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玉山 漢惠帝只當了七年皇帝,年紀輕輕就死了。漢惠帝是呂后唯一的兒子,英年早逝,當母親的應該萬分悲痛才對。可是,在漢惠帝葬禮上,呂后卻是干哭不掉淚。她在想:皇帝死了,這塊金字招牌沒有了,她該怎樣號令天下?群臣是否順從呢?這是頭等大事,要比喪子之痛重要。 張良的兒子張辟強,只有十五歲,在宮里當侍中,他看穿了呂后心思,就建議丞相陳平,讓呂家人掌管軍隊,入朝為官,這樣,呂后安心,大臣們也能自保。陳平本是圓滑之人,趕緊奏請呂后,讓呂后的侄子們統領了軍隊。呂后具有政治才干,深知軍權的極端重要性,見軍權落到自家人手里,這才大放悲聲,淚如雨下。 有了軍權,呂后的腰桿子硬起來了,開始實施她的計劃。漢惠帝死后,劉邦還有五個健在的兒子,是可以繼承皇位的,但那就意味著呂后會大權旁落,這是萬萬不行的。呂后有辦法,她從漢惠帝與宮女生的孩子中抱來一個,說是皇后生的,由他繼承了皇位,被稱為前少帝,并且殺掉了孩子的親生母親。 沒想到,這孩子稍微懂點事以后,知道母親被殺,十分生氣,說:“太后怎么能殺我母親呢?我長大以后,一定要報仇”。真是童言無忌。呂后聽說了,嚇了一跳,趕緊把他毒死了。 呂后又抱來一個孩子當皇帝,被稱為后少帝。像廢立皇帝這樣天大的事,全憑呂后一句話。群臣不僅不敢反對,反而異口同聲地說:“太后這是為國家考慮的,臣等俯首奉詔”。 皇帝太小,不能理政,呂后直接臨朝,代替皇帝發號施令,被稱為臨朝稱制。呂后是中國歷史上女性臨朝稱制第一人,雖無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所以,《史記》和《漢書》在帝王傳記中,都把呂后列入其中。 呂后在執政期間,還是有不少德政的。由于多年戰亂,民不聊生,西漢初年經濟凋零。劉邦貴為皇帝,想找四匹同樣毛色的馬拉車,都找不到。有的大臣沒有馬,只能坐牛車上朝。呂后時期,實行與民休息的國策,無為而治,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和發展生產。呂后提倡勤儉建國,治理鋪張浪費。 呂后還下令減少田租,鼓勵農耕。這個時期,盡管宮廷斗爭十分激烈,但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班固在《漢書》中這樣評價:“高后以婦女主持朝政,不出宮門而天下安泰,刑罰少用,人民從事耕種,衣食豐足”。 呂后權傾朝野,掌控天下,唯我獨尊,感到心滿意足。但是,她還想讓姓呂的娘家人都尊貴起來。要想尊貴,除了皇帝以外,就是王侯了。可是,劉邦曾經有過“白馬盟誓”,不是姓劉的不能封王,這可是個不小的障礙。 呂后去找右丞相王陵商量。王陵果然“迂愚剛直”,一聽要封呂氏為王,立刻激烈反對,說:“那不行。先帝曾經殺馬立誓,非劉姓不得封王,誰違背了,天下共誅之。”王陵理直氣壯,呂后無話可說,但心里十分惱怒。 呂后又去找陳平周勃商議,他倆知道呂后想干的事情,是攔不住的,就順著她說:“當時是先帝做天子,自然要封劉氏子弟;如今是您代行天子之職,當然可以封呂氏為王了。”呂后大喜。 王陵聽說以后,很氣憤,紅著臉責備他倆,說:“先帝盟誓的時候,你們都在場,如今卻違背誓約,迎合太后心愿,縱容她的私欲,死后有何面目去見先帝?” 陳平周勃笑著說:“丞相不要生氣。您敢于當面反駁,據理力爭,我們都很佩服,在這方面,我們確實不如您。然而,保全大漢天下,安定劉氏后代,您可能不如我們。”聽他倆這么一說,王陵寬心了一些。不久,王陵被呂后免除職務,回沛縣老家去了。陳平當上了右丞相。 呂后清除了障礙,開始封王了。呂后還是很講策略的,她先追封哥哥呂澤為悼武王。呂澤很早就跟隨劉邦打天下,屢立戰功,被劉邦封侯,此時已經病故。封一個死人,明顯是投石問路。這樣做,實際上是想打破“白馬盟誓”的束縛,看看大臣們有什么反應。結果大臣們沒有反應,呂后放心了,開始肆無忌憚地大封呂姓王。 呂后首先封的,是侄子呂臺,呂臺是呂澤的兒子。呂后見齊國郡多,齊王劉肥已死,劉肥的兒子劉襄當齊王,比較年輕,就硬從齊國拿出了濟南郡,改成呂國,讓呂臺當呂王。呂臺死后,他的兒子呂嘉繼續當呂王。 劉如意死后,趙王空缺,呂后便把劉邦的第六子、淮陽王劉友改封為趙王,并指定呂氏之女當王后。劉友不喜歡呂氏,呂氏就到呂后面前告惡狀,說劉友說過:“姓呂的怎么能當王呢?太后死了以后,我一定殺了他們”。呂后大怒,立即把劉友抓起來囚禁,把他活活餓死了。 劉友死后,呂后把劉邦第五子、梁王劉恢改封為趙王,空出來的梁王位置,就由侄子呂產頂替了。呂產也是呂澤的兒子,呂后對他很器重,讓他主持朝政。 劉恢死了以后,趙王位置又空出來了,呂后干脆封另一個侄子呂祿直接當趙王。呂祿是呂后二哥呂釋之的兒子,呂后對呂祿也很器重,讓他掌握軍權。呂釋之也被呂后追封為趙昭王。 呂后封呂姓王上了癮,她殺一個劉姓王,就封一個呂姓王代替。劉邦第八子燕王劉建,沒等呂后去殺,自己先死了。劉建有個兒子,理應繼承王位,呂后卻派人把他殺了,封侄孫呂通為燕王。 呂后除了封呂姓王以外,與自己關系密切的,也被封王。她封女婿張敖的兒子為魯王,封妹妹呂媭的女婿劉澤為瑯琊王。瑯琊本來是齊國的一個郡,呂后硬奪了過來。齊國連失兩郡,加上劉肥獻給魯元公主的那個郡,一半土地沒有了。齊王劉襄非常不滿,呂后死后,他第一個起兵反呂。 呂后除了封呂姓王以外,還封了一大批呂姓侯,朝中重要官職,也都由呂氏擔任。另外,沾親帶故的也封了不少,連呂后的家奴都被封侯,而且還當上了不會理政的左丞相。一時間,呂氏家族成為天下最顯赫的家族,家家興高采烈,人人得意洋洋。 呂氏家族強盛,劉氏家族受壓,劉氏自然心中憤恨,但懾于呂后淫威,也無可奈何。劉邦的長子劉肥,一生窩囊,卻生了一個厲害的兒子,叫劉章。劉章娶了呂祿的女兒為妻,成了呂后的侄孫女婿。夫妻倆關系很好,因而呂后對劉章也不錯,封他為朱虛侯。 劉章卻在心里怨恨呂氏,為劉氏鳴不平。有一次,劉章侍奉呂后飲宴,呂后讓他當酒監。劉章說:“臣是武將的后代,請允許我按軍法行酒令。”呂后答應了。酒興正濃的時候,劉章請求唱耕田歌助興。呂后笑道:“你生下來就是王子,怎么會知道種田的事呢?” 劉章正言回答說:“臣知道,種田就要深耕密種,留苗稀疏,不是同類,堅決鏟除。”呂后聽了,感覺似乎話里有話,沉默不語,琢磨了好半天。 酒宴進行當中,有個呂家人離席走了,劉章追上去把他殺掉,回來稟報呂后說:“此人逃席,臣按軍法把他斬了。”呂后和眾人都大吃一驚,但既然同意他按軍法行事,也就無法治他的罪了。此后,呂家人都懼怕劉章。 呂后拼命培植呂家勢力,侄子們稱王掌權,七大姑八大姨的封侯升官,劉氏江山變成了呂家天下。呂后認為,重用呂家人,既能鞏固自己的統治,又能給家族帶來了富貴。但沒有想到的是,呂氏族人少德無才,不能成事,致使富貴轉換成了禍殃,呂后一死,呂氏家族就遭受了滅門之災。 公元前180年,呂后得了重病,感覺活不長了。呂后心里很清楚,劉家人肯定心懷不滿,大臣們也未必心服。于是,她臨終前做了精心安排,任命呂產為相國,統領南軍;任命呂祿為上將軍,統領北軍。南北兩軍是兵力最強的部隊,負責保衛京師。這樣,朝廷大權和軍權,皆在二人手中,可保呂氏家族無憂。 呂后在咽氣之前,仍然有些不放心,再三叮囑呂產、呂祿說:“我死以后,你們千萬不要去送葬,一定要待在軍營里,牢牢掌握著軍隊。” 可惜,兩個侄子都是平庸之輩,根本不配擔當重任。 呂后一死,劉章就開始行動了。他派人去齊國告訴哥哥劉襄,讓劉襄領兵西征,攻入長安,誅滅呂氏,他在京城作內應,事成之后,劉襄當皇帝。 齊王劉襄立即率軍西征,發出檄文說:“高祖征戰一生,取得天下。太后專權,擅殺劉氏子孫,又違背高祖誓約,大封呂氏為王。如今太后去世,皇帝年幼不能理事,諸呂圖謀造反,漢家朝廷十分危急。我率軍西征,是要誅殺那些不該當王的人。” 呂產、呂祿得到消息,慌了手腳。他們雖然身為相國和上將軍,卻能力平庸,更不會領兵打仗,只好請老將軍灌嬰率軍出征,阻擊齊兵。 灌嬰是劉邦起義時的老部下,跟隨劉邦征戰一生,智勇雙全,戰功累累。漢朝建立之初,他就被封侯,如今仍然是個侯,而呂氏那些無功無能之輩,都被封王了,他能夠服氣,甘心聽從他們驅使嗎?再說,灌嬰與劉家關系密切,怎么會幫助呂氏打劉氏呢?這事用腳趾頭都能想得出來,呂產他們卻愚笨的沒有想到。 果然,灌嬰領兵走到滎陽,就駐扎下來,公開反呂,并派人通知齊王,說有他這支部隊,誅滅呂氏足夠了,阻止齊軍繼續西進。灌嬰感覺齊王有野心,他如果領兵進入京城,恐怕生亂。齊王沒有西進的理由了,只好返回齊國邊界,等待觀望。 此時,陳平、周勃見時機一到,立即密謀,想奪取軍權,誅殺諸呂,恢復劉氏天下。呂產、呂祿統領的南北兩軍,是護衛京都的精銳之師。周勃雖然身為太尉,但實際上沒有兵權,沒有印信也不能進入兩軍。 陳平設計,說服了呂祿的好朋友酈寄。酈寄幫助陳平,哄騙呂祿,說眼下形勢危急,只有把將軍印信歸還太尉,自己回到封國,才能免禍。 呂祿見灌嬰率軍即將殺來,早已內心恐懼,六神無主,就聽信了酈寄的話,乖乖地把他統領的北軍交給了周勃。 呂后的妹妹呂媭聽說以后,大罵呂祿愚蠢,并把家里的珠玉寶器扔到地上,說:“這都是別人的東西了。”呂媭一邊大罵,一邊大哭,她很清楚,只要交出軍權,呂氏馬上就會完蛋。呂媭確有見識,比呂家男人強多了。呂氏家族是陰盛陽衰。 周勃接受了呂祿印信,進入北軍,集合將士,譴責呂氏罪行,要求擁護劉氏的袒露左臂,擁護呂氏的袒露右臂。周勃在軍中有很高的威望,所有將士都袒露出左臂。周勃統領了北軍,準備攻擊呂產。 呂產仍然統領著南軍,但此時他沒在軍中,而是跑到小皇帝那里去了,不料正好撞見了劉章。原來劉章聽說周勃掌握了北軍,就跑去協助他。周勃給了劉章一千士兵,讓他去看護小皇帝,防止呂氏劫持。劉章見到呂產,當然不肯放過,馬上領兵攻擊。呂產帶的人不是對手,紛紛潰散逃命。呂產藏到廁所里,被劉章搜出,一刀砍了。呂產一死,南軍也歸周勃統領了。 呂產和呂祿,真是愚蠢至極,呂后臨終時囑咐他們的話,竟然一點兒也沒有聽進去。呂氏勢力不堪一擊,沒等灌嬰率軍來到,就被陳平周勃輕而易舉地解決了。 陳平周勃控制了京都,隨即派人分頭把呂氏的男女老幼全部抓來,一律殺死。呂祿被斬首,呂媭用鞭杖活活打死。然后,派兵到呂氏為王的諸侯國,將呂家人統統殺掉。此時的呂氏,是家家遭殃滅門,人人痛哭流涕,與之前的歡樂形成了巨大反差。顯赫一時的呂氏家族,頓時灰飛煙滅。 誅滅呂氏家族以后,群臣商議,說:“呂后立的那個小皇帝,不是劉氏后代,是呂后抱來別人的孩子冒充的,必須廢掉。”當時,劉邦的兒子,只剩下四子劉恒和七子劉長,而劉長是呂后養大的,自然不能讓他繼位。于是,群臣擁立劉恒當了皇帝,就是漢文帝。 呂氏家族的興亡告誡人們:輕松得來的榮華富貴,是禍不是福。呂后為了鞏固統治,培植自己的勢力,是可以理解的,但她違背常理,大封呂氏為王,而呂家人又德不配位,所以不能長久。古人有句名言,叫做“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倫常乖舛,立見消亡”,是應該引以為戒的。 呂氏勢力被鏟除以后,西漢歷史進入了漢文帝時期。漢文帝并沒有當皇帝的想法,但命運卻偏偏把他推上了皇位。請看《新視角讀(漢書)》之二十八,天上掉下皇位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