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剛開始,很多人都會給自己定一個看書的目標。我讀過的書不多,但有些書著實給了我很大影響。 讀書的好處有很多,但有一個好處可能是很多人疏忽的,那就是讀書能夠跨越時間與空間,讓你與書中的人,或寫書的人交朋友。 從這個角度看,與其說是讀書在影響我,不如說是寫書的人或者書中寫的人在影響我。 一、 關于時間的兩本書 《把時間當作朋友》,毋庸置疑,這本書對我的影響排在首位。 ![]() 這本書告訴讀者時間無法管理,要管理的是自己。 這本書還教會我“一切都靠積累,一切都能積累”。 當然書中還有很多學習(動詞)學習(名詞)的方法。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任何人都能通過積累改變命運,那些富二代之所以富,就是因為TA的父輩有很久的“積累”。 明白了“積累”,也就真正明白了“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再一個最好的時間是現在”。 另一本書叫《奇特的一生》,書中的主人公柳比歇夫,他記錄日記的方式非常獨特。 ![]() 他每天記錄時間開銷,如同理財的人記錄日常開支一樣。他記錄了一輩子時間賬本。 用這樣的方法,他除了對時間的感知能力越來越強。他甚至能夠不戴手表的情況下,準確記錄消耗的時間。更重要的是養(yǎng)成了高效工作的習慣。 很多人分享自己的時間賬本,都源于柳比歇夫的方法。 二、 兩本傳記 《富蘭克林自傳》,富蘭克林在美國家喻戶曉,僅次于國父華盛頓。他是政治家、發(fā)明家、科學家、作家…他是一個通才。 ![]() 今天我們離不開的里程表和避雷針,都是他的發(fā)明。 美國第一個消防隊,第一個圖書館,都是富蘭克林創(chuàng)立的。 他在傳記中記錄了自己如何從一個普通人一點點通過讀書而成長的。 富蘭克林并不是一開始就這么有成就的,書中記錄了他著名的自律13條,他通過每天反思改進,完善了自己的不足。 如果說富蘭克林是通才,那么曾國藩就是一個后進生的代表。《曾國藩傳》記錄了要天資沒天資,要聰慧沒聰慧,要家境沒家境的曾國藩。落榜6次,22歲才考取秀才,27歲才考中進士。但曾國藩最終成為晚清名臣。 ![]() 曾國藩組建的湘軍,為朝廷平息太平軍之亂立下了巨大的功勞,讀這本傳記,讓我重新理解了中國的近代史。 記得學生時代,歷史課上對太平軍是褒獎的,而拜上帝教的太平軍所到之處燒殺擄虐,毀壞古建,幸得曾國藩帶領的湘軍剿滅。 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是曾國藩帶兵打仗用的笨方法—— 結硬寨,打呆仗。沒到一處首先是把營寨扎牢,壕溝挖好。先求不敗,再求取勝。 他個人精進的方法也很簡單, 就是每日做日課反思。 真正能夠讓人扎實進步的往往就像曾國藩用的這些方法,看起來笨但實際上扎實。 三、 兩本關于讀書的書 講讀書方法的書有很多,《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是我讀過的最好懂,也最適合剛開始讀書的人。 ![]() 書中提到THX讀書法,T型讀書法就是通讀各種書和把某一類書讀透。也就是讀書要通也要透,通就是廣讀,透就是深究。讀的書多了,就形成了兩個T,也就成了H。而若干個T合在一起就是X了。 書中還介紹了讀書遇到倦怠期時的解決方法,有三個方法很實用,去見介紹自己讀書的人,去幫助剛開始讀書的人,去見牛人。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fā)是通過讀書,做某個行業(yè)細分領域的第一名。 這兩年我在工作中,越來越能體會到做第一的好處。 關于讀書還有一本經典之作《如何閱讀一本書》。 ![]() 這本書中提到三種閱讀目的:娛樂消遣、獲取資訊、增進理解力,而只有為增進理解力而讀書,才能增長心智,不斷成長。要提升自己的心智和認知,多讀經典作品才是最佳的選擇。 也正是讀完這本書,我更加明白去找能夠幫助自己提升心智的書才最重要。書中介紹的四個閱讀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是很多讀書人耳熟能詳的讀書層次。 要想寫一篇真正的好文章,就少不了主題閱讀。當時讀完這本書,瀏覽書后的附錄時,我才發(fā)現自己讀書之少。 書后羅列的經典著作,我?guī)缀醵紱]有讀過。甚至有很多都沒聽說過。而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的書,才是真正凝結人類智慧,能夠提升自己心智與認知的好書。 這幾本書,我在以前的文章里提及過。都是對我影響比較大的好書。也是值得反復閱讀的好書。 如果你還在尋找今年的書單,不妨先看看這幾本書。 參考文章: 上一篇文章: ![]() 愛積累的磊 向他人學,與自己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