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娘 ■作者:陸炳托 天氣轉涼了,想著該翻出一雙這個季節穿的鞋來穿了,突然想到老娘給做的一雙布鞋只穿了幾次,也曾給兒子穿過幾次,兒子腳長大不能穿了就收起來沒穿了,不是不喜歡穿,而是覺得穿壞了就沒了?,F在老娘離開我們都快26年了,鞋子還完好的放在鞋柜里,想來該拿出來穿上,不然要放壞了。 這雙布鞋還是我剛進礦參加工作后不久,大概在1973年底老娘給我做的,那幾年都時興做這種樣式的松緊口的布鞋,男女老少都適合穿,老娘給我也做了一雙,還給我做了一雙燈芯絨布料面子的棉鞋,這可都是老娘一針一線縫起來的,一雙鞋底就要花費幾天的時間來做。那鞋底扎得針腳均勻,橫、豎、斜看都是整齊成行的。 在我們兄弟姐妹小的時候,所有的衣褲和鞋子都是靠老娘一針一線地縫制起來的。老娘生育了我們兄弟姐妹九個,我排行老七,老三為姐姐,最小的老九是妹妹,其他七個都是男孩。小時候我們不太懂得母親的艱辛,穿著母親一針一線做的鞋子到處跑,一雙鞋穿不了太長的時間,后來老娘在鞋底上釘上了輪胎膠皮后要好一些,鞋底磨損得要慢得多了。但就是這樣,老娘一刻也不能輕松下來,要想到光九個孩子一人一雙就是九雙,還有3個大人也要穿鞋的呀。老娘這一生不知為我們做了多少雙布鞋。 那時是難得有閑錢去買皮鞋之類的,能買上一雙球鞋或力士鞋就已經是歡天喜地的了。 衣褲則是哥姐們穿過后,大的改小的,短了就再接上一截,破了就補上,哪個沒穿過帶補丁的衣褲??!真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再三年”。很多還不止是穿這么九年,還可能穿更長的時間。這不光是錢的問題,還有布票不夠用,一年有限的布票沒法讓大家能都穿上合身漂亮整齊的新衣褲,當然錢也是很緊巴的。由于一直干個不停,老娘到晚年時手指都是變形彎曲伸不直的。 我父親是上海國營工廠的普通工人,老娘幼年時就失去了母親,9歲就到紗廠當了童工,解放后是國棉二十一廠的紡織工。 我爺爺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奶奶去世很早,我印象中沒見到過她老人家。我出生時爺爺已經60多歲了,后來他年紀大了,農活也干不動了。也就沒有收入了,家里的經濟來源主要就是父母的工資。想想那時的父母真是有多難多辛苦! 由于常年的辛勞,老娘身體很差了,紡織工本身也是一個很辛苦的崗位,下班回到家還有一大堆家務事要等她回來干,老娘實在吃不消了,1964年50歲不到就提前退休回到了家里?;氐郊依锏睦夏镆矝]有閑下來,為了貼補家用,找人攬接一些糊火柴盒、拆棉紗頭的活在家里干,糊一個火柴盒2分錢,拆一斤棉紗也僅幾分錢。好在那時大哥、二哥、姐姐都已參加工作并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但照顧孫輩的事情老娘又不得不幫把手。就這樣整天都是忙里忙外的,精力全部傾注在了家庭和子女們的身上。 應該說老娘和父親在70歲前沒有穿過一件像樣的新衣褲。也舍不得買上一點自己愛吃的東西,更別說下館子了。爺爺那時也一樣,過著艱苦的日子,為了讓爺爺過得好點,老娘每個月會給爺爺6元抽煙喝酒的零用錢,爺爺每天要到茶館和老伙伴們喝個茶,聊聊天,還經常從這6元錢中省下一點給家里買些菜回來。 我常常想,要是他們能生活在今天多好??!要是他們生活在今天,我們一定會好好地孝敬他們的!決不能委屈了他們,他們為我們付出的實在太多了!但時光無法倒流,我們只有祝他們在天堂不再那么辛苦勞累! 穿上老娘做的鞋子,我會永遠地懷念他們的! ●原文刊載于《游子》第3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