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家庭教育真正欠缺的是父母的狀態 在教育上,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家長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真正欠缺的是什么?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是狀態,是父母的教育狀態。 現在有很多母親缺乏理性,在談及孩子的時候,缺乏理性思考、情感的基礎、情感的支撐,母親缺乏理性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是很可怕的。 父親和教育是有距離的,父親要表明在家庭教育這個空間里的位置,要表達清楚在家里對孩子的精神導向是什么? 家庭教育重在養,而不在教。現在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各種各樣的問題歸納起來就是心力的不足,學習熱情的不足。 養魚重在養水,養樹重在養根,養人重在養心。如果一個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養護,得不到有效的滋養,天賦的聰明就沒有基礎;智商再高,沒有恰當的、相應的心態支撐,天賦很難發揮。 父母的心適不適合養孩子,如何達到養孩子的狀態,很重要。 如何點燃孩子內心的學習熱情?點燃需要一定的溫度。需要一定的狀態,才能點燃。如果家長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慮不安的,很難去點燃孩子學習的熱情。面對孩子不管出現任何狀態的時候,保證母親情緒的平和,這是你對孩子最基本的教育。 父親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風度。在什么時候表現風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別人犯錯誤的時候,父親如何表現風度?這是帶給孩子內心的一種力量,也是帶給孩子的一個空間。 母親的內涵是什么? 第一個字是“虛”。很多媽媽很實在,看孩子的時候一眼能看出來三個問題,而且忍不住很快要實實在在指出來,這不是母親的內涵。 母親看到自己孩子的優點和缺點的時候都不要動,為什么不要動?因為他的優點需要母親用良好的情緒去孕育和保護,只有母親看到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都不露聲色的時候,才能賦予孩子內心的成長動力。 有的家長很納悶,孩子在別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媽媽就變了另一個人似的,變得不可理解。 為什么這樣?就是這個“虛”功沒做好,不能夠靜下來的母親,也無法給孩子的情緒提供一個空間,孩子的情緒就在媽媽的情緒里面包圍著。 第二個字是“弱”。母親在孩子面前學會示“弱”。強勢媽媽的孩子很難自信。能夠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親,孩子的內心必然自信而堅強。 母親示弱才能實現對孩子的托舉,凡是站在孩子心口上說話的家長,實際上是在壓制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第三個字是“柔”。 一個母親真正的教育力量,在于面對孩子成長的過程,如何做到“柔和”。越柔和的母親,它在孩子面前的指揮能力越強,凡是扯著嗓門整天對孩子嚷,對孩子叫喊的母親,會慢慢失去在孩子中的這種引導能力。 家長的心態第一放在哪?我們如何去把孩子的心態養好,別急著報班,別急著找家教,別急著找一些方法層面的東西來解決這個問題。 家庭教育重在養,而非在教,主要解讀的是這兩個字,一個是心,一個是情,無心無意是家庭教育的特點,有情有禮是家庭教育有效實施的必須遵守的原則。 教無定法,對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需要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有一個原則,要有情有禮,情在禮的前面。 現在家庭教育的現狀是什么呢,有情無禮。愛孩子的時候,愛得沒邊,關心孩子的時候,連孩子的襪子都要家長給他穿,給他洗,說愛孩子的時候愛到早晨起床的時候,在旁邊喊,甚至幫孩子穿衣服,這叫愛嗎?這個情已經失去了教育的價值。 另一個現狀是有禮無情,尤其是家長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沒有感情鋪墊。 首先是要給被教育者傳達教育者本身的真實的內在情感。感情做足了,做足到:我們的孩子渴望到問我們要東西的時候,我們這個時候才把道理點出來。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孩子就會說:媽媽那我該怎么呢?這個時候一個小道理過去,才有可能帶給孩子一種引導能力。 孩子學習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導致孩子內心不安的背后的這些干擾源,這些基礎層面的支撐亂了,更可怕。 如何實現家長的情緒自控,也就是孩子稍微出現一個問題,你先不急、不躁,你先平靜下來,先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然后再面對問題。 如何實現情緒的自我調控和管理,這是對家長提出的一個深層次的問題。 “只有平靜的內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家長的內心平靜下來,我們對孩子教育的點才會變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對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內心里面。 沉淀到內心里面是一種狀態,否則,教育的思考就像水過地皮濕一樣,從每個人心里流過。效果在哪里,在于你能否做到對教育思考的沉淀,沉淀到你的內心,內化為你的一種狀態,如果沒有這一種過程,你聽任何報告都是無效的。沒有沉淀的消化,就沒有實施教育的資本,也就是沒有沉淀的過程,我們就不可能拿著教育專家的東西在自家家庭里去實現, 家庭教育要做清晰,應該下功夫做的事在兩頭,一頭是父親,一頭是母親,中間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長都是在蜿蜒曲折的過程中完成的,這個空間要留給孩子,不要管它。 一流的家長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長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敗,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著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錯誤的空間里來了,這個空間是每個孩子自己獨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長參與到這個空間里面盯著不放,拔不出來,不讓他管不行,不讓他管就沒有別的事可管了。 家長說,你讓我放就不管了嗎?讓你放不是不管,讓你站到你的角色里面,對孩子的情緒做養護而不是對孩子的行為層面的東西過多地參與。過多的參與等于我們不知不覺、兢兢業業在犯錯誤。 總之,成功的家庭教育,需要家長正確的教育狀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