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星光 原創 作者:華人星光 轉載請聯系后臺授權 說到上海市市長, 就不得不提這位厲害人物。 人們說起他, 豎起大拇指就一個字“牛”, 他的履歷令人感到震驚, 市長身份之外, 他的多種頭銜更是讓人訝然: 享譽全球的“鋼鐵大王”、 中國工程院院長、 瑞典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這么牛掰的人生, 究竟是怎樣煉成的? 他,就是徐匡迪。 人這一生, 能在一個領域冠絕天下, 已然是實屬不易, 而徐匡迪不一樣,他去到哪個領域, 就能在哪個領域干到首屈一指。 樓觀滄海日,門對江浙潮。 他在抗戰炮火中出生, 父母給他取名“抗敵”, 后來天下太平前夕, 語文老師說,抗戰馬上勝利, 你就不用抗敵了, 匡扶正義,迪吉平安, 不如叫徐匡迪吧。 抗敵也好,匡迪也罷, 他的人生, 注定是要逐一場家國天下的豪情偉夢。 最初, 分數超過清華錄取線, 卻選擇了北京鋼鐵工業學院的徐匡迪, 夢想是為國煉鋼。 他說,曾經一個小小的日本, 年產鋼鐵量可以達到1400萬噸, 而諾大的中國, 年產鋼鐵量還不到10萬噸, 日本把它們的'鋼鐵’變成'炮彈’, 源源不斷地扔到了中國, 我的祖父, 就是被日本人的炸彈擊中而亡, 我要改變這種落后的局面! 畢業后十年間, 他意氣風發,在這一領域開疆擴土, 為中國冶金煉鋼事業繪出了宏偉藍圖: 是他, 創造性地提出了全新技術方向, 冶煉出高質量的低硫和低氧鋼材, 這一原創性技術, 直接獲得了英國和瑞典的發明專利; 也是他, 設計出SGDF噴粉罐, 不光被國內廣泛采用, 就連日本和英國公司都紛紛購買! ![]() 年紀輕輕, 他就成為國內外知名鋼鐵精練專家, 還被盛譽為中國噴射冶金領域, 有名的“鋼鐵四大天王”。 1982年, 他被派去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做合作研究, 為了盡快吸收國外先進冶金知識, 他干脆就在實驗室搭了一張床, 沒有實驗員,也沒有助手, 一切全憑自己。 徐匡迪是個“狠人”,更是個“能人”, 他只用了兩年時間, 就完成了原本需要五年的課題研究。 之后, 徐匡迪被世界頂尖的北歐噴射冶金公司, 聘為負責技術副總工程師。 一次, 他用國內帶去的煉鋼鏡, 看出北歐公司鋼鐵溫度不達標的錯漏, 獲得外方的一致嘆服。 又因他在煉鋼上的杰出技術, 讓北歐噴射冶金公司, 打敗了日本的競爭對手, 獲得了對北海石油的管理開發權。 公司所在城市舉辦了盛大的慶祝活動, 徐匡迪被稱為城市“功臣”。 為留住他, 北歐公司開出了極高的薪酬, 甚至承諾將他的家人都安頓在瑞典。 可徐匡迪全都拒絕了, 他說,我的祖國需要我。 不光自己回來, 他還給在外學習的學子們寫信, 呼吁大家學成回國。 ![]() 而1985年回國后, 徐匡迪擔任上海工業大學副校長, 在教育的同時, 極富前瞻性地提出電磁場冶金、 “無火”煉鋼等科研發展方向, 獲得六項國家級重大科技成果獎, 獲得個人六五科技攻關重大成果、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榮譽。 國外一聽說他的名字, 禁不住豎起大拇指: “這位可是中國鋼鐵界的一尊大神啊!” 縱橫科研三十年, 徐匡迪成為: 中國噴射冶金技術的開拓者, 中國冶金行業中的扛鼎大師。 并在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走到了科研的巔峰, 但這卻不是他人生的巔峰! 1989年,從一個副校長, 徐匡迪做到了上海高教局局長, 科研教育兩不誤。 接著他的職務搖身一變, 成了上海計劃委員會主任, 這又是個什么職務? 是搞經濟的,徐匡迪, 大膽用建設—運營—轉讓的方式, 三年就順利完成上海從計劃經濟, 向市場經濟的轉型。 從一個科學家到教育家再到經濟家, 徐匡迪在每個領域都辦事出色, 他的能力,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于是1995年, 徐匡迪以超高票數當選為上海市市長, 且還是中國唯一一位院士市長! ![]() 從政了, 徐匡迪將帶給人們怎樣的驚喜呢? 就任上海市市長之即, 他對自己家屬立了個“六親不認”的規矩: “我現在當了市長, 這是黨和人民對我的信任, 家庭成員也要維護。 做得好,大家有光彩, 做得不好,也是家庭的恥辱。 因此,在我任期內是六親不認的, 你們有什么事別來找我, 我也不會給你們去辦的。” 而上海的市長,不是那么好當的, 徐匡迪上任時, 面對的問題太多太多,污染嚴重、工人下崗、交通擁擠、 住房困難、基礎設施落后、 國企沒有競爭力...... 再加上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 上海要發展, 徐匡迪面臨巨大的壓力和復雜局面。 一上任,他提出了發展海洋城市、 信息城市、環保城市等, 一系列上海發展思想。 他首先解決的是蘇州河污染問題,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 70年代全線黑臭,80年代魚蝦絕代, 每個上海人的心中, 都有一段蘇州河的“黑”歷史。 上海外灘本是國內外旅行必打卡之地, 可是轉彎便是“黑臭”蘇州河, 河面飄滿垃圾,蚊蠅滋生臭不可聞, 曾幾何時,人們到上海來要自己帶水; 曾幾何時, 河對岸的住客們根本不敢推開房屋。 黑如墨臭如糞, 這就是曾經的蘇州河,被視為“恥辱”。 ![]() 曾經的蘇州河 徐匡迪認為,治理蘇州河, 是上海當時的一項重要民心工程, 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 他親自擔任治河指揮,還曾說: “治不好蘇州河我不甘心。” 他晝夜安排,親自坐鎮, 在疏通、清理、凈化多管齊下方針后, 蘇州河終于煥然一新, 成為了上海的“一面鏡子”。 ![]() 徐匡迪關心發展教育, 尤其關注貧困學生的成長成才。 在他的倡議和推動下, 上海市第一所免費高中: 久隆模范中學于2001年9月正式成立。 作為久隆教育基金的發起人之一, 從2002年開始, 他就把自己每年的院士津貼, 全額捐贈給該基金。 ![]() 徐匡迪擔任上海市市長時視察上海大學新校區食堂 在上海老百姓口中, 徐匡迪是一個極好的市長。 無論治河還是治學, 他處處為百姓著想, 看到上海老城廂交通擁堵, 他提倡研發上海特色助動車, 環保,便捷,深受百姓喜愛。 首要民生問題得到解決, 徐匡迪騰出手來搞經濟建設, 1997年上海浦東因金融風暴侵襲, 遲遲引不來投資, 眼看著好不容易蓋好的樓, 全都大片大片的空置, 徐匡迪急的吃不下飯睡不好覺, 他天天都在跑招商引資, 經過不斷的奔波和協商, 一筆筆投資順利進入上海, 總算使浦東順利建設起來。 此后, 他被稱為上海浦東發展的操盤手。 ![]() 另外,徐匡迪就任期間, 還為上海干了兩件影響深遠的大事。 一件是2001年, 上海承辦了中國一個重大的外交活動, APEC會議。 這是亞太地區級別最高、 影響最大的組織峰會。 另外一件是,他在任期間, 上海成功申辦了“2010年世博會”, 為上海成為國際性大都市, 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徐匡迪改變了上海, 他為百姓謀福利,百姓記他在心中。 每當提起他時, 上海市民無不豎起大拇指: 為人民干實事,上海人的好市長! 2001年,徐匡迪快到退休年紀, 宣布卸任市長,他離開了上海, 但他的傳奇仍在繼續。 第二年,他就擔任中國工程院院長, 對所有院士提出一個要求: “要珍惜院士榮譽, 保持這一稱號的純潔。” 徐匡迪認為, 院士不光要具備專業上最高水平, 還要成為科學道德的楷模。 他干了兩件令全體院士, 及全國人民印象深刻的事: 提高院士選拔的門檻, 和狠抓科學道德建設。 在他主持工作期間, 工程院向新當選院士, 發出了一封公開信,提出: "院士要愿意坐冷板凳, 不要熱衷于各種活動。" “院士不是萬事通, 應避免參加各種與自己專業無關的評審、 鑒定、咨詢等, 特別是為商業性廣告造勢”。 2007年, 工程院又抬高了院士增選“門檻”, 將到會院士的得票數的二分之一, 改為三分之二方可當選。 ![]() 2010年徐匡迪卸任院長職務, 從他幾十年來獲得的榮譽頭銜, 看看徐匡迪這個曾經的上海市市長, 到底有多牛吧: 英國皇家工程院榮譽院士 塞爾維亞工程院外籍院士 瑞典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俄羅斯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外籍院士 英國皇家工程院國際獎章 瑞典商會國際獎章 中歐友誼獎 德國友誼勛章 瑞典皇家北極星大十字司令官勛章 2018年, 在中國工程院下屬9個學部一致提名下, 徐匡迪獲頒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獎項: 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 他也成為繼張光斗、師昌緒、朱光亞、 潘家錚、錢正英、鐘南山之后, 這一獎項的第七位獲獎者。 而獲獎后不久, 徐匡迪同夫人一起將獎金一百萬元, 全部捐贈給了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學, 他說,這是自己人生中最重的一筆獎金, 怎么用?我覺得應該支持教育, 因為教育, 是所有人成長成才的基礎。 ![]() 而今,自稱退休老頭的徐匡迪, 他的家國使命還遠遠沒有結束。 他以戰略科學家的身份, 參與到偉大工程雄安新區的建設和規劃, 這些年來,80多歲的徐匡迪, 一直以先進的理念, 研究雄安新區規劃工作, 他說: “一定要把更多創新創業者, 吸引到這里,發揮他們的才干。” ![]() 徐匡迪曾說:如果有理想, 從事各行各業都能成功。 他這一生, 從頂天立地的科學家, 到一心治學的教育家, 到膽大創新的經濟家, 到為國為民的政治家。 在每一個領域, 他都懷著家國天下的滿腔熱血, 做到了首屈一指。 此生無悔入華夏,愿將此身長報國, ?強國夢, 便是支撐他這一生追逐成功的理想! 科研報國,匡扶正義, 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杰出的科學家, 是心懷家國不負人民的好市長, 今天, 徐匡迪這樣的優秀中國人, 值得我們所有人致敬!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