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真正畢業步入社會之后,發現身邊的人好像“并不好相處”,一個個上班的時候都寡言少語,不長交流,每天見到最多的就是禮節性微笑。慢慢的,原來剛剛步入社會充滿無限激情的自己也被這種壓抑的環境改變了。 于是所有人都慢慢沉默了。 企業中,為什么大家都變得寡言少語,越來越不愿意“多管閑事”了 還記得自己剛步入社會,一次偶然的機會,老板帶著項目經理出差學習,平日里表現不錯的我“頂包”當了一段時間偽領導。可能是運氣好,那個月業績突飛猛進,也收到了老板的表揚,老板表揚當天,我提出想給同事福利,畢竟功勞主要在跟自己奮戰了一個月的同事,老板當時滿口答應,說獎勵一定要給的,當時自己還沉不住氣的趕緊跑到辦公室宣布。 沒過多久我再次向老板提起這件事的時候老板說“最近資金比較緊張”,意思非常明顯,就是獎勵沒有了。可是當時我已經把話說出去了,所以最后只能自掏腰包請同事吃了頓大餐。隨后我也回到了最初的崗位,老老實實的當一個普通員工,領導讓干什么就干點什么。 為什么要舉這樣一個看似不著邊際的例子呢?其實道理很簡單。這就是為什么企業中職工越來越沉默的原因之一。 1.為別人發聲?最后受苦的還是自己。 想起當時的自己,本來自己年齡就小,還想借此機會跟公司的同事打好關系,最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樣的事情只需一次,就記住了,心里只會想著反正公司也不是自己的,糊弄就糊弄吧。 慢慢的大家都變成了老油條,都在糊弄。 2. 你為他發聲,他并不領情 這并不是電視劇里才能出現的情節,身為職場中人,難免會出現你幫助別人,別人看在眼里,享受著你幫助的成功,嘴上還說你多管閑事。這樣的情況多出現兩次你也就不會再多管閑事了,畢竟管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你本出于好意跟領導提意見,希望公司能變得更好。卻得到領導的回復“確實是這樣的,這樣,你帶頭先解決一下,有什么問題跟我說。”原本自己出于好意變成了給自己增加工作負擔,解決了還好,解決不了也不會給你更多的資源去處理這件事情,最后惹得一身騷。 因為領導只看結果。 本想成為一個好人,本來擁有一腔熱血,卻因初入職場被虐的體無完膚。所以大家都學會了保持沉默,但愿大家在職場中能善待那些愿意發聲的人吧! 衡量一個企業的成功標準,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企業員工的狀態還有精神面貌。有些公司企業氛圍非常好,員工也非常積極上心,大家都把企業當作家來看待,為公司獻計獻策,這樣的企業不成功都難。 來源:兩性情感解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