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與主治】 解毒,除熱,利水。用于煩渴,咽喉腫痛,失眠,燙火傷。 【性味與歸經(jīng)】 涼,甘。歸脾、胃、大腸經(jīng)。 【用法與用量】 適量。 【飲食禁忌】 (1)未經(jīng)處理不宜生用:黃瓜在生產(chǎn)和運輸過程中容易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市售黃瓜,80%左右?guī)в写竽c桿菌,還能經(jīng)常查到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和蛔蟲卵。生食是多數(shù)人的習(xí)慣,若生食未經(jīng)妥善處理的黃瓜,很容易導(dǎo)致腸道疾病,出現(xiàn)腹痛、腹瀉等癥狀。 (2)不宜棄汁制飯食用:黃瓜的很大一部分營養(yǎng)成分存在于汁液中,棄汁制飯可丟失大量水溶性的營養(yǎng)成分,使?fàn)I養(yǎng)價值降低。 (3)不宜多食偏食:黃瓜屬低營養(yǎng)的食品,鮮黃瓜中含有一種丙醇二酸,可以抑制糖尖物質(zhì)轉(zhuǎn)變?yōu)橹荆哂袦p肥作用,但也克伐正氣,多食偏食,可使氣血虧虛,老人、虛人、久病之人及孕婦更不宜食多食。 (4)不宜加堿或高熱煮后食用:黃瓜生食經(jīng)適當(dāng)?shù)膬艋幚頎I養(yǎng)成分損失最少,食用最為適宜,爆炒亦可,加堿或高熱者食則會大量地破壞黃瓜所含的維生素成分,故不宜食用。 (5)不宜和辣椒、菠菜同食:辣椒、菠菜和黃瓜同食,所含的維生素會被黃瓜中的維生素分解酶破壞掉,使?fàn)I養(yǎng)降低。 (6)不宜與花菜、小白菜、西紅柿、柑橘同食:可降低營養(yǎng)價值。 【藥用驗方】 (1)四肢浮腫:老黃瓜皮50克,加水2碗,煎至1碗,每日2~3次,連服,或黃瓜1個破開,以醋煮一半,水煎一半,至爛,合并一處,空心食下。 (2)黃疸:黃瓜皮水煎服,1日3次。 (3)燙傷:老黃瓜種取瓤入瓶中,埋于地下化成水后涂患處。 (4)治小兒熱痢:嫩黃瓜同蜜食十余枚。(《海上名方》) (5)治咽喉腫痛:老黃瓜一枚,去子,入硝填滿,陰干為末。每以少許吹之。(《醫(yī)林集要》) (6)治跌打瘡焮腫:六月取黃瓜入瓷瓶中,水浸之。每以水掃于瘡上。(《醫(yī)林集要》) (7)治火眼赤痛:五月取老黃瓜一條,上開小孔,去瓤,入芒硝令滿,懸陰處,待硝透出刮下,留點眼。(《壽城神方》) (8)皮膚保健:黃瓜磨成泥狀,用紗布濾去汁,滴一點檸檬汁和2匙面粉于黃瓜汁內(nèi),攪勻,涂于面部,約10~20分鐘后洗去,用于治曬太陽皮膚粗糙。或?qū)ⅫS瓜根上端50厘米處切斷,把切口插入瓶中過夜,收集滴存黃瓜水也可用。 (9)湯火灼傷:五月收黃瓜入瓶內(nèi),封好,掛于檐下,待有汁后取水涂敷傷處。 (10)小兒風(fēng)熱腹瀉、濕熱痢疾:黃瓜葉一大把,擠汁兌開水加白糖服。 (11)噤口痢:黃瓜根搗爛貼肚臍上,或黃瓜藤燒灰存性,香油調(diào)敷臍上。 (12)高血壓:黃瓜藤制成流浸膏或片劑服。或鮮瓜藤加水煎服。 (13)痱子:鮮黃瓜切片擦患處。 (14)蜂蜇傷:老黃瓜涂患處,每日數(shù)次,可止疼消腫。 (15)白癜風(fēng):鮮黃瓜搗碎取汁,加硼砂粉末調(diào)和,每日3次涂患處。 (16)產(chǎn)后腹痛、風(fēng)搐:黃瓜藤陰干,水煎服。 (17)小兒疳積:黃瓜250克,豆腐500克,加水煮,飲湯吃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