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白”“志愿紅”“守護藍”等迎難而上,共同繪就抗擊疫情中的彩色“風景線”,一個個同心戰“疫”的身影構筑起了抗擊疫情的堅實堡壘。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耿旭靜、董業衡、何瑞琪、湯南、肖桂來、徐靜、廖靖文、曾衛康 通訊員花宣、南宣、邱玥琪、云嘉宣、毛婕、龔越洪、羅偉宜、齊華偉、劉偉、余巨瀾、楊文強、張敬帥(除署名外)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莊小龍、邱偉宏、蘇俊杰 通訊員邱玥琪、云嘉宣、劉偉(除署名外) 開設3571個核酸采樣點 已完成采樣1666.4萬份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伍仞 通訊員穗衛健宣)前天晚上開始,廣州市各區陸續啟動全員核酸檢測,醫務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們漏夜開展相關工作。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廣州市衛生健康委了解到,截至昨天20時30分,針對本次疫情涉及的重點場所和管控區域,全市共開設3571個核酸采樣點、15712個采樣單元,28034名醫護人員實施社區人群核酸篩查,全市24小時已完成采樣1666.4萬份。 全景掃描 志愿者晝夜連軸轉 采樣現場高效有序 “應檢盡檢、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4月8日晚到9日早上,多區核酸采樣工作開始。“天使白”“志愿紅”“守護藍”等齊心協力,為市民群眾順利進行核酸采樣保駕護航。 “一定要把這次核酸采樣工作做到又快又好” 4月9日清晨,當居民進入采樣點的時候,不少志愿者已經工作了通宵。“我們頭一天晚上11時收到信息就開始布置場地,凌晨4時場地已經布置完畢,8時30分醫護人員就已經到場了。”4月9日早上9時,南沙區核酸采樣拉開帷幕,南沙區蕉門河社區黨支部書記范文告訴記者,為了確保采樣順利進行,志愿者通宵達旦準備。不少志愿者晝夜連軸轉,比如志愿者小吳早上8時30分下夜班,半小時后就出現在了核酸采樣點,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 “8日晚上8時30分開啟轄區全員核酸檢測,16個核酸采樣點位必須在一小時內準備到位,現場布置、配套物資、人員保障一樣都不能少,一定要把這次核酸采樣工作做到又快又好!”4月8日晚6時隨著嘉禾街疫情防控指揮部一聲令下,全街機關、經濟聯社、經濟社、社區居委會數百名黨員、干部職工迅速集結到位,按照街道疫情防控應急預案的分工,周密有序開啟了全域全員核酸檢測。“從頭一天晚上7時開始在現場布置,一直干到第二天下午快5時,接近22個鐘頭連軸轉,說不累那是假的。但我是黨員,到了關鍵時刻,就必須沖鋒上前,扛起硬任務、打贏硬仗,這才能體現出我們作為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4月9日,嘉禾街機關第一黨支部一名黨員突擊隊成員向記者如此表示。經過24個小時的緊張奮戰,嘉禾街已順利完成首輪17萬余人的核酸采樣工作。 巾幗志愿者為沒有智能手機的群眾打印二維碼 盡管通知的時間是從早上10時30分開始,海珠區各個采樣點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都是9時左右就已經到崗。海珠區青年志愿者協會連夜招募了200多名志愿者,一早來到各個采樣點現場協助進行核酸采樣。部分街道由于醫務人員和志愿者提前到位,早上9時許已經在開展采樣。 “您好,請在前方路口排隊,老人小孩可走綠色通道。”“請出示您的健康碼和行程卡,并掃描這里的粵核酸碼登記您的檢測信息。”“請跟隨我的引導,到這邊來,注意保持一米間距,有序上前做核酸。”在白云區棠景街核酸采樣現場,工作人員嚴格按照職責分工,緊密配合,確保采樣工作一環緊扣一環,采樣現場井然有序。 在松洲街華糖社區的核酸采樣點,由于附近學生較多,該檢測點開啟了學生優待通道,方便學生快速完成核酸采樣。不少家長主動當起志愿者,協助工作人員維持秩序,引導大家掃碼填寫信息。 8日晚上10時左右,家住越秀區大東街的沙女士也在所在樓棟的住戶群里看到了社區工作人員發的核酸檢測公告和黨員志愿者的招募通知。大東街一共安排了16個核酸采樣點,沙女士所在小區門口就有一個,前后大約花了三個小時,絕大部分人就已經完成了核酸采樣。 為確保最快時間出具結果,南沙采取了快速送檢措施:核酸樣本轉運隊伍將標本從采樣點轉運至樣本集中收集點是每半小時一次,第三方檢測公司將樣本從集中收集點轉運至核酸實驗室也是每半小時一次。樣本收集效率和轉運效率得以提高,核酸樣本分批檢測得以實現。 盡管天氣晴熱,花都區全區358個核酸采樣點的醫護人員穿著密閉的防護服,不懼困難,不怕辛苦,用實際行動彰顯了醫護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現場的巾幗志愿者們有的協助醫務人員掃碼登記信息,有的則耐心地幫助沒有智能手機的群眾打印“粵核酸3”二維碼,讓群眾有序排隊等候,順利協助醫務工作者完成核酸采樣工作。 居民群眾高度配合,按照要求佩戴口罩,根據引導有序完成測溫、掃碼、錄入信息、核酸采樣等。在海珠區沙園街道,很多市民早上買完菜,順路就在小區樓下完成了核酸采樣,整個過程有序順暢。“核酸采樣速度很快,現場布置得很好,而且還有很多工作人員、志愿者在現場引導。”增城區鳳馨苑社區居民林先生說。 暖心特寫 黨員志愿者剛做完治療便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 在多個核酸采樣點,引導宣傳、秩序維持等相關服務崗位上隨處可見身穿“紅馬甲”的黨員志愿者,他們沖鋒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作為一名有著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關鍵時刻就要挺身而出,到黨和群眾需要的地方去,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參加抗疫不僅是因為責任,還是因為要守護好我們的家園。”花都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寧躍聰堅定地說。 4月份以來,他的身體出現問題,拍片檢查出腰椎勞損,剛做完治療還未痊愈便又匆匆投入到此次支援任務中去,他說:“昨晚接到要做好支援全區核酸檢測的通知后,整晚也沒怎么睡,知道有緊急任務后只想把工作安排好,快速投入其中,現在疫情防控任務重大,我的傷比起來算不了什么。” 番禺區南村鎮雅居樂花園居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9日下午南村鎮開啟全員核酸檢測,社區在微信群發布了報名通知,大家報名非常踴躍。黨員志愿者主要從事社區核酸采樣相關輔助工作,服務時段分為兩個,分別為14:00-18:30,18:30-23:00。“本次志愿服務活動持續時間時間較長,任務重,但大家依然很積極。” 面對疫情防控的大考,每一名共產黨員都是答卷人。4月9日,中共廣州市番禺區委組織部發布致全區共產黨員的公開信,呼吁全區廣大黨員干部要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盡銳出戰,共克時艱,抓細抓實各項防疫工作,凝聚抗擊疫情的主心骨力量。公開信呼吁黨員干部要當好抗疫一線“沖鋒員”、人民群眾“服務員”、輿論引導“宣傳員”、防疫標桿“示范員”。 綠色通道讓老人、小孩、孕婦、殘疾人省心省力 “老人、小孩、孕婦、殘疾人請走綠色通道,需要幫助請找工作人員”,喇叭聲在現場一遍遍播放。為方便老人、小孩、孕婦、殘疾人等特殊群體,花都區各鎮街、黃埔夏港街保稅社區、番禺區化龍鎮等多個采樣點特別開通綠色通道,讓他們不用排隊即可快速完成采樣,不少采樣點專門由黨員志愿者提供一對一服務。 “請大家提前打開核酸采樣碼,沒有的先掃碼填好信息”“保持排隊間隔,注意保持一米距離”,黃埔區南崗街新港社區黨員志愿者張齊麟正在用“大聲公”維護現場秩序,突然看到一位坐輪椅的大爺出現,他急忙放下喇叭,一個箭步上前幫忙推扶。 此次核酸采樣中,張齊麟負責查看居民是否提前生成核酸碼,同時協助維護現場排隊秩序,新港社區檢測點場地大、排隊人員較多,前后跑一趟要好幾分鐘,而他一直穿梭在隊伍里來回檢查和提醒,“步履不停、聲音不息”就是他的真實寫照。 通常幾個小時后,他的步數就會輕松超過2萬,隔離服也浸滿了汗水。張齊麟說:“現場雖然比較忙,來回跑也比較累,但這樣能快速看到需要幫助的人,因為我們社區老人家比較多,所以再忙再累我都會時刻關注現場是否有需要幫助的老人。” 昨天下午,在越秀區農林街核酸采樣點,記者看到暖心的一幕,現場工作人員把自己手機當成“熱點”,專門幫助手機沒信號的老人錄入信息生成采樣碼。 農林街核酸采樣點還專門為老年人開設了綠色通道,當遇到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時,工作人員主動迎上去,攙胳膊、推輪椅,用耐心細致的服務贏得了居民的贊許。 保稅社區采樣點位于室外體育場,當日氣溫較高,家長們帶著自家小朋友走綠色通道,可以避免排長隊,最快5分鐘即可完成核酸采樣。居民張女士和鄰居帶著四五個小朋友來到這里做核酸,她夸贊道:“真的快,我之前還擔心小孩等太久而哭鬧,綠色通道真是太好了!” 年近90歲長者行動不便 醫務人員上門進行核酸采樣 記者獲悉,廣州多個鎮街對行走不便以及臥床的老人,還派出醫務人員上門為他們進行核酸采樣,做到應檢盡檢。 4月9日,增城區朱村街為行動不便的90歲老人入戶采樣。經排查,賽寶花園一戶人家有三位長者,其中兩位近90歲,行動不便,還有一位60余歲失智人員。對此,采集點組織醫護人員、掃碼員、黨員志愿者和物業管理人員入戶為其進行核酸采樣,工作組耐心向長者說明來由,并聯系其年輕家屬為三人填寫生成核酸碼,長者們均十分支持配合,對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增城區荔湖街各村(社區)全面上門掃樓,為行動不便人員進行核酸采樣。同時,對確有原因不能進行核酸采樣的逐一登記,并交由街衛健組跟進,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花都區各鎮街也為行走不便以及臥床的老人采取了醫務人員上門服務的形式,做到應檢盡檢。 一線直擊 封控區、管控區也能叫外賣收快遞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鈞圣、曾衛康、湯南、廖靖文 封控區和管控區內的居民生活情況如何?4月9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走訪廣州各區多個受管控區域,見到外賣小哥和社區工作人員進行物資的愛心接力,也有忙于把物資送到卡口的送貨伙計,還有多年的老居民當起了志愿者……他們共同編織起一幕幕動人的場景。 天河區:封控區也能收快遞 有專人送上門 4月9日起,天河區在員村街道部分區域劃定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當日下午,記者來到天河區員村二橫路11號大院絹麻社區。小區門口小廣場拉著警戒線,“疫情防控,禁止通行”的標牌掛在警戒線的正中間。防范區居民可掃碼測溫后進入小區,入口處的社區工作人員詳細詢問著來訪人員。 “去哪里的?哪棟樓?”在絹麻社區入口,把守小區大門的王叔一天下來要重復問這幾句話成百上千次。王叔是絹麻廠的老員工,也是絹麻社區的老居民,已經在這里生活了60多年。8日晚上,聽說社區防疫工作需要志愿者,王叔第一時間就報了名。“我本來就是這里的居民,希望為社區盡一分力。” 王叔告訴記者,如果是封控區、管控區居民的快遞,快遞員可以將物資放在社區門口,留下具體地址和聯系電話,社區工作人員會聯系居民,送貨上門。 據天河區員村街絹麻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范紅梅介紹,小廣場設有防范區人員核酸采樣點,而封控區和管控區人員,由社區三人小區上門進行核酸采樣。前一天晚上接到分級分類管控通知后,街道馬上響應,對社區內老人、孕婦、病人等特殊人群基本情況摸查清楚,對封控區、管控區內居民的物資做好保障,由社區專人負責物資配送。 記者在現場看到,防范區內的商鋪都正常營業,市場、水果檔供應充足,陸續有新到貨品上架。另外,防范區內多家藥店也正常營業,保證藥品的正常供應。 白云區:管控區內商超及時補貨 卡口貨物交接有序 4月9日,三元里大道1109號、1111號、1115號劃定為封控區。位于白云區的管控區為:黃石西路-黃石東路-云城西路-齊富路-云城東路-金信路-大金鐘路-廣園中路-下塘西路-童心路-京廣鐵路-環城高速-西槎路-石槎路所圍區域,實行“足不出區,錯峰取物”管理措施。 4月9日下午,記者驅車沿廣園東路向西前行,看到沿路全部被紅色水馬圍蔽。從廣園中路行至機場路18號,設置了一個卡口。不少管控區內的市民群眾來到卡口拿取外賣、快遞,或交接親友送來的物資。管控區內有企業工作人員將一平板推車的面膜運到卡口,管控區外的伙計將一箱箱面膜搬上小面包車,稱“要盡量把客人下單的貨發走”。 沿著西槎路由東往西行,在橫滘牌坊處設置一個卡口,公安民警、輔警、工作人員頂著大太陽維持卡口秩序,不時有滿載生活垃圾的清運車駛出管控區。“你住在里面嗎?這里是管控區,進去了就暫時不能出來了哦。”“你是給親戚朋友送東西嗎?打電話叫他出來取吧,你進去了就不能出來了”……每每遇到有群眾要進入管控區,工作人員總是耐心詢問,細致提醒。 大量的貨品交接在西槎路橫滘牌坊的卡口處有序進行。記者現場看到,送貨人員把一車車蔬菜、水果、蛋品、米面、冷凍家禽家畜肉品、飲用水、飲料等物資送到卡口,品種豐富。 越秀區:北站成為810公交的臨時“總站” 9日下午,記者沿越秀區童心南路往下塘西方向行走,見到童心南路西面全部架起鐵馬,拉起封控條,警察、街道工作人員在值勤。 下午4點48分,一名外賣小哥往管控區送快遞,工作人員拿了物資愛心接力。記者發現,在管控區鐵馬外,不少快遞小哥拿著快遞,等候著管控區內的愛心接力。 根據疫情防控,810公交白云段飛站。在小北路,三四輛810公交車打著雙閃停放在此。車上的司機下車休息。一位司機告訴記者,由于810公交白云段已經飛站,他們將小北站作為“起始站”。 海珠區:為可能受影響群眾準備好物資包 在海珠區江南中街,街道提前為可能因疫情防控措施無法出門的受影響群眾準備了充裕的物資。對接轄內商超預留好了包括米、油、肉、菜等在內的物資包,確保不出現物資短缺的情況,讓居民即使面臨突發情況也無需為物資緊張。 對于部分低保低收入群眾,江南中街專門準備了免費慈善品,以備不時之需。考慮到有部分租戶平時不煮飯,街道專門提供了牛奶、干糧、八寶粥等物資,助力他們應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