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詩人,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佛法大師,中國話劇的奠基人和開拓者。 這一連串的稱號,都是屬于同一個人的,這個人就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少有的天才加全才——弘一法師。 ![]() 弘一法師的書法,極富含蓄之美。葉圣陶就曾說,自己尤愛弘一書法的“蘊藉有味”。 弘一法師的書法用筆上也很含蓄,從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用筆圓融,藏起藏收,全然不見棱角。 ![]() 魯迅評價他的書法風格為“樸拙圓滿,渾若天成”。由此可知,李叔同的書法沒有刻意去雕飾,沒有過多鋒芒,藝術表達形式十分含蓄。 ![]() 弘一法師原名李叔同,他的一生極其富有傳奇色彩,時人評價他的一生“半生繁華半生僧,世間再無李叔同”。 在他皈依佛門之前,在他還叫做李叔同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夠見到那個時候的他,我想他的臉上一定充滿著欲望被滿足后的“倦怠感”。李叔同出生在一個極其富貴,復雜的大家庭里。 父親李世珍是清朝同治年間的進士,李叔同的母親王氏是其父李世珍的小妾,地位低下。 李叔同出生時,他的父親已經六十八歲,而他的母親不過十九歲,這是封建時代的女性悲哀,年幼的李叔同則成了這種悲哀的見證者。 ![]() 李叔同五歲時父親去世,這便使得他與母親在家中的處境愈加尷尬,在這樣壓抑的環境下,李叔同養成了沉默陰郁的性格。 后來慢慢長大的李叔同,逐漸顯露出了自己的才學,和放蕩乖張的行為。 李叔同十五歲的時候,寫下了詩句“人生猶如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 但是和他令人驚嘆的才華相比,他乖張紈绔的行事,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十幾歲的李叔同,整日沉醉于煙花柳巷,甚至與當時的名伶楊翠喜有著不可言說的關系。 這在他的母親和他的家族看來,是不能夠容忍的丑事,于是為了讓李叔同收心,由他的母親王鳳玲做主為他娶了世家小姐俞蓉兒。 李叔同出于對母親的孝順,并沒有反抗這段包辦婚姻,但是他心里很清楚自己不愛這個女人。 后來李叔同的母親去世,對李叔同打擊極大,他將妻兒接到上海安頓,之后便只身一人奔赴日本,在日本他開辦話劇社,學習繪畫唱歌,并結識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淑子。 并在此后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很多個第一次。 ![]() 他主編了中國第一本音樂刊物,將西洋樂器介紹到中國。主持創辦中國第一個話劇社團“春柳社”。 組織了中國第一部話劇《茶花女》。第一次將西方通俗音樂介紹到國內,第一個采用圖文廣告藝術, 第一個介紹《石膏模型用法》用于西畫教學的人,豐子愷、潘天壽都是他的學生。是中國最早創作、倡導現代木版畫藝術的教育家。 可是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39歲的李叔同頓悟人生,自此皈依佛門,了卻一切俗世塵緣。 ![]() 這一切來得太過突然,以至于與他最親最近的妻子都無法理解。 但在我看來,李叔同,或許此時我們應該稱他弘一法師,他皈依是有跡可循的。 自他15歲,少年老成寫下人生如夕陽,富貴如草霜之時,也許就注定了他會早早看破紅塵,遁入空門。 他的學生豐子愷認為,人生有三層追求,物質精神與靈魂。 ![]() 家世顯赫的李叔同早早地就得到了物欲上的滿足,后來又極力追求精神,當他的藝術文學,以及一切精神層面的東西,都達到了頂峰的時候,他便開始找尋靈魂的安定。 出家成為了他人生新的開始,他開始對自然人生產生全新的領悟。李叔同是一個極度放縱,同時又極度自律的人。 ![]() 皈依后他拋卻了自己的放縱,卻留下了自律。他潛修律宗,一言一行都恪守戒規。 但唯獨有一件事,從始至終都保留了弘一法師的隨性自然,那便是他的書法。 甚至在他成為和尚后,參悟佛法,用筆更加的圓融自然,不假雕飾,這也反應了他內心的平靜慈悲,并且內容多參佛法,十分具有禪機。。 ![]() “弘一體”的書法線條干凈、溫潤,筆鋒藏而不露,結構狹長,章法空靈,是含蓄美的典型代表。也附上一幅,我十分喜歡的弘一法師的書法作品《視人之惡》的圖片,與大家共賞。 ![]() |
|
來自: 新用戶7302728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