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夏之際,漫天飛舞的“梧桐樹”的“毛” 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煩惱!昨天,武漢東北風4~5級,華師校園主干道兩邊的“梧桐樹”上的球果內的帶有絨毛的小堅果紛紛落下,形成一道黃色的”飛絮雨“。由于疫情,每年對“梧桐樹”整枝的工作沒有進行。一般而言,當年的新枝不會結果,因此,今年校園內的黃色的”梧桐雨“特別大,到下午5點左右,校園里綠色的草坪上也蓋上一層黃色的毛!不少的人眼睛疼,身上癢,我帶著孫子嘟嘟鉆進小車,落荒而逃! 華中師范大學校園內形成一道黃色的”飛絮雨“ (劉勝祥拍攝,2022-04-12) 我們稱為 “梧桐樹”的大喬木的大名叫懸鈴木。據文獻記載,懸鈴木(三球)在中國晉代時即從陸路傳入中國,被稱為祛汗樹、凈土樹。相傳由印度高僧鳩摩羅什入中國宣揚佛法時攜入栽植。近代懸鈴木(指一球即美桐和二球即英桐Platanus acerifolia)大量傳入中國約在上世紀一、二十年代,因法國人種植于上海的法租界內,故稱之為"法國梧桐",簡稱"法桐",中國目前普遍種植的以雜種"英桐(即二球)"最多。其實此樹既非法國原產、亦非梧桐。 產于我國南北各省的梧桐(Firmiana simplex)也是高大的喬木,綠色的樹皮、掌狀3-5裂心形的葉片與懸鈴木差異很大。古人常把梧桐和鳳凰聯系在一起,"家有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中國人對梧桐樹十分喜愛,梧桐樹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 梧桐 每年夏天,懸鈴木帶毛的堅果給人的不快,校園內曾經對是否保留此樹發生過很大的爭論。華師曾經把老圖書館前道路兩邊的懸鈴木砍掉,種上了樟樹。但是葉大蔭濃,樹姿優美的懸鈴木仍然是桂子山人的首選。每當人們在炎熱的夏天從北大門進入華師校園時,道路兩旁高大的懸鈴木在天空中形成了一道綠色的網,太陽無法穿過懸鈴木織成的層層的綠網,校園內外的溫差是不需要用儀器去測試的,人們是明顯會感覺到的。此外,懸鈴木具有超強的吸收有害氣體、抵抗煙塵、隔離噪音能力,這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人們的健康是非常必要的。生活在桂子山已經四十四年了,每年都有那么不愉快的幾天,但是我仍然喜歡與懸鈴木為伴。 華師老圖書館前的樟樹(劉勝祥拍攝,2022-04-12) 為了降低飛絮果毛對市民的影響,綠化部門采用了修剪控果、物理沖刷、藥劑防控等防控技術。此外利用培育無球懸鈴木技術,從源頭上消除漫天飛舞的毛是人們一直在進行的工作。 現在用于防疫的口罩又有了一項新的用途,在春夏之際,戴好口罩,防止”飛絮雨“還是會有一定作用的! 昨天晚上,一場少見的、持續的暴風雨對懸鈴木進行了強度很大的沖刷,樹上的果實一定會掉下不少,預計一周左右的”飛絮雨“將會提前結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