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德國決定進攻蘇聯,但是此時的德國并沒有忘記拿破侖以及一戰的教訓,他既然決定進攻蘇聯,就是做好了面臨雙線作戰的準備,在希特勒做出進攻蘇聯決定的時候,德國的海軍曾提出過一個地中海戰略,這個戰略在希特勒看來與入侵蘇聯并不相悖,而且希望通過這個戰略逼迫英國主動求和,解除蘇聯在西線面臨的威脅,從而放心向東進攻蘇聯,這個戰略如果不能保證英國主動求和也至少要保證能夠拖住英國,這個戰略是怎樣的呢?希特勒為什么最終沒有采納這個可以保證自己西線安全的戰略?我是宋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德國的海軍,以及他們提出的地中海戰略; ![]() 德國海軍概況:二戰期間,德國的海軍與陸軍以及空軍相比較,無論是地位,資源或者影響力來說都處于劣勢,但是稱霸世界的野心卻絕對不遜色于另外兩個軍種;海軍主張建立一支強大的艦隊,并且能夠在傳統的海戰中戰勝英國皇家海軍,并且依靠海軍建立龐大的海外殖民地,以此來獲得世界霸權;但是希特勒以及納粹黨組織卻與海軍強調獲取海外殖民地的思想不同,他們希望在歐洲大陸上進行擴張以及征服,從而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 1933年,納粹黨成為德國的執政黨之后,希特勒宣布重新組建海軍,并于1935年單方面廢除《凡爾賽條約》將國家海軍命名為戰爭海軍;在海軍擴建了3年之后,1938年,希特勒便要求海軍擬定出對于英國的作戰計劃,也就是后來的“Z計劃”,這個計劃給予了海軍優先于其他軍備的資源,并且規模極其龐大,如果能夠順利進行,德國的海軍將會擁有能夠與英國皇家海軍相媲美的實力; 但是這個計劃卻在1939年被打破了,英德爆發全面戰爭,德國海軍被迫馬上要面臨英法聯軍的海軍勢力,然而,按照Z計劃,海軍應該是在1944-1945年之間才能準備好與英國海軍以及法國海軍進行全面的海上戰爭,在39年,這個計劃被打破時,德國的海軍完全不具備挑戰英國的實力,因此當時的海軍總司令雷德爾元帥指責希特勒過早的將德國給拖入了一場沒有準備好的戰爭之中; ![]() 但是,到了1940年,德國在歐洲大陸上面出乎意料的一連串的勝利,讓海軍又產生了希望,尤其是法國在戲劇性的投降之后,德國的海軍之內開始彌漫著一種樂觀主義的情緒,此時的海軍預計德國將會獲得大片的海外領土,而這也極其符合海軍一開始想要建立龐大的海外殖民地的要求;此時海軍內部各個將領紛紛提出,自己對于以后海軍如何保護德國的海外領地的構想,比如如何侵占英法在非洲的殖民地,如何加強帝國的海岸防御體系等,但是這一切不過都是海軍對于戰爭勝利后的美夢,他們構想的這一系列動作前提是英國戰敗投降,但是如果英國沒有投降,這些計劃甚至連第一步都無從談起; 1940年6月17日,在法國求和的那一天,國防軍最高統帥部作戰部長瓦利蒙特少將告訴海軍元帥雷德爾,希特勒似乎無意于登陸英國,因為這種登陸戰太難了,而且希特勒并不想全面的摧毀掉大英帝國,他說這樣對于白種人沒有好處,在法國失敗之后,他更希望英國能夠媾和; 但是對于德國的海軍來說,他們一開始的目標就是想要摧毀英國,他們想要在傳統的海戰中用自己的實力擊敗英國的皇家海軍,他們想要獲得英國在海外的龐大的殖民地;但是此時海軍的領導層對于登陸英國作戰也都產生了質疑,首先他們質疑空軍是否能夠取得制空權,其次,即使空軍取得制空權,第一梯隊也能夠登陸成功,但是英國的海軍也完全有能力重新奪回海峽控制權,阻止第二梯隊的登陸,從而切斷已經登陸的第一梯隊,所以后來雷德爾元帥告訴希特勒,最好是把登陸計劃給延期到下一年的五月份,現在就登陸面臨著種種困難,希特勒也表示同意,后來,這個登陸英國的海獅行動就被無限期的推遲了;其實希特勒一直就對登陸英國本土作戰的現實性有所懷疑,取而代之的是入侵蘇聯的決定,在他看來入侵蘇聯的看起來要比跨海登陸英國容易得多; 后來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希特勒決定第二年春天進攻蘇聯,此時德國的海軍不高興了,因為如果改為全力進攻蘇聯,那么海軍的利益優先權就要讓位于陸軍和空軍,所以幾個月之后,海軍的地中海戰略就出爐了; 什么是地中海戰略:1940年8月29日,格哈德·瓦格納將軍起草了一份備忘錄,這份備忘錄就是闡述海軍地中海戰略的第一份重要文件,他指出,僅僅依靠切斷大西洋交通線和轟炸英國是無法讓英國投降的,此時攻擊英國最好的辦法就是和意大利緊密合作,通過地中海戰爭來削弱英國; 首先通過西班牙,攻占直布羅陀海峽,拿下地中海的西邊大門,同時在從利比亞出發經過埃及,占領蘇伊士運河,封鎖掉地中海的東大門蘇伊士運河,那樣,英國將會被封鎖在地中海之外,德國等軸心國在地中海的航運也不會在受到任何威脅;而且對于此后從北非進口物資到德國也提供了安全保障; ![]() 如果這樣成功了的話,在逼迫土耳其放棄中立地位,加入軸心國,土耳其本身立場與蘇聯有沖突,在戰爭結果不明朗的情況下既不想得罪英國又不敢得罪德國,但是隨著德國在地中海和中東取得勝利,土耳其的天平肯定會向德國傾斜,如果土耳其向軸心國傾斜,那么阿拉伯國家,埃及,蘇丹等地的原材料都可以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德國所需要的任何地方,從而保證羅馬尼亞不是唯一的石油來源,增加燃料供應的安全性,那個時期中東的石油產量雖然不是很高,但是也不低; ![]() 這個戰略不僅能夠封鎖英國地中海航道,將地中海變為軸心國的內海,同時保障自己的物資運輸,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意大利,意大利在地中海無后顧之憂之后,就可以騰出手來支援德國對于蘇聯的進攻,或者也可以讓意大利對于東非的英國殖民地發動進攻;對于法國在北非的殖民地也會形成壓制效果,至少讓他們不去支援英國以及自由法國,一旦英國在海外殖民地的物資運輸受到阻礙,對于英國的打擊相當巨大; 這個戰略很有可能會對與戰爭的進程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可以有效地增加德國以及意大利的戰爭潛力,而且對于英國最敏感的地區進行攻擊并且占領,很有可能讓英國放松抵抗的決心,因為英國一直以來都把地中海地區視為維護自己在全世界地位的關鍵所在,英國在海外的物資運輸道路也會被切斷,而且這個戰略如果趕在美國對英國進行支援之前順利進行,那么有很大成功的機會; 所以雷德爾元帥很快就把這個戰略向希特勒做了匯報,他希望這個戰略能夠替代希特勒進攻蘇聯的方案,認為這個戰略是主要戰略,此刻摧毀英國要比進攻蘇聯來的更實在一些; 希特勒對于這個戰略表示很感興趣,而且他對于美國站在英國一邊的擔心越來越強烈,此時阻止美國干預的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擊敗英國,海獅行動被放棄,此時解決英國最好的辦法就是這個地中海戰略,那后來希特勒為什么沒有執行這一戰略呢? 不執行“地中海戰略”的原因:1940年的夏天到秋天,德國的高級將領包括希特勒本人,都對接下來該執行哪一步戰略游移不定,任何方案都有被采納的可能;那么是什么導致希特勒徹底決定放棄地中海戰略呢? 首先,德軍艦隊的規模,如果美軍參戰,以目前德軍的造船能力和速度遠遠趕不上戰略需求,如果艦隊規模過小,而自己的資源又無法滿足艦隊進行迅速擴張,這個戰略在一開始就會受阻; 其次,維西法國,西班牙,意大利之間的利益關系難以調和,首先說西班牙,希特勒想要攻擊直布羅陀就需要獲得西班牙的幫助,還需要西班牙增強對于大西洋中各個群島的防御,但是佛朗哥對此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他要大量的軍火以及食品援助,二是他要法屬摩洛哥以及奧蘭的領土,第二條西班牙想要奧蘭是法國政府絕不會答應的,這樣會直接導致維西法國在北非的殖民地失去民心,從而敗給自由法國運動;所以德國根本滿足不了佛朗哥的要求; ![]() 再說意大利和法國這對地中海的老對手,本身意大利就對于和法國改善關系不太高興,意大利本身還想要得到法國在北非的殖民地,這兩個國家之間的矛盾就難以調和,更別說讓他們聯合作戰;而且意大利后來自作主張入侵希臘,結果一敗涂地,這場失敗就導致原本計劃的從利比亞進入埃及進攻蘇伊士運河的行動也只能推遲; 所以,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佛朗哥,貝當會談完之后就感覺到了事情的困難,要想滿足西班牙就必須得罪法國,要想把法國拉入軸心國陣營就會讓意大利不高興,他無法在會談中巧妙的避開這些問題把這幾個互相存在利益矛盾的伙伴拉到同一輛戰車之上; 所以希特勒在同他們談完之后,在返回柏林的路上就告訴了約德爾將軍,進攻蘇聯的戰爭明年必須打響; ![]() 那么,錯過了這個地中海戰略轉頭進攻蘇聯是否意味著錯失了一個有可能成功的方案呢?或者說這個方案至少可以避免德國快速的失敗呢?畢竟這個方案可以有效壓制英國,還可以為以后自己提供資源能源上面的保障,還有土耳其這個關鍵性的國家,如果加入軸心國對于蘇聯的打擊是巨大的; 首先,在希特勒本人看來,他似乎從來沒有把這個方案當做進攻蘇聯的替代方案,在他的意識里,這個戰略更大的價值是遏制英國,威懾美國,從而為他進攻蘇聯鋪平道路;他的視線一直放在進攻蘇聯上面; 其次,進攻直布羅陀海峽,如果沒有西班牙的幫助,不是不可以拿下,而是付出的代價過于龐大,而進攻蘇伊士運河則需要意大利人的幫助,但是意大利這個蠢隊友一而再的證明他是軸心國軍事鏈條上面最薄弱的一環;這兩個地中海的東西大門都沒辦法拿下的話,這個方案就失去了他的作用; 那么我們離開歷史的討論范圍,對這個戰略的后果進行純假設的思考,假如,上面的各種矛盾都不存在,德國也愿意全力以赴的進攻地中海以及北非,那么結果會是怎樣的呢?我們只能知道,如果德國停止對于蘇聯進攻的各種準備工作,無疑會大大加強德軍和意大利西班牙法國在地中海的戰斗力,戰爭可能就會朝著不同的方向進行發展,而英國在喪失掉非洲和中東的殖民地,以及各種資源能源的來源之后,無疑會遭受巨大打擊;英國是否會同意和德國媾和,再有了資源能源補充之后的德國對于蘇聯的進攻是否會是另外一種結局都只能是大家想象中的世界了; |
|
來自: 新用戶96678911 > 《二戰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