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作為中華文明的一個高峰,不僅國家實力異常強大,文化軟實力也是遠超歷朝,不僅是對外國的文化輸出,更表現在唐詩的繁盛。 因為國家盛平,一片祥和與繁榮,再加上教育水平較好,因此寫詩成為唐朝文人雅士記錄自己生活,抒發家國情懷的主要方式,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世家子弟還是帝王將相,都曾寫詩以抒己見,其中佼佼者也留下了不少傳世名篇。 ![]() 最為狂傲的詩是?但你要說從這幾千上萬首詩詞中選出最為狂傲的一首,那肯定是眾說紛紜、各抒己見。李白一句:“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夠狂吧? 但有的人覺得是李白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還有的人會覺得是黃巢的“我花開后百花殺,滿城盡帶黃金甲”,還有人會舉例是曹操的《觀滄海》,或者說是劉邦的《大風歌》。 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劉邦的《大風歌》充滿了傲氣與狂妄。 ![]() 畢竟是從一個帝王的角度來描述,高度與格局絕非常人能比,所以說要說最狂妄的詩,自然是要從諸位帝王中選擇出來,畢竟生來就是孤家寡人、真龍天子。 歷史上,有很多帝王也會吟詩作賦,僅僅唐朝就有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一代女皇武則天等。而清朝的乾隆是寫詩最多的,基本上就和現代人發朋友圈一樣,一天一發。但是乾隆的詩,只有數量沒有質量,就這樣沒營養的詩,還有很多是代筆。 武則天的詩 雖然其他帝王寫的詩也很傲,但是要說狂妄,恐怕就要數武則天的詩了,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自然是有狂妄的資本,而且武則天的文化造詣很好,在感業寺出家時,就曾經為了回宮,給唐高宗李治寫詩《如意娘》。 ![]() 詩中描寫了自己的孤獨,傾訴了自己對李治的想念,就像很多人對這首詩的評價一樣:不媚不惡,恰到好處。李治讀完這首詩后,對武則天的愛意勝過了一切,不忍武則天再在寺中受苦,將武則天直接接回宮中,于是才有了武則天后來的故事。 按照以往的慣例,本來已經出家為尼的武則天應該青燈古佛、了卻殘生,在歷史上成為一抹虹影,但是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以及那首詩,武則天重新回到了宮中。 在登頂帝國的權力巔峰之后,武則天不甘心再做無冕之王,她想要名正言順地領導這個龐大帝國。 ![]() 在登基后,朝中各種勢力暗流涌動,在登基第二年,朝中仍有很多想要恢復李家江山的大臣,而武則天上苑賞花便是個好機會,于是他們以御花園百花綻放這個祥瑞做借口,讓武則天在御花園舉辦宴會,借機除掉她。 ![]() 可是在寒冬臘月,正是最冷的時候,怎么可能出現百花齊放之景呢。要知道作為皇帝的武則天,自然是知道所有祥瑞都是人為的,而他們的目的就是除掉自己,重建李唐。 武則天作為人中龍鳳,對于這種小心思自然是了然于胸,但是若是不去,就證明自己的膽怯,使得反對自己的人更加囂張。畢竟自己一國之君竟然畏懼臣下,不敢前去赴約,這實在不是一名英武帝王所為。于是她寫下了一首詩,讓人送到御花園。 ![]() 題目叫做《臘日宣詔幸上苑》,大體意思就是我明天就要去御花園游覽了,把這個消息快點告訴春神。讓所有花今天晚上就綻放,不要等待春風來了再開。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 這首詩雖然看似并沒有什么特殊之處,但是這是武則天以命令的口吻對天神下詔,要知道在封建思想極為根深蒂固的古代,人們都對天神有種與生俱來的敬畏。但是武則天作為九五之尊、人間帝王,竟然向天神下命令,把自己放在世間主宰的位置。從這種角度來看,武則天實在是狂,絲毫不將鬼神當回事。 ![]() 結果到第二天,眾大臣來到御花園,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那些準備謀反的大臣更是汗流不止。因為那些花兒真的開了,仿佛天上的神仙真的聽了武則天的命令。于是,一場謀反戛然而止。 當然,從今天來看,這一切很明顯是武則天安排好的,但是那首詩卻絕對是武則天寫的。能在鬼神之說盛行的古代,說出那樣一番話,武則天實在是狂妄,短短二十個字,便展現出了遠超常人的霸氣,這與她的身份不無關系,也正因為她對自己權力的迷戀與掌控,才使得她能夠寫出這樣的詩,不信鬼神,只信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