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正不阿彭明治張朔夫 常寧民間文藝 2022-04-18 00:00 ![]() 彭明治中將(1905—1993)
1924年進入黃埔軍校教導團教導大隊學習,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由周恩來同志寫信介紹參加我黨的第一支武裝——葉挺獨立團;北伐時期,參加黃埔學生軍的兩次東征和汀泗橋、賀勝橋、 武昌之戰,戰斗中總是沖鋒在前,綽號“不惜命排長”;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任第25師代理連長,跟隨朱德、陳毅南下廣東,在著名的三河壩戰斗中負傷,與部隊和黨失去聯系; 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重新入黨,在2萬5千里長征中一直擔任先頭部隊,渡烏江,攻瀘定橋;1937年參加平型關戰役,抗日8年,從華北打到華中,“姓字猶叫敵膽寒”;1947年指揮了我軍在東北戰場上的第一場勝仗——著名的秀水河子殲滅戰,旅長指揮師長,敢違林彪將令獲大捷;在解放戰爭中帶領部隊從東北打到廣西,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新中國成立后,他又是第一批將軍大使,諸多的第一,在各位將軍之中,極其少見。他,就是開國中將彭明治。 ![]() 黃埔軍校資料圖
![]() 南昌起義油畫(1927.8.1)
去問父親,父親笑著說,這里是有故事的:1959年在中南海紫光閣開會批判某軍隊領導干部,過去一些為這位領導所器重的同志來找父親,和父親說,這位領導干部一貫對父親不公,1944 年中共中央命令彭明治任新四軍三師副師長,命令被他壓下了,沒有公布,理由是父親身體不好。 如若不是壓下命令,評銜時就會是上將了。因此,這個會上,老彭你可要發言等等,一再鼓動父親發言揭發批判。父親淡淡地說:'在這么嚴肅的會上,講我個人的事不太好吧。’他們無可奈何地走了,父親還說:'其實,如果不是他們告訴我,我到現在也不知道這回事。他們當時是參謀長,是主任,那時不和我說,1959年才和我說,是知道過去我們互相有些意見,想讓我出面批。其實,一起出生入死幾十年,大家彼此都很熟悉,那不是落井下石么?’” ![]() 彭明治任命通知(1950年)
![]() 紀錄片《外交風云》劇照
![]() 彭明治大使在波蘭(1951年)
有不少文章說父親是黃埔一期生,包括海外的詞典中對父親的介紹也是這樣寫的。可是,父親卻說自己不是黃埔的一期生,當時參加的是黃埔的軍士教導團。80年代,黃埔同學會讓他填表,他就是不填。他也不認為黃埔一期有什么了不起,他說一期實際上連一本步兵操典都沒讀完,就去東征了,主要靠實戰。他告訴我,在紅軍時有很長一段時間,上過黃埔就像參加過國民黨反動派一樣,像主席、總理、朱總司令他們當然是知道的,但下面是不知道的,往往對黃埔出身的存有偏見。 現在又把黃埔生吹到天上去了,其實都不對。黃埔出來的有革命的,也有反革命的,有能打仗的,也有草包,不可一概而論。 他又說:'老說林彪是黃埔出來的,其實林彪知不知道黃埔在哪里還是個問題,因為四期的學習地點已經不是在廣州黃埔了。’父親作為東北我軍第一場勝仗——秀水河子殲滅戰的前敵總指揮,對這一戰斗最有發言權。 他對某些部門由于林彪的自我毀滅而對這場戰斗的否定很不以為然。關于這場戰斗的過程父親有過專文,在此不做贅述。但是,在“九.一三”之前,某軍事科研單位就為這一戰斗情況請父親講過多次。父親說,“文革”前又是沙盤作業,又是拍軍事教學片,把這一戰斗說成林彪指揮的范例,主要是為了論證“一點兩面”戰術的創造性。 1974 年輕批判林彪時,為了證明“一點兩面” 的戰術原則是違背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這個單位多次來人了解情況,想把這一戰斗定為擊潰戰,以便說明林彪是一貫反對毛主席的殲滅戰思想。父親根據當時情況,堅持認為是殲滅戰,并且請當年參加戰斗的旅(師)團領導討論這一問題,闡明自己的觀點。后來這個單位的材料上接受了這一提法,但加了一句,叫作在廣大指戰員的抵制下,這一戰 都打成了殲滅戰。父親后來講起此事,還很不以為然,認為人在臺上時,把一個“規模不大意義大”的戰斗在軍事上說得了不得,人倒臺了,又要把殲滅戰說成是擊潰戰,以證明這個人從前就是錯的。實在是對歷史的褻瀆,對烈士們的不恭。打仗時,指揮員都是根據當時的情況來下決心,作判斷,誰還記得那么多條條本本。” ![]() 彭明治故居 郭興成/攝 文:張朔夫 攝影:郭興成 本期責任編輯:周素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