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臨淄區朱臺鎮陳營村村民劉慶友有份材料需要鎮政府審批、蓋章,但他并沒有跑去鎮里,而是在家拿出手機,打開釘釘APP“你'釘’我辦”功能,足不出戶就順利完成了材料提交和程序審批。“現在開證明,不用為了蓋章一趟一趟地跑了,遠程就能辦好,非常方便。”劉慶友高興地對記者說。 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各級網信部門重點推進的工作之一。近年來,臨淄區立足新時代農情,圍繞推進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深度融合,不斷提升數字農業生產能力,助力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朱臺鎮積極推進數字鄉村建設,首期建成5G基站20座,在全省率先實現鎮域5G信號全覆蓋、千兆寬帶全接入,采集入庫全鎮33個村、126個村組、10799戶數據信息,全鎮初步實現“一朵云”“千兆網”“萬物聯”。 “我們積極打造'積分管理’'云公章’'老年關懷’等應用場景,將云平臺與'一網三聯’文明實踐、美在家庭等工作有機融合,為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數字支撐。”朱臺鎮黨委書記吳雪江表示。 隨著臨淄區各鎮辦在健全基建、搭建數字化平臺基礎上,不斷推進數字技術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像劉慶友這樣享受到數字化發展成果的普通百姓越來越多。 “生活真是不一樣了,以前要自己找人,還得自己出運費,現在手機一點,垃圾就被運走了。”鳳凰鎮九仙村村民王海云感慨道,之前清理了家門口的一棵梧桐樹,剩下來一大堆樹枝雜葉,她通過“智慧鳳凰”小程序用手機拍下了門口樹枝的照片,然后預約了“垃圾回收”,當天保潔人員就上門把樹枝運走了。 為提升村莊治理效率,使服務更加精準化、智能化、精細化,鳳凰鎮開發了“智慧鳳凰”智能管理系統,開通“垃圾回收”板塊,建立垃圾收集電子地圖,村民通過手機可提報垃圾種類、地點、期待收集的時間,鎮環衛所實時收到村民的收集預約,然后推送給第三方公司在預定時間進行上門收集,打造了村民就地分類——在線預約第三方公司上門回收——發電廠等循環利用的全流程閉環垃圾處理體系。 數字化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讓新農村建設更加科學、更加便捷、更加實惠。在金山鎮馮家村,村里投資十多萬元為70歲以上老人發放健康手環,手環具有智能呼叫、實時定位、監測心率等功能,通過數字化讓老年人健康更有保障。 “手環附加了三個電話號碼,像生病、摔傷等特殊情況,只要按一個鈕,這三個電話就循環撥打,確保家人親屬第一時間知道老人遇到了緊急情況,以便進行及時救助。”金山鎮馮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篤華說。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4月9日上午9點,臨淄區稷下街道高婁村第四屆梨花節拉開帷幕。根據疫情防控政策有關要求,本次梨花節以云直播的形式展示盛開的梨花,網民通過網絡欣賞花海美景,吸引了5000余人次觀看。 “因為疫情沒法讓游客來參觀,但通過直播反而讓更多人知道了我們的產品,宣傳效果比以往更好了。相信通過互聯網渠道,我們村農產品和產業發展將會更上一層樓。”高婁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孫愛華說。 目前,臨淄區數字鄉村建設正向縱深發展,深入推進智慧人社、智慧養老、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多行業應用體系建設,厚植數字民生,著力打造“活力宜居、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豐富鄉村治理的數字“內涵”。 責任編輯:姜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