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文明的象征 ——歐羅巴掠影(3)從圣托里尼島回到雅典,便直奔向往已久的衛城而去。 雅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記載的歷史就長達三千多年。雅典衛城坐落在海拔150多米的平頂巖丘上,那里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足跡。到邁錫尼文明時期,在巖丘頂部曾建有宮殿,邁錫尼君主及其家人、護衛、信徒、工匠與平民百姓等均居住于此。公元前5世紀,希臘進入古典時代,民主政治和經濟文化在伯里克利執政期間達到高峰?,F存雅典衛城就是那一時期最偉大的建筑成就。 雅典衛城是古希臘最卓越的公共建筑群,主要工程興建于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黃金時代,由古希臘最偉大的雕刻家菲迪亞斯領銜,可惜他親自制作的高達9米的雅典娜巨像已不復存在。 衛城占地面積約4平方公里,三面是懸崖,只有西面可步行上去。其主要建筑包括山門、帕特農神廟、伊瑞克特翁神廟、埃雷赫修神廟、雅典娜勝利女神廟、雅典娜女神像等,可謂集古希臘建筑、雕刻藝術之大成。 雅典衛城山門圖右為雅典娜勝利女神小廟雅典衛城山門是衛城的入口,始建于公元前437年,高約18米,建筑材料主要是白色和灰色大理石或石灰巖。山門中間是寬大的門廊,兩邊為高大的多立克式柱廊?,F在的大理石階梯約修建于公元52年克勞狄安時期。 山門的一側有一座雅典娜勝利女神小廟,約建于公元前420年,是雅典衛城最初的愛奧尼亞柱式神廟。 一直在維修中的帕特農神廟衛城博物館內的帕特農神廟浮雕聞名遐邇的帕特農神廟坐落在衛城的正中,為長方形柱式建筑。其東西寬31米,南北長70米,高19米,高與寬的比例接近希臘人的黃金分割比。神廟四周豎立著46根多立克式石柱,簡潔大方,氣勢雄偉。 神廟內原供奉雅典城邦保護神雅典娜女神的巨像,為菲迪亞斯代表作之一。神廟還刻有大量以神話宗教為題材的浮雕,表現雅典人慶祝泛雅典娜節的盛況,數以百計的人物和動物栩栩如生,無一雷同。如今雅典娜女神像早已不知去向,而浮雕的殘留部分已被保存在衛城博物館和大英博物館里。 帕特農神廟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典范,被譽為“世界美術的王冠”,已成為希臘文明的象征。夜晚燈光照射下的帕特農神廟顯得更為壯美。 伊瑞克特翁神廟女像柱雅典衛城博物館內的女像柱真跡伊瑞克特翁神廟是雅典衛城中的另一著名建筑,也是古希臘愛奧尼亞柱式建筑的代表作。神廟始建于公元前421年,為供奉雅典娜、波賽冬和傳說中的雅典國王厄瑞克透斯而建。 伊瑞克特翁神廟南側的六根少女柱,是這座神廟最大的特色。由于人像頸部細小,難以承受石頂的重量,建筑師便巧妙地設計出少女們的長發,頭上還頂著花籃,以此解決了建筑力學和美學的難題。不過游客在衛城遺址內看到的少女柱只是復制品,五根少女柱真品已收藏在衛城博物館,另一根則遠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