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風后遺癥七診時,我鎮肝熄風湯合旋覆花代赭石湯合二陳湯加桃紅,高血壓降了,雙手能玩手機了,走路穩了,四肢暖了。方藥如下: 二,辯證降轉氨酶-- 風濕痹證,病程長,痼寒深,臨床治療首分虛實。寒痹實證以外寒為主,虛證為陽虛感寒所致。 對于實證,在上部者,余首選葛根湯,在下部對于虛證者,首選獨活寄生湯。 獨活寄生湯出自于《備急千金要方》,此方是在肝腎虧虛、氣血兩虧的基礎上感受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 從藥物組成來看,有當歸、桂枝、細辛。與《傷寒論》中的當歸四逆湯相對應,但正虛更加明顯,故合用四物湯、四君子湯。 在臨床中使用獨活寄生湯時,效果往往不滿意,余細思之,方中以獨活為君,辛通走下,直通膀胱經脈,以祛風通絡止痛。 余之體會,獨活小劑量散風祛濕,大劑量才能止痛,特別是疼痛難忍伴舌苔厚膩者,可以加重獨活劑量從10g,到30g,最大量60g,止痛效果尤佳。 獨活還可以止癢,凡婦科陰部瘙癢者皆加獨活,一般與蛇床子配伍止癢很快,取其風能勝濕之效。 獨活亦能止瀉。《醫門法律》載活人敗毒散治療痢疾初期,或表邪內陷引起的腹瀉、膿血便,同時伴有惡寒發熱等表證,此法稱為逆流挽舟法。 方中以風藥羌活、獨活為主宰,一方面能驅邪外出,一方面能宣通氣機,一方面能升舉陽氣,一方面風能勝濕。 故在臨床中對于輕度腹瀉者可以采用獨活1g、羌活1g、蘇葉3g、車前子6g 煎服。 獨活還可定眩。民間有一驗方,凡眩暈諸藥不效者,可用獨活10g、瘦豬肉100g 煎好,吃肉喝湯。 此四法,余臨床使用,屢用屢效。 【醫案分享】 馬某,男,44 歲。2019 年4 月6 日初診。 主訴:腰痛腿麻1 月余。 病史:患者1 月前因為外傷后腰痛,1 周后左下肢麻木,活動受限,在某醫院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給予針灸治療,效果不佳,遂來余處求診。 刻診:腰痛不適,左腿麻木,舌紫暗苔薄,脈細澀。 辨證:瘀血阻滯。 方藥:身痛逐瘀湯加味。 獨活15g,桃仁6g,當歸6g,川芎6g,五靈脂10g,秦艽6g,香附6g,桂枝6g,地龍6g,沒藥3g,牛膝6g,羌活2g,酸棗仁20g,延胡索10g,甘草6g,生姜5g,紅棗6 枚。14 劑。 二診:藥后腰部無疼痛,左腿麻木好轉,上方加木瓜10g、白芥子20g,鞏固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