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家村全景
丁村民居
黨家村--民居瑰寶
2008年,我國的“山陜古民居”被列入第二批《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這里的“山陜古民居”是指陜西韓城的“黨家村”和山西襄汾的“丁村”。
黨家村古建筑群
黨家村的牌樓
黨家村位于陜西韓城市東北9公里處的西莊鎮,村中主要有黨、賈兩族,320戶人家,1400余人,是一個有670年歷史的古村落。韓城在乾隆年間曾經被稱為陜西的“小北京”,而黨家村因農商并重經濟發達則又被稱為“小韓城”,可見當年之盛況。
黨家村全景
黨家村地處東西走向的葫蘆狀溝谷之中,始建于元至順二年(1331年)。明成化年間,黨、賈兩姓聯姻,合伙經商,生意興隆,成為地方巨商富族,因而明清兩代有較大規模興建。清咸豐元年(1851年)在村東北高地建寨堡,使村寨相通,連為一體。現存一百多座四合院,村中有寶塔、祠堂、文星閣、節孝碑、看家樓、暗道、哨門城樓、神廟、老池、古井、火藥庫等公共建筑和獨特建筑。村中的二十多條巷道綜合縱橫貫通,主次分明,全部條石或卵石墁鋪,古色古香,別具一格。
黨家村的街巷
門樓
庭院
門樓
庭院
庭院
泌陽堡的望樓
村中的寶塔
貞節牌坊
專家評價黨家村是國內迄今為止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村寨之一,是明清時期中國民間最完美、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群落之一。日本建筑學會的青木正夫教授稱:“黨家村是東方人類古代傳統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黨家祖祠,建于1699年。是一個宗族的權力中心,也是祭拜祖先的地方。
祖祠內景
2001年,黨家村古建筑群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入選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單。
丁村古建筑群
丁村街景和民宅
丁村位于山西襄汾縣城南4公里,村內遺存明、清兩代民居院落30多座,房舍498 間,是典型的明清民宅建筑群。較早的民居建于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至四十年,較晚者建于清咸豐年間,基本上是明清時期村子的布局。
丁村古建筑群一角
門樓
丁村分北中南三個建筑組群,院落多為坐北朝南的四合院格局,是中國北方漢民族四合院建筑的典型標本,其歷史年代跨度大,建造別致,風格各異,且價值意義是多元體的。院門位置明代多在東南角,清代則活潑多變。建筑形式有廂房、正堂、過廳、門樓之分,位置不同,造型各異。
丁村的民宅院落
丁村的民宅院落
丁村的民宅院落
這些建筑突出的特點是注重裝飾,在建筑的各個部位,大多有木、石、磚雕,尤其是木雕,舉目皆是。在斗拱、雀替、博風板、欄額、門楣、窗欞、影壁、匾額上,無處不點綴著雕品,就連柱礎、階石和小小門墩兒上,都裝飾得美觀大方。各建筑構件上雕有花卉、飛禽走獸、古典戲曲、造型優美,刻工流暢精致,是我國明、清民居中雕刻藝術的佳作。多數建筑上都留有年款題記和匠師姓名,是研究中國北方村莊民宅布局和建筑形式的重要實例。
丁村建筑局部
丁村建筑局部
丁村建筑局部
丁村建筑局部
丁村建筑局部
1988年,丁村民居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丁村民俗博物館”位于一座古民居里,這里展出丁村民居的風俗實景,讓游客參觀丁村民居時,有更深刻的感受。
丁村民俗博物館
丁村民俗博物館
丁村民俗博物館
丁村民俗博物館
丁村民俗博物館
丁村更出名之處是“丁村遺址”,是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4年在丁村發現了三枚人牙化石和數千件的舊石器,還有很多哺乳動物化石,包括:梅氏犀、披毛犀、野馬、納瑪象、斑鹿、方氏鼢鼠、原始牛等。1976年,又發現一塊小孩的右頂骨化石,因在丁村發現, 故名丁村人。
丁村遺址文保碑
復原的丁村人
#中國的預備遺產# #山陜古民居# #黨家村# #丁村#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