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譯文、賞析 / 嚴勇、音頻 / 張佳
漫漫人生旅途,不就如同“我”腳下悠悠的路,不走到終點,誰又能知道哪一條路是對的呢?走至溪邊,放下韁繩,傾聽那潺潺溪水聲。
如今的新舊黨爭,就像無用之材害怕搜林之斧;就像疲憊戰馬希望聽到收兵號令。 細雨足夠多時,可以帶給茶農喜悅;亂山足夠深時,可以出現官員清廉。 人這一輩子會遇到多少岔路口呢?試著向桑田耕作的農民問問看。 委:舍棄,這里是放下之意。 轡(pèi):韁繩。 散材:原指因無用而享天年的樹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養性、不為世用之人。卷旆(pèi)鉦:收兵的號令。古代旗末端狀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旌旗。 耦耕:二人并耕,這里指耕地之人。 這首詩最絕妙之處在于讀懂“人間岐路知多少”這一句。人這一輩子會遇到多少岔路口呢?想必每個人都會遭遇很多次,對于人生道路的岔路口尤其難以抉擇,因為會決定你今后不同的人生方向。38歲的蘇軾,被貶杭州作通判(負責監督州郡長官)已經2年了。這2年來,蘇軾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到底是繼續官場爭斗,還是置身官場爭斗之外。寫下這首詩時,其實蘇軾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也就是不管仕途怎樣,不管官場怎樣,我只要做好自己的分內事就行。所謂,“為官一方,造福一方”。至于官場上的爾虞我詐,就不想參加了?!霸囅蛏L飭栺罡?,就是思想斗爭之后給出的答案,也是“溪邊委轡聽溪聲”聽出的道道。“散材畏見搜林斧,疲馬思聞卷旆鉦?!鳖h聯是說,如今的新舊黨爭,就像無用之材害怕搜林之斧;就像疲憊戰馬希望聽到收兵號令。詩人擔憂,在新舊黨爭之下,人才豈能得以任用?如果不停止,一定會對國家造成重大損失。實際上,很多朝代都亡于黨爭,北宋滅亡也不例外。蘇軾即便看到了這一點,也是無可奈何的。所以,詩人開始有點消極,有點頹廢。他說“細雨足時茶戶喜,亂山深處長官清?!币馑际?,細雨足夠多時,可以帶給茶農喜悅;亂山足夠深時,可以出現官員清廉。不如,躲進自己的一方天地,給百姓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情。至于其他的官場斗爭就不去參與了吧。值得欣慰的是,在詩人失意的人生路上,有朝云點撥了他。他問朝云,我這肚子里裝的是啥?本以為朝云會夸他“滿腹經綸”。朝云卻回答他說,“學士一肚皮不入時宜。”(宋代費袞《梁溪漫志·侍兒對東坡語》)朝云可謂真懂蘇軾,一語道破他屢遭貶謫的根本原因。此后的蘇軾最終還是沒能舍棄自己的才華,選擇繼續留在官場,才導致6年后“烏臺詩案”打入死牢。如果蘇軾早知道這個結果,想必他一定愿意在杭州通判任上,哪也不去?;蚴菍W陶淵明隱居杭州,人生一定快樂多于不幸吧。回過頭來看首句,“身世悠悠我此行”,才知道他話里的含義。漫漫人生旅途,不就如同“我”腳下悠悠的路,不走到終點,誰又能知道哪一條路是對的呢?即便“試向桑田問耦耕”,也是不能回答的啊。遇見是緣,點亮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