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結婚二十多年了,總的來說感覺還是很幸福的。可這幸福感,卻經常被他突如其來的一通暴脾氣給吹散。好不容易自己療愈了這次的痛苦,剛感覺到平靜,新的一輪風暴就又來了。我的婚姻就陷在這一圈一圈的輪回里,擺脫不了,也離不開。 ■講述人:徐玲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年齡:44歲 ■職業:職員 (一) 配圖 前幾天,我和老公又吵架了,確切地說,是我老公又吼我了。其實起因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那天,我和他一起回了趟老家,回來的時候,還在高速上,他突然讓我給他弟弟打個電話,讓他去我家拿我們帶回去的東西。 因為我們回家時帶了一些生活用品,準備給婆婆、我媽媽和他弟弟用的。因為著急回來,東西都放在了我媽媽那里,還沒來得及分。 我說,到家后再打電話吧,我已經跟我媽說了,讓她給他們兩家分一分。 他立刻就不高興了,我看他要發火,就趕緊給他弟弟打電話,說:“你去你大娘(我媽)那里拿點肥皂、毛巾啥的回去用,記著也給咱媽拿點啊……” 我這個電話還沒打完,我老公就大吼起來說:“你就說在哪個房間放著,讓弟弟直接去取就行了,你他媽的……還你大娘家?哪里是她家?”然后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通罵。 (二) 配圖 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淚奪眶而出,大哭著問他:“我又怎么了?我哪里又錯了?”他不吭聲了,腳下有意加大了油門,隨后劈手奪過我手機摔到了后座上。 我不敢再激怒他,沒有再說一句話,一路上流著眼淚,一直到回家。一直到今天,我們誰也沒有跟誰說話。我就想不明白,我到底錯在哪兒了? 回想這么多年,這樣不期而至的風波不知道發生過多少次了,回想最初兩個相愛的人走到一起,怎么就成了今天的局面? 我和他雖然是經人介紹認識的,可當初他似乎也不這樣,我們相處好的時候其實也蠻好的。我和他都是重感情的人,因為他比我小三歲,從結婚開始就總是我讓著他。 但他確實也有不少讓我崇拜的優點,很能干,手也很巧,生活當中很少有能難住他的事兒。我很愛他,也很在乎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些原因,我們才一步步走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三) 配圖 我自認是個很大度、很顧及他家人的女人。當初我倆結婚的時候,他家的條件很差,考慮到他的家庭條件,我只是象征性地要了點彩禮。 他的家里負擔很重,弟兄四個,哥哥身體不太好,所以他在家里一直幫老人最多。他是家里最先結婚的一個,婚后我們沒有分家過,我們掙的錢全部補貼家用。 我一直和他共同為他的家庭努力,家里沉重的經濟壓力,我一直和他一起承擔著。他為他家里付出的一切,我一直也是支持的。我覺得他們家能有今天,是我和他們一起奮斗的結果。 那時候,我自己開個小門診,收入不多,但是可以補貼家用。后來我和老公到處托媒人,幫他大哥也成了家。為了給大哥娶媳婦,我把我結婚時買的彩電給了大哥。我們還給了大哥兩千塊錢。那時我們的條件也不好,但我并沒有什么怨言。 (四) 配圖 后來公公去世了,我們兩口子肩上的擔子就更重了。接下來四年的時間,我們幫襯著三弟和四弟成了家。 三弟的房子是我讓出來的。那會兒我們已經有了一兒一女,我們一家四口住到了一處舊房子。舊房子是我們出錢維修的,和大哥一家各住一半。大哥原來的房子讓給了四弟結婚。三弟、四弟娶媳婦兒,我們借了好幾千塊錢。其中兩千塊錢是給他們的,剩下的錢算是我們借給他們的,啥時候有了再還給我們。 三弟、四弟結婚后的第四年,大嫂又生病去世了。由于大哥沒有錢,大嫂的醫藥費和殯葬費也都是我們替大哥出的。 我覺得這是全家人的事情,我們應該出力,沒有什么可抱怨的。如果不是我老公的脾氣現在這么暴躁,我對過去付出的這一切不會覺得委屈。 (五) 配圖 后來,我們攢了一些積蓄,便計劃要在老家蓋房子。當時婆婆和大哥愿意讓我們幫大哥也把房子蓋起來。 我那會兒覺得有點難以接受,不想出錢給大哥蓋房子。可婆婆說,你們要不幫你大哥,他怎么有能力給孩子蓋房子啊! 老人開口了,我老公就答應了。我雖然心里不太愿意但也沒有表示反對。最終我們蓋了十間樓房,大哥五間我們五間。這蓋房子的錢,弟弟和妹妹們都幫了一把,大哥自己也出了一部分,剩下的都是我們自己出的。 要是說對我們付出的這一切一點怨言沒有,我也沒有那么大度。但我覺得只要我老公對我好,這些辛苦我心甘情愿和他一起承擔。 現在,最難的日子都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在城里工作,老家還有五間樓房。兩個孩子都已經撫養長大,而且特別懂事,特別上進,這一切我感覺很滿意,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幸福。可不知道為什么,我老公總是會時不時地帶來一陣狂風暴雨,把日常的幸福給打破。 (六) 配圖 我老公這個人的脾氣很暴躁,總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對我大吼大叫。他脾氣一上來,說話特別難聽,還總是罵臟話。 就像這次,本來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完全可以心平氣和地說。可不知道,我說的哪句話,做的哪件事觸動了他敏感的神經。 就好像我不經意之間拉動了炸雷的引線,一下子他就起爆了。也不管當著什么人,什么場合,就對我一通狂轟濫炸。他力氣大,嗓門大,我打不過他,也吵不過他。 每逢這個時候,我就會感覺很委屈,又毫無辦法。大多情況下,我就是自己哭一通,然后去QQ上發個說說,發泄一下,或者自己喝個爛醉,睡上一兩天,然后這件事也就過去了,日子該怎么過還怎么過。 (七) 配圖 感覺特別委屈的時候,也想過離開他,因為他發起脾氣來實在太兇了,還特別不講理。我女兒、兒子每次給他打電話或者聊天,都會反復囑咐他,不讓他吼我、欺負我,如果他再欺負我,他們就會把我帶他們那里去。他每次也總是說,不欺負她了,可他每次都記不住。 有一年,在一次類似的情況發生之后,我絕望到真的和他回老家去辦離婚了。女兒陪我一起回去的,她也支持我和她爸爸離婚。可 在民政局,他哭了,哭得女兒也哀求我,再原諒他最后一次。我原諒了他,可好景不長,現在這樣的事情又發生了。 他這次跟我發脾氣,是因為我讓我爸媽暫時住在了我老家的房子里。因為我弟媳婦不愿意和我媽住在一起了,而我弟弟又是一個比較軟弱的人。 我家的老房子已經不能住人了,我不能看著我父母無家可歸,所以在老公不太情愿的情況下,我跟婆婆和大哥打了一聲招呼,就讓我父母住到了我們家。 (八) 配圖 就是因為這件事,埋下了我們爭吵的導火線。我老公動不動就說我爸爸沒本事,說我弟弟太窩囊,說我弟媳婦往外趕老人不孝順等等,反正我家里沒一個讓他滿意的人。 這些指責和抱怨還不夠,他還總是給我臉色看,動不動就吼我,甚至因為一件小事就對我動手。 我一直對他說,等過了春節,我弟會在老宅子上給我爸媽蓋房子,我父母也只是暫住我們家,再說我們一年到頭回去也待不上幾天,老人們住著,就當請了個免費給看門的。 這些話他有時候能聽進去,有時候聽不進去。不是說我父母住在他家了就是說他們把屋子里到處擺滿了東西,也不收拾等等,總之語氣里滿是嫌棄和抱怨。 (九) 配圖 每當這個時候,我的心里就會很難受。但轉念一想,又覺得自己父母住著人家的房子,覺得心里很愧疚,于是就對他特別好,比如為他洗腳,給他盛飯。哪怕我正吃著飯,只要他吃完了,我就趕快放下我的碗,先給他盛飯。 我想以這樣的方式感動他,讓他能愛屋及烏,對我父母尊敬點兒和氣點兒。可沒想到,我越是這樣,他就越覺得我們家欠了他,越來越愛發脾氣了。 當初我看上他,不但因為他做事有魄力,而且還因為他對他父母和兄弟們都特別親。我覺得這個人有孝心,有愛心,有能力,能保護我。 可現在看來,他只是對他的家人特別好、特別親,對我,對我的家人,卻從來沒有那么好過。他不允許我對他的家人有一絲的不好,讓我和他一起,竭盡全力去愛他的家人,而他對我的父母,卻總是各種抱怨和各種不滿。 (十) 配圖 可現在我又能怎樣呢?我知道,我哭過之后,明天還是要好好工作,好好做家務,我們的生活又回到最初的樣子。再過幾天,我很可能又會有一場和今天一樣的痛哭,因為他還會吼我,還會跟我吵架。 而我不敢反抗,不敢激怒他,否則他真的會打我的,過去那些年我被他打過好幾次了。現在我知道他的脾氣了,所以在他暴怒時我便會選擇出去,或者不再說話,避免更激怒他,所以他現在也不再動手打我了。 我也曾經試著等他情緒平靜后跟他溝通,可他平靜之后就不讓我再提那件事。如果我再說到吵架的原因,他就又開始發脾氣了,所以我只好自己療傷。所以,我倆吵架最后總是我讓步,要不就是我出去或回娘家,問題也總是依著他的法子解決。 說來說去,我目前最不滿意的就是他對我父母的態度。我覺得我對他母親和兄弟們都是掏心掏肺,而他卻對我的父母卻沒有那么好。他對我發脾氣的時候,我真的好恨他。 (十一) 配圖 有時候也會感覺很絕望,想著還是跟他離婚吧,好聚好散,我自己也有能力養活自己、孝順父母。可想到真的離婚,又覺得沒有勇氣,主要還是有太多的不舍。女人到了這個年紀,婚姻不再是兩個人的事兒,還有雙方的家人和孩子,還有這些年的恩情。 所以我寧肯自己受委屈,也不愿讓自己的親人為了自己而擔心,煩惱。這次事情發生后,我倆開始冷戰,我又在QQ上發了個說說,忘了設置僅自己可見,結果被兒子看到了。 兒子一遍遍給他打電話,讓他給我道歉。他這才主動跟我說話,現在我也恢復了以前的樣子,主要還是不想讓兒子為我擔心。 仔細想想,這段婚姻應該還是幸福多于痛苦吧,只是幸福的時刻沒有太在意,而痛苦的時候會感覺到很痛。 或許人們會有意夸大痛苦吧,就像晴天和陰天。或許陰天并不比晴天多,但陰天的時候,人們會覺得怎么老是陰天。 他對我也不是一點好也沒有,在我不舒服的時候,他也會特別著急。他對孩子們比我對他們親,可能這些都是我舍不得離開他的原因吧。 配圖 婚戀導航 徐玲的婚姻經歷,展現出了很多中國家庭共同的一個問題———家庭邊界感模糊。受我們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人都把照顧父母、公婆,照顧兄弟姐妹當成了理所當然的責任和義務,而忽略了自身的感受和需求,徐玲就是這一類人的典型代表。 她從一開始和愛人結合就沒有建立起新生家庭的邊界感,把丈夫家所有人的事情都大包大攬到了自己的身上,無休止地付出。她自己沒有明確的邊界感,大家也就順理成章地不斷跨越她的邊界,所以慢慢地,老公和婆家人就習慣了她的這些付出,并且把這一切都視作理所當然。 而徐玲的丈夫似乎自始至終都沒有從原生家庭里分離出來,他已經和妻子結婚了,但還是全身心地服務于原生家庭,服務于自己的兄弟姐妹,把自己和妻子所有的精力財力都用在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上,并且把這一切視作本責。與妻子不同的是,他有自己的家庭邊界感,在處理岳母事件的問題上就很明顯可以看到這一點。 徐玲的沒有邊界感遇到丈夫沒有分離的原生家庭,痛苦滋生就在所難免了。幸福的生活要從尊重己的感受和需求開始,慢慢建立起自己的邊界感,分清幫助和責任,把不屬于自己的重負卸掉,只有這樣徐玲的生活才會輕松和快樂起來。 |
|
來自: 白色羽翼wswizh > 《家庭事務、夫妻相處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