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刮風下雨,氣溫下降,那身體可比天氣預報還準,痛的好像身體也在跟著下暴雨似的,但天氣一放晴,痛的就沒有那么厲害。 這種痛一般在哪里呢?一般發生在關節部位,西醫叫風濕性關節炎,中醫叫痹癥。 什么叫痹癥呢? 就是風邪、寒邪、濕邪這三種邪氣作祟,一起向人的身體發難,使身體里的經絡受到邪氣的入侵而導致。通俗來說就是三種邪氣阻礙了氣血流通。 打個比方,你把刀放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時間久了它就會生銹,而且鈍了切不動東西。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則案例,有個王大爺,一到陰雨天氣腿腳就疼的厲害,手腳發涼,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 那像王大爺的這種痛,咱反過來說,把三種邪氣一塊趕出去,痛是不是就止住了? 不,“肝主筋、腎主骨”,筋的問題根本原因在肝上,骨的問題根本原因在腎上,先有肝腎的不足,才有風、寒、濕邪的入侵,在治療上不但要祛除風、寒、濕邪,還要補肝腎、強筋骨。 方子:獨活、防風、秦艽、細辛、茯苓、當歸、芍藥、肉桂、川芎、人參、炙甘草、地黃、桑寄生、杜仲、牛膝。7劑,早晚煎服,日一劑。 7付藥喝完之后患者復診,說是前幾天沒穿暖和還是怎么,感覺晚上后半夜還是有點疼。原方不動,再服5劑后,癥狀消失。 在此方中,獨活、防風負責祛風,甭管這個風是已經進入人體了還是在外徘徊,這兩味藥都能搞定; 秦艽來祛除關節里的濕氣;細辛、肉桂負責驅寒,細辛有一股鉆勁兒,它能鉆到關節的每一處,把寒氣逼出來;肉桂可以溫腎助陽,就好比點一把火,讓溫熱的氣息布滿每一個角落,不光寒氣可以驅散,濕氣也無處遁形; 當歸、芍藥、川芎、地黃這是四物湯補血,人參、甘草、茯苓三味藥補氣,因為受到了風、寒、濕的阻礙,可以流通的氣血變少了,所以就要補氣養血; 桑寄生、杜仲、牛膝補肝腎。通過補肝腎來提升正氣,同時讓筋骨強壯。 引起痹癥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認為原因有2種,1. 外因:出汗后立即吹風,或者冒雨涉水,在濕地上坐臥導致風寒濕氣侵入身體經絡,濕氣進去人體又停留在了關節上,導致經脈氣血閉阻不通。 2. 內因:體內正氣不足所致,勞逸過度,或者大病、久病或是產后都可讓正氣受到影響,正氣是體內精氣血、津液等功能的基礎,當正氣不足時,臟腑功能也會失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