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通鑒(541)李淵造反1、李世民的志向 初,唐公李淵娶於神武肅公竇毅,生四男,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有一女,嫁給太子千牛備身臨汾人柴紹。〔 李世民聰明勇決,識量過人,見隋室方亂,暗中有安天下之志,傾身下士,散財結客,全得其歡心。李世民娶右驍衛將軍長孫晟的女兒;右勳衛長孫順德,晟之族弟也,與右勳侍池陽劉弘基皆逃避遼東之役,亡命在晉陽依靠李淵,與李世民親善。左親衛竇琮,竇熾的孫子,也亡命在太原,一向與李世民有矛盾,每以自疑;李世民加意待他,出入臥內,竇琮的心意才安定。 晉陽宮監猗氏裴寂,晉陽縣令武功人劉文靜,相與同宿,見城上烽火,裴寂嘆息說:“貧賤如此,再逢亂離,將何以自存!” 劉文靜笑著說:“時事可知,我二人相得,何憂貧賤!”劉文靜見李世民而奇異他,深自結納,對裴寂說:“此非常人,豁達類漢高,神武同魏祖,年雖少,命世才?!迸峒抛畛鯖]覺得這話有道理。 劉文靜坐實與李密連婚,關在太原獄,李世民前去探望他。劉文靜說:“天下大亂,非高、光之才,不能定啊。” 李世民說:“安知其無高祖、光武這樣的人,但人不識。我來相省,非兒女子之情,想要與君議大事。計將安出﹖” 劉文靜說:“如今主上南巡江、淮,李密圍逼東都,群盜殆以萬數。當此之際,有真主驅駕而用,取天下如反掌。太原百姓皆避盜入城,劉文靜為縣令數年,知其豪杰,一旦收拾,可得十萬人,尊公所將之兵也有近數萬,一言出口,誰敢不從!以此乘虛入關,號令天下,不過半年,帝業成就。” 李世民笑著說:“君言正合我意?!庇谑前抵胁渴鹳e客,李淵不太知道。李世民擔心李淵不聽從,猶豫很久,不敢進言。 李淵與裴寂有舊交,每次一起吃飯交流,常沒日沒夜。劉文靜想要借裴寂游說,于是引裴寂與李世民交往。李世民出私錢數百萬,命龍山縣令高斌廉與裴寂賭博,慢慢輸給他,裴寂大喜,于是天天跟從李世民出游,情款益狎。李世民于是以其謀劃相告,裴寂許諾。 正好突厥寇馬邑邊,李淵派遣高君雅領兵與馬邑太守王仁恭并力拒戰;王仁恭、高君雅交戰不利,李淵也一起獲得死罪,特別憂患。李世民借機屏退人勸說李淵:“如今主上無道,百姓困窮,晉陽城外皆為戰場;大人若守小節,下有寇盜,上有嚴刑,危亡就沒有幾日。不若順民心,興義兵,轉禍為福,此天授之時?!?/span> 李淵大驚說:“你怎么能說這樣的話,我現今要抓你以告縣官!”并取紙筆,準備寫表上報。 李世民慢慢說:“李世民觀天時人事如此,所以敢發言;必想要抓了上告,不敢辭死!” 李淵說:“我豈忍告你,你慎勿出口!” 明日,李世民再次勸說李淵:“如今盜賊日繁,遍于天下,大人受詔討賊,賊可能討盡!這樣發展,終不免罪。并且世人皆傳李氏當應圖讖,所以李金才無罪,一朝族滅。大人假設能滅盡盜賊,則功高不賞,身越加危險!唯昨日之言,可以救禍,此萬全之策,愿大人勿疑。” 李淵于是嘆息說:“我一夕思你的話,亦大有理。今日破家亡軀亦由你,化家為國亦由你了!” (李世民勸李淵這段歷史,史家為何寫這么詳細,這是在給今天的我們警示,我們看到的是李世民在勸,實質上是政策制度推動的,就像我們的公司,你搞底薪加提成,必然就會有很多的人會成為你自己培養的對手。楊廣想削隴右的豪族,但制度卻不支持,他只有自己破壞制度,增加內部矛盾,逼著底下的人起來反抗。) 2、李淵的反復遲疑 先是,裴寂私下用晉陽宮女陪侍李淵,李淵與裴寂對飲,酒酣,裴寂從容進言說:“二郎私下養士馬,想要舉大事,正讓裴寂以宮人侍公,恐事覺一起被誅殺,為此急計。大家都心意決定,公意如何﹖” 李淵說:“我兒誠有此謀,事已如此,當復柰何,正須聽從他吧。” 皇帝認為李淵與王仁恭不能御寇,遣派使者抓到江都。李淵大懼,李世民與裴寂等人再次勸說李淵:“如今主昏國亂,盡忠無益。偏裨失律,而罪及明公。事已迫在眉睫,宜早定計。并且晉陽士馬精強,宮監蓄積巨萬,用這些條件舉大事,何患無成!代王幼沖,關中豪杰并起,未知所附,公若鼓行而西,安撫而擁有關中,如探囊中之物。柰何受一個使者的囚禁,坐等夷滅!” 李淵答應,秘密部勒,將發;正好皇帝繼續遣派使者馳驛赦李淵及王仁恭,命他們恢復舊任,李淵的謀劃也暫緩。 李淵任河東討捕使時,請大理司直夏侯端為副將。夏侯端是夏侯詳的孫子,善于占候及相人,對李淵說:“如今玉牀搖動,帝座不安,參墟得歲,必有真人起于其分,非公而是誰!主上猜忍,尤忌諸李,李金才既死,公不思變通,必為下一個了。”李淵心里認可。等留守晉陽,鷹揚府司馬許世緒勸說李淵說:“公姓在圖籙,名應歌謠;握五郡之兵,當四戰之地,舉事則帝業可成,端居則亡不旋踵;唯公思慮?!?/span> 行軍司鎧文水人武士寫、前太子左勳衛唐憲、唐憲弟弟唐儉皆勸李淵舉兵。唐儉勸說李淵說:“明公北招戎狄,南收豪杰,以取天下,此湯、武之舉?!?/span> 李淵說:“湯、武非所敢擬,在私則圖存,在公則拯亂,卿姑自重,我將思考?!碧茟検翘歧叩膶O子。這時李建成、李元吉尚在河東,所以李淵遷延未發。 3、李淵清除障礙 劉文靜對裴寂說:“先發制人,后發制于人。何不早勸唐公舉兵,而推遷不已!且公為宮監,而以宮人侍客,公死可以,何誤唐公!”裴寂特別害怕,屢逼李淵起兵。李淵于是命劉文靜詐為敕書,發太原、西河、鴈門、馬邑民年二十已上五十已下全都為兵,期歲暮集涿郡,攻擊高麗,于是人情恟恟,思亂的人越來越多。 等劉武周占據汾陽宮,李世民進言于李淵說:“大人為留守,而盜賊竊據離宮,不早建大計,禍事如今就至!”李淵于是召集將佐對他們說:“劉武周占據汾陽宮,我們不能制,罪當族滅,要怎么辦﹖”王威等人皆恐懼,再拜請計。李淵說:“朝廷用兵,動止皆稟節度。如今賊在數百里內,江都在三千里外,加以道路險要,再有他賊占據;以嬰城膠柱之兵,當巨猾豕突之勢,必不保全。進退維谷,何為而可﹖” 王威等人皆說:“公地兼親賢,同國休戚,若俟奏報,豈及事機;關鍵在于平賊,專權就可。”李淵假裝若不得已而聽從,說:“然而最重要的是先要集兵?!庇谑敲钍烂衽c劉文靜、長孫順德、劉弘基等各自募兵,遠近赴集,旬日間近萬人,仍密遣使者召李建成、李元吉于河東,柴紹于長安。 王威、高君雅見兵馬大集,疑李淵有異志,對武士寫說:“長孫順德、劉弘基皆背征三侍,所犯當死,怎么能領兵!”想要收捕按查。 武士寫說:“二人皆唐公客人,若抓人,必大致紛紜?!蓖跬热四瞬磐!A羰厮颈锏缕较胍獎裢跬热瞬榘茨既说那闆r,武士寫說:“討捕之兵,全都隸唐公,王威、高君雅只是寄坐,他們能有什么作為!”田德平也停止。 晉陽鄉長劉世龍密告李淵說:“王威、高君雅想要借晉祠祈雨,搞一些不利的行動?!?/span> 五月,癸亥夜,李淵命李世民伏兵于晉陽宮城之外。甲子旦,李淵與王威、高君雅共坐視事,命劉文靜引開陽府司馬胙城人劉政會入立庭中,稱有密情上報。李淵看著五威等人取狀看,劉政會不給他們,說:“所報告是副留守的事,唯有唐公可以看?!?/span> 李淵假裝驚訝說:“豈有這個情況!”視其狀,于是說:“王威、高君雅暗中引突厥入寇。” 高君雅攘袂大叫說:“此乃反賊想要殺我?!边@時李世民已布兵塞衢路,劉文靜借機劉弘基、長孫順德等人共抓王威、高君雅關到大獄。 丙寅,突厥數萬眾寇晉陽,輕騎入外郭北門,出其東門。李淵命裴寂等人勒兵為備,而全都開諸城門,突厥不能預測,沒有人敢進。眾人以為王威、高君雅真實召來的,李淵于是斬王威、高君雅以徇。李淵部將王康達領千余人出戰,皆死,城中忷懼。李淵夜里遣軍偷偷出城,早上則張旗鳴鼓自他道回來,如援軍的樣;突厥終懷疑,留城外二日,大掠而去。 (野史里有人認為突厥是李淵召來的,故意演戲。) 4、李密的選擇困難 隋煬帝命監門將軍涇陽龐玉、虎賁郎將霍世舉領著關內兵救援東都。柴孝和勸說李密:“秦地山川之固,秦、漢所依憑以成王業。如今不若命翟司徒守洛口,裴柱國守回洛,明公親自選精銳西襲長安。既克京邑,業固兵強,然后東向以平河、洛,傳檄而天下定了。方今隋失其鹿,豪杰競逐,不早為之,必有先我的人,后悔就來不及了!” 李密說:“此誠是上策,我亦思之很久。但昏主尚存,從兵猶眾,我所領的皆是山東人,見洛陽未下,誰肯跟從我西入!諸將出于群盜,留下則各競雌雄,如此,則大業結束了?!?/span> 柴孝和說:“然則大軍既未可西上,我請間行探視偵察一下?!?/span>李密同意。柴孝和與數十騎人至陜縣,山賊歸附他的有萬余人。這時李密兵鋒甚銳,每入苑,與隋兵連戰。正好李密為流矢所中,尚臥營中,丁丑,越王楊侗命段達與龐玉夜里出兵,陳于回洛倉西北。李密與裴仁基出戰,段達等人大破李密軍隊,殺傷太半,李密于是棄回洛,逃奔洛口。龐玉、霍世舉軍于偃師,柴孝和的部眾聽聞李密退兵,各自散去。柴孝和輕騎歸李密,楊德方、鄭德韜皆戰死。李密任命鄭頲為左司馬,滎陽鄭乾象為右司馬。 5、李淵掩耳盜鈴 李建成、李元吉丟棄其弟弟李智云于河東而去,官吏抓了李智云送長安,殺掉。李建成、李元吉遇柴紹于道路中,與他同行。 義寧元年(丁丑、617) 六月,己卯,李建成等人至晉陽。 劉文靜勸李淵與突厥相結,資其士馬以增兵。逼李淵聽從,親自寫手啟,卑辭厚禮,送給始畢可汗說:“想要大舉義兵,遠迎主上,重新與突厥和親,如開皇之時。若能與我一起南征,勿侵暴百姓;若但和親,坐受寶貨,也聽可汗自己決定。” 始畢得信啟,對其大臣說:“隋主為人,我所知,若迎以來,必害唐公而攻擊我無疑。假如唐公自為天子,我當不避盛暑,以兵馬助他?!碑敿疵源艘鉃榛貜蜁?。使者七日而返,將佐皆喜,請從突厥的話,李淵不同意。 裴寂、劉文靜皆說:“如今義兵雖集而戎馬殊乏,胡兵非所須,而馬不可失;若復稽回,擔心其有悔?!?/span> 李淵說:“諸君宜改思其次。” 裴寂等人于是請尊天子為太上皇,立代王為帝,以安隋室;移檄邵縣;改易旗幟,雜用絳白,以示突厥。李淵說:“這就是'掩耳盜鍾,’然而逼于時事,不得不這樣?!庇谑峭猓彩拐咭源俗h告突厥。 6、首戰告捷 西河郡不聽從李淵所命,甲申,李淵命建成、李世民領兵攻擊西河;命太原縣令太原人溫大有與他們一起出征,說:“我兒年少,以卿參謀軍事;事之成敗,當以此行決定?!边@時軍士新集,全都未能習練,李建成、李世民與之同甘苦,遇敵則身先卒。近道菜果,非買不食,軍士有偷竊的,則求其主賠償對方,亦不詰偷竊的人,軍士及老百姓皆感悅。至西河城下,老百姓有想要入城的人,皆聽其入。郡丞高德儒閉城拒守,己丑,攻拔。抓高德儒至軍門,李世民數他的罪:“你指野鳥為鸞,以欺人主,取高官,我興義兵,正為誅佞人!” 于是斬殺。自余不戮一人,秋毫無犯,各讓群眾恢復舊業,遠近聽聞后大悅。李建成等引兵還晉陽,往返一共九日。李淵大喜說:“以此行兵,雖棋行天下也能行。”于是定入關之計。 李淵開倉以賑貧民,應募的人日益增多。李淵命建為三軍,分左右,通稱為義士。裴寂等人上李淵號為大將軍,癸巳,建大將軍府;任命裴寂為長史,劉文靜為司馬,唐儉及前長安尉溫大雅為記室,溫大雅仍與弟弟溫大有共掌機密,武士寫為鎧曹,劉政會及武城人崔善為、太原人張道源為戶曹,晉陽長上邽人姜諅為司功參軍,太谷長殷開山為府掾,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及鷹揚郎將高平王長諧、天水姜寶誼、陽屯為左.右統軍;自余文武,隨才授任。又以世子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左三統軍隸焉;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大都督,右三統軍隸;各置官屬。任命柴紹為右領軍府長史;諮議譙人劉贍領西河通守。 殷開山是殷不害之孫。 7、李淵對外交往的底線思維 李密重新率眾攻向東都,丙申,大戰于平樂園。李密左騎、右步,中列強弩,鳴千鼓以沖擊,東都兵大敗,李密再次攻取回洛倉。 突厥派遣其柱國康鞘利等人送馬千匹給李淵搞互市,同意發兵送李淵入關,多少隨李淵要求。丁酉,李淵引見康鞘利等人,接受可汗書,禮容盡恭,贈遣康鞘利等人甚厚。擇其馬中的好的,只買其半;義士請用私錢買其余,李淵說:“虜鐃馬而貪利,其來做生意將不停止,不能多買。我所以少取的原因,示貧,且不讓他們覺得我們急著要,當為再買,不需要你破費?!?/span> 乙巳,靈壽賊帥郗士陵率眾數千投降于李淵,李淵任命為鎮東將軍、燕郡公,仍置鎮東府,補僚屬,以招撫山東郡縣。 己巳,康鞘利北還。李淵命劉文靜出使于突厥以請兵,私下對劉文靜說:“胡騎進入中國,生民之大害蟲。我所以想要得他們的兵,擔心劉武周引其兵共為邊患;又,胡馬行牧,不費芻粟,聊當藉之以為聲勢。數百人之外,無所用。” 8、楊廣重兵討李密 秋,七月,煬帝遣派江都通守王世充領江、淮勁卒,將軍王隆帥邛黃蠻,河北大使太常少卿韋霽、河南大使虎牙郎將王辯等人各帥所領同赴東都,共同征討李密。韋霽是韋世康的兒子。 壬子,李淵任命兒子李元吉為太原太守,留守晉陽官,后事全都委托給他們。癸丑,李淵率甲士三萬從晉陽出發,立軍門誓眾,并移檄郡縣,諭以尊立代王之意;西突厥阿史那大柰也率其眾跟從。 甲寅,遣派通議大夫張綸領兵徇稽胡。丙辰,李淵至西河,忍勞吏民,賑贍窮乏;民年七十以上,恉除散官,其余豪俊,隨才授任,口詣功能,手注官秩,一日除千余人;受官恉不取告身,各分李淵所書官名而去。李淵進入雀鼠谷;壬戍;駐軍賈胡堡,距離霍邑五十余里。代王楊侑遣派虎牙郎將宋老生率精兵二萬屯駐霍邑,左武侯大將軍屈突通屯河東以拒李淵。正好積雨,李淵不得前進,遣府佐沈叔安等人將贏兵還太原,再運一月糧。 乙丑,張綸攻克離石,殺太守楊子崇。 劉文靜至突厥,見始畢可汗,請兵,且與他們相約說:“若入長安,民眾土地入唐公,金王繒帛歸突厥?!笔籍叴笙?,丙寅,派遣其大臣級失特勒先至李淵的大軍,告以兵已上道。 李淵以書信招李密。李密自恃兵強,想要當盟主,命祖君彥回書信說:“與兄派流雖異,根系本同。自唯虛薄,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所望左提右挈,戮力同心,抓了子嬰于咸陽,殪商辛于牧野,豈不是盛大的事!” 并且想要命李淵以步騎數千人至河內,當面結盟約。李淵得書信,笑著說:“李密妄自矜大,非折簡可致。我方有事關中,若馬上拒絕他,就是更生一敵;不如卑辭推獎以驕其志,使為我塞成皋之道,綴東都之兵,我得專意西征。等關中平定,據險養威,徐觀鷸蚌之勢以收漁人之功,未為晚?!?/span> 于是命溫大雅回復書信說:“我雖庸劣,幸承余緒,出為八使,入典六屯,顛而不扶,通賢所責。所以大會義兵,和親北狄,共匡天下,志在尊隋。天生烝民,必有司牧,當今為牧,非子而誰!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鱗附翼,唯弟早膺圖籙,以寧兆民!宗盟之長,屬籍見容,再封于唐,這種榮光就足夠了。殪商辛于牧野,所不忍言,執子嬰于咸陽,未敢聞命。分晉左右,尚須安輯;盟津之會,未暇卜期。” 李密得書特別喜悅,以書信示將佐說:“唐公見推,天下不足定了!”自是信使往來不絕。 (李密和李淵對大勢的判斷上差別相當的大,李淵對局面有著絕對的主控權,而李密能做什么,起什么作用,都在李淵的預料之中,反之則完全一片漆黑。) 9、李世民哭勸李淵 雨久不止,李淵軍中糧乏;劉文靜未返回,有人傳突厥與劉武周乘虛襲晉陽;李淵召將佐謀劃北還。裴寂等人皆說:“宋老生、屈突通連兵據險,不容易馬上攻下。李密雖說連和,奸謀難測。突厥貪而無信,唯利是視。劉武周事胡的人。太原一方都會,并且義兵家屬都在,不如還救根本,更圖后舉。” 李世民說:“如今禾菽被野,何憂乏糧!老生輕躁,一戰可擒。李密顧戀倉粟,未遑遠略。劉武周與突厥外雖相附,內實相猜。劉武周雖遠利太原,豈可近忘馬邑!本興大義,奮不顧身以救蒼生,當先攻咸陽,號令天下。如今遇小敵,馬上就班師,恐從義之徒一朝解體,還守太原一城之地當一個賊嗎,何以自全!” 李建成也認為是對的。李淵不聽,促令引兵出發。李世民將再次入諫,正好日暮,李淵已寢;李世民不得入,號哭于外,聲聞帳中。李淵召來問他,李世民說:“如今兵以義動,進戰則克,退還則散;眾散于前,敵乘于后,死亡無日,何得不悲!” 李淵才省悟說:“軍已發,怎么辦?” 李世民說:“右軍嚴而未發;左軍雖去,計亦未遠,請親自追回?!?/span> 李淵笑著說:“我之成敗皆在你,知復何言,唯你所為。”李世民于是與李建成夜追左軍復還。丙子,太原運糧亦至。 解讀:李世民心里有安定天下的大志,所以他做的事和盜賊完全不同,李淵最大的優點就是有底線,他雖然看透天下的大勢,被李世民所逼,但是能聽得進建議,他得清是非,并且守著底線,在與突厥的外交上,保持著自己的尊嚴。 李家父子一個老謀深算,一個銳意進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