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看望剛生產的表妹時,趁著獨處時我連忙問她,到底定下來誰來照顧月子沒?表妹苦笑著搖搖頭。表妹家庭情況特殊,自己父母從小離異,指望親媽來照顧月子是不可能的。 再看看她那走路都顫顫巍巍的婆婆,真是替她著急。不多時妹夫走進來,輕聲安慰表妹,說他請了半個月的假,婆婆再在一邊幫襯,等出院以后就可以“無縫銜接”了。 我正為表妹的月子有了著落開心時,旁邊床位的產婦也來搭話,她說今天就準備出院了,自己早早預訂了月嫂,得知表妹讓老公伺候月子時,自顧自地說如今請月嫂多么昂貴,言語中不無得意。 生孩子要坐月子是自古以來的傳統,隨著如今大家生活方式的改變及條件的限制,坐月子由誰來陪護的問題,往往要好好考慮一番才能定下來,只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由誰來陪護月子也有了“鄙視鏈”了。 在大家傳統觀念中,由婆婆照顧月子是順理成章的,畢竟是給男方家添人口,婆婆來照顧也是理所應當,在坐月子“鄙視鏈”中,婆婆伺候月子是最為居中的一環,任誰也說不出什么。 婆婆伺候月子歷來是婆媳關系的敏感時期,兩代人在此期間共同生活在一起,給為產婦提供及時的援助,緩解育兒壓力,但為產婦傳授育兒經驗的同時,不免會涉及到新舊育兒觀念的碰撞。 同時一些強勢的老人還有可能會爭奪“家庭主導權”。畢竟有些老人一旦融入小夫妻的日常生活,不自覺地就想掌控小家庭,與原本是家庭女主人的兒媳發生沖突在所難免。 比婆婆來照顧月子更低一等的,自然就是產婦的親媽來照顧。許多年輕人更傾向于讓自己媽媽來照顧月子而不是婆婆,是因為和自己媽媽在一起更自在,有了矛盾通常都能很快解決,母女間沒有“隔夜仇”。 但也正因為與自己媽媽更親密,有時產婦的一些意見,親媽也不會放在心上,產后這段時間正是最脆弱的時候,母女間很容易產生隔閡。而且在外人看來,明明有婆婆卻讓親媽來,難免讓人嘲笑“傻氣”。 而在“坐月子鄙視鏈”中最有優越感的,無疑是前往月子中心或是請月嫂。在大家心目中,請專業人士來陪護無疑是最省心的坐月子方式。 2017年調研數據顯示,95%的中國人接受坐月子的習俗,其中51%愿意選擇去月子中心/會所接受專業產后護理。 首先在這種單純的雇傭關系中,陪護人員會盡力滿足產婦的要求,產婦的個人意愿得到最大程度的重視,這無疑讓身體虛弱的產婦感到十分放松,不用有太多顧忌。 其次護理人員專業知識過硬,也能對產婦和嬰兒進行及時妥善的照料。 如果說請月嫂或前往月子中心有什么弊端,那可能就是其不菲的價格了。月子中心的價格基本都在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之間,請一位月嫂的價格哪怕在三四線城市也接近萬元,堪稱坐月子規劃中的“奢侈品”。 處于坐月子“鄙視鏈”最低端的,無疑就是那些沒有人陪護月子或是只有老公幫忙照顧的小家庭了。 此時產婦身體尚未恢復,想獨自撫養睡眠、喂養規律尚未建立的嬰兒實在吃力,而老公還要顧及工作,小兩口如果是第一次做爸媽,更是手忙腳亂,在外人看來尤其狼狽,少不得要受些指指點點。 坐月子由誰來照顧,直接關系到產婦產后恢復速度和心理狀態,不論哪種方案,都有自身的好處和不足之處,產婦還是要學會自己調節心態,提前做好各項準備。 ![]() ![]() |
|
來自: 子孫滿堂康復師 > 《月子病 產后綜合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