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在許多自然災害中,大家最害怕什么樣的災害? 自然災害在社會中并不少見,有地震、泥石流、干旱洪澇和海嘯等等,也許大多數人對海嘯深感不安。 那么,海嘯是如何形成的呢? 事實上,海嘯的原因有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地震最有可能引發海嘯,尤其是海洋周圍的地震,它們帶來海嘯的可能性往往更大。 根據聯合國2018年發布的數據,在過去100年中,58次海嘯奪走了26萬多人的生命,平均每次海嘯造成4600人死亡,比任何其他自然災害都多。 世界海嘯日的概念起源于日本。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太平洋發生9級地震。 令人驚訝的是,地震引發了可怕的海嘯,最高波高達23米。 強烈的海嘯不僅混合了海底的物質和淤泥,還席卷了日本東北部的沿海城市,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 此后,日本政府將11月5日定為海嘯防災日,并向聯合國提交了一項決議,希望將這一天定為世界海嘯日。 2015年12月,聯合國大會決定將11月5日定為世界海嘯宣傳日。 其中,中國對海嘯的記載一直很少,古書上曾用過“海溢、潮溢、海吼、海唑、海沸”等稱謂,大致在元代之后才通用“海嘯”一詞。 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是指海底地形的突然變化,如海底地震、海底火山噴發或海底泥石流、滑坡等所產生的具有超波長和超周期的海洋行波。 地震海嘯是指當海洋發生地震時,海底突然發生巨大的垂直運動,導致整個海水急劇上升并向外擴散,從而產生海嘯。 海嘯可以傳播很遠,通常幾千米,能量衰減很小。 因此,數千米之外的地方也可能遭受海嘯災害。海嘯的波速高達每小時700-800千米,在幾小時內就能橫過大洋。 雖然在浩瀚的海洋中,海嘯的波高不到1米,但當它到達沿海淺水時,波長縮短,波高也會急劇增加,高達幾十米。 屆時,一道能量巨大的“水墻”也將形成。 事實上,海嘯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線幾何形狀和波浪特征的控制。 咆哮的海浪會每隔幾分鐘或幾十分鐘重復一次。 他們將摧毀堤壩,淹沒土地,奪走生命和財產,他們的破壞力是巨大的。 在沿海地區,地震是海嘯最明顯的跡象。地震波的到來和海嘯之間有時間差,這正好有利于人們的預防。 如果你感覺到強烈的振動,不要靠近大海或河流的入口。 如果你聽到附近地震的報道,請注意電視和廣播新聞,并做好海嘯的準備。 如果發現潮汐突然異常波動、海平面顯著下降或出現巨浪,應盡快撤離岸邊。 根據相關數據,當海嘯高達2米時,木屋將立即破壞。 當海嘯超過20米時,鋼筋混凝土建筑也很難抵抗。 海嘯的特征之一是速度。地震發生的海水越深,海嘯的速度就越快。 如果地震發生地的水深為5000米,那么此時海嘯的速度與噴氣式飛機的速度相似,最高可達每小時800公里。 當移動到水深10米的區域時,速度將降至每小時40公里。 當海嘯到達海岸時,前浪減慢,后浪重疊,波浪就會上升。 如果沿海海床地形為V形,這意味著海嘯造成的海浪會更高。 看看近些年來的這四次海嘯,你就會發現,海嘯的恐怖程度遠遠超過了你的想象。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附近海域發生9.3級地震,并伴有強烈地震和海嘯。 各國的地震學家最初認為地震不是很大。 直到他們目睹了如此可怕的海嘯,他們才最終確定地震級別為9.3級。 海嘯造成約30萬人死亡,主要來自印度尼西亞,還有印度尼西亞以外印度洋沿岸國家的數萬人死亡。 海嘯的波高為10米。作為一個熱帶雨林國家,印度尼西亞原本相對較低且平坦。 十米高的巨大海水突然淹沒了該國大片地區,人們無處逃生,最終造成該國無數人傷亡。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沿岸發生9級地震。 地震的中心是日本宮城縣首府仙臺附近的海域。地震引發了10米高的海嘯。 這次地震是自觀測記錄以來日本最大的地震,海嘯也是最嚴重的。 海嘯造成的死亡人數仍然是個謎。據初步估計,至少有2萬人在海嘯中喪生。 地震的另一個后果是核電站的泄漏,這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