皮”。采摘成熟果實,剝取果皮,曬干或低溫干燥。【歸經】歸肺、脾經。【性味】苦、辛,溫。【功能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名醫簡介】鐘秀美,女,生于1934年。泉州市中醫院主任醫師,中醫婦科專家。1965年福建中醫學院本科畢業,長期從事中醫婦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學驗俱豐,對婦科疑難病的診治有獨到經驗。1993年由福建省人事廳、衛生廳定為福建省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1997年由國家人事部、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確認為全國第二批名老中醫藥專家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泉州市中醫院初創時出任業務副院長,曾任福建省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中醫婦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名譽主任委員,福建省第四屆衛生技術人員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泉州市中醫藥學會會長等職務。有關的主要學術著作有:《中醫婦科臨證備要》(中醫古籍出版社,1996),《鐘秀美婦科學術經驗與診療特色》(王秀寶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婦科診室內的悄悄話》(作家出版社,2010)。由鐘秀美研制的“止癢靈”,“黃芪消癥丸”等中藥制劑臨床療效顯著,被省衛生廳推薦為全省中醫院使用的中草藥制劑。曾2項3次獲省市科技進步獎。 鐘氏臨證40余年,深研中醫典籍,廣納現代醫學知識,對婦科的經、帶、胎、產等各種疑難雜癥的診治,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較成熟的診療經驗,并創制了黃芪消癥丸,止癢靈熏洗劑,宮糜散,溫腎孕育散,滋腎促孕散等中藥制劑,在臨床取得卓著的療效。贏得閩南僑鄉患者的信賴,遠在北疆的哈爾濱等地,甚或南洋群島諸國的患者也慕名前來求診。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日本等國一些中醫藥界同仁也先后登門拜師學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