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孫鳳平,葛國嵐 鄭州市兒童醫院,河南省鄭州市優勝北路256號,450053) 關鍵詞]失眠;名醫經驗;唐宋 唐宋940一),河南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第四、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臨床、教學工作40余年,擅長治療慢性腹瀉、頭痛、婦科雜病、失眠等疑難雜癥,臨證經驗豐富,用藥多效如桴鼓。 河南中醫藥大學唐宋教授治療失眠,既崇古溯今,汲各家所長,又觀點獨特,用藥靈活,具有“證分虛實、方兼標本”的辨治特點。唐老師強調,失眠有虛證、實證、虛實夾雜之不同。虛證者,有氣虛、血虛、陰虛之別,或諸虛之癥共存;實證者,有痰飲、濕阻臨證須把握整體。 唐宋論治失眠經驗 失眠一癥以虛實 1/4 ]失眠;名醫經驗;唐宋 唐宋940一),河南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第 四、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臨床、教學工作40余年,擅長治療慢性腹瀉、頭痛、婦科雜病、失眠等疑難雜癥,臨證經驗豐富,用藥多效如桴鼓。 河南中醫藥大學唐宋教授治療失眠,既崇古溯今,汲各家所長,又觀點獨特,用藥靈活,具有“證分虛實、方兼標本”的辨治特點。唐老師強調,失眠有虛證、實證、虛實夾雜之不同。虛證者,有氣虛、血虛、陰虛之別,或諸虛之癥共存;實證者,有痰飲、濕阻、實熱、氣滯、血瘀之異,或不同實邪夾雜而患;虛實夾雜者,乃氣虛、陰虛、血虛,心神失養,兼有邪擾心神,心神不藏。以下分而述之。 1失眠虛證 失眠虛證,有氣虛、血虛、陰虛之別。氣虛失于固攝,血虛不能養心,陰虛陽不入陰,皆可致心神失養、心神不藏而失眠,臨床中三者常夾雜存在,表現為氣血不足、陰血虧虛或氣陰虧虛等。 治療虛證失眠,唐老師常補虛、安神并重。 氣虛者,多以四君子湯加味;陰血不足者,多以天王補心丹化裁;肝血不足、虛熱擾神者,多以酸棗仁湯化裁;氣血不足者,多以八珍湯、歸脾湯化裁。氣陰不足、精神恍惚、悲傷欲哭者,多以甘麥大加味。 諸如酸棗仁、柏子仁、遠志、龍骨、牡蠣、合歡皮、夜交藤等安神之品,黃芪、茯苓、黨參、白術、炙甘草等補氣之品,生地黃、麥冬、玄參、沙參、太子參、知母等滋陰之品,當歸、白芍、熟地黃、黃精、栒杞子等補血之味,皆為臨證常用之藥。 1.1氣血不足證驗案 患者,女,60歲,2014年3月19日初診。自訴失眠3個月余,不易入睡,多夢,每晚睡眠約4小時,伴有耳鳴、頭懵、畏寒、乏力,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細。方以 歸脾湯化裁: 當歸15 g ,黃芪30g,黨參15g,茯苓12 g ,麩炒白術12 g ,遠志10g,酸棗仁30g,龍眼肉12 g ,木香6g,夜交藤15g,天麻6g,北柴胡6g,炙甘草6g。7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2014年3月26日二診:藥后病情明顯好轉,入睡較易,每晚睡眠6小時。仍多夢,舌質淡紅,脈細。以初診方加太子參 15 g 。7劑,用法同前,以鞏固療效。 按:患者證屬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氣虛心神失于藏攝,血虛神明無以斂養,故而或難以入睡,或眠中多夢。氣虛清陽失充,血虛清竅失濡,故而頭懵、耳鳴;正氣不足則乏力,機體失于溫煦則怕冷。舌質淡紅多為正常舌象或氣血不足之象,脈弦細乃土壅肝郁之象。方以歸脾湯化裁,標本顧。方中黃芪、黨參、茯苓、炒白術、太子參補氣以健脾,當歸、龍眼肉養血以補心,酸棗仁、遠志、夜交藤安神以助寐,木香醒脾以助運,天麻止眩,柴胡疏肝。 患者,女,47歲,2014年4月12日初診。自醒,訴失眠6個月余,不易入睡,多夢,易醒,每晚睡口干眠4~5小時,伴有乏力、易煩躁,舌質紅、少苔,紫,脈弦細。方以 酸棗仁湯加味:酸棗仁30g,當歸15g,茯神15g,知母15g,川芎9g,黃芪30g遠志15g,龍眼肉12g,合歡皮15g,夜交藤15g苦等生地黃15g,炙甘草6g。 5劑,每日1劑,水煎早療效晚分服。2014年4月17日二診:患者病情好轉,入睡較易,每晚睡眠6~7小時,夢少。仍舌質紅、苔白,脈細。初診方原方繼服。7劑,用法同前。 2014年4月24日三診:患者每晚睡眠7~8小時,血活夢少,安睡不易醒。舌質淡紅、苔白,脈細。仍以寐, 初診方繼服5劑,用法同前,鞏固療效。 按:患者證屬肝血不足,心神失養。血虛不能安神 安養心神則失眠、多夢,不能養氣則乏力;血不養藥后肝、肝氣不舒則煩躁易怒。舌脈亦為血虛之象。方二診中酸棗仁湯補養肝血、除煩安神,增黃芪補氣以助二診生血,龍眼肉補氣血、安心神,夜交藤、合歡皮收避免斂安神,生地黃清虛熱以助安神。二診、三診時患者失眠逐漸好轉,效不更方,以原方繼服。 2失眠實證 實邪滋擾,或氣滯,或血瘀,或實熱,或痰目眩 飲,或水濕,皆可阻礙氣血,阻滯經絡,導致臟腑丹梔失調,七情不安,擾亂心神而失眠。治療失眠實 證,唐老師遵崇“急則治其標”,以祛邪為先: 肝茯神郁氣滯者多以逍遙散、柴胡疏肝散化裁,理氣解郁以安神;肝經濕熱者多以龍膽瀉肝湯化裁,清肝熱、祛濕熱以安神;血瘀者多以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化裁,活血化瘀以安神;膽郁痰擾者多以黃連溫膽湯化裁,清膽化痰以安神。 2.1血瘀證驗案三診 患者,女,45歲,2013年5月26日初診。頑時。 固性失眠半年,不易入睡,易醒,每夜睡眠1小劑,時,偶有胸部脹滿、刺痛,面紫暗,舌質紫,脈調理澀。方以 血府逐瘀湯加味: 當歸15g,生地黃15g,桃仁9g,紅花9g,川芎9g,赤芍12g,枳殼10g,北柴胡9g,牛膝12g,桔梗10g,龍齒15g,遠志10g,陳皮10g,甘草6g。7劑,每日1血,劑,水煎早晚分服。2013年6月2日二診:患者脾補睡眠好轉,入睡較易,每晚睡眠約3小時,胸部脹血、滿、刺痛、面紫暗減輕,略有口干口苦,時有煩,每晚睡眠可達6小時,偶有胸部脹滿、刺痛、口干口苦、煩躁。自行停藥后,諸癥復發,舌質略紫,脈澀。仍以二診方調治。7劑,用法同前。 2013年6月23日四診:患者睡眠可,每晚睡眠6~7小時,煩躁時可現胸部脹滿、刺痛、口干口苦等癥。仍以二診方調治。5劑,用法同前。鞏固療效。囑合理飲食,調節情志。' 按:患者證屬心血瘀滯,心神失養。血行不暢、瘀滯于胸則胸脅脹滿、刺痛,血瘀則心神失濡而不藏,故以血府逐瘀湯化裁。方中桃紅四物湯養血活血,四逆散行氣散滯,增龍齒、遠志安神助 乃以寐,陳皮助桔梗散胸脅滯氣,甘草調和諸藥。二診患者睡眠好轉,現內熱之象,故增用黃連清熱兼助 不能安神,丹參、郁金活血以助安神。三診時患者自訴 不養藥后諸癥明顯減輕,自行停藥后諸癥復發,故仍以 萬二診方調治。四診時患者睡眠可,諸癥減輕,故以 以助二診原方調治以善后,且囑其調節飲食、情志,以避免誘因。 2.2肝郁化熱證驗案 患者,女,50歲,2013年12月13日初診。自訴失眠2個月余,不易入睡,易醒,每晚睡眠 3~4小時,伴有煩躁易怒,時有兩脅脹滿、頭痛 戈痰目眩,口咽干燥,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方以 莊腑丹梔逍遙散合柴胡疏肝散化裁:北柴胡12g,當歸15g,白芍15g,香附15g,川芎9g,陳皮10g茯神15g,白術12g,牡丹皮15g,梔子15g,黃連3g,丹參15g,酸棗仁30g,夜交藤15g,合歡皮15g。7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2013年12月20日二診:患者病情好轉,入睡較易,每晚睡眠6小時。舌質紅、苔白,脈弦略數。初診方加生地黃15 g 。6劑,用法同前。2013年12月27日三診:患者入睡較易,不易醒,每晚睡眠6~7小時。舌質稍紅,苔白,脈弦。仍以二診方繼服小劑,用法同前。囑調節情志,藥后可服丹梔逍遙丸調理。 按:患者證屬肝郁內熱,心神被擾,故治以疏肝理氣、清熱安神為主,兼以養心安神。方中柴胡、香附疏肝理氣,四物湯、丹參養肝陰、和肝血,牡丹皮、梔子、黃連清熱除煩,茯神、白術健脾補氣、兼安心神,陳皮理肝脾之氣,酸棗仁養肝血、安心神,夜交藤、合歡皮收斂心神。全方合 有煩用,疏肝清肝,兼以補氣養心安神,標本兼顧。二診時患者仍有陰虛內熱之象,故加生地黃以清熱涼 患者,女,40歲,2013年7月12日初診。主訴失眠2個月余,不易入睡,易醒,每晚睡眠3~茯 4小時,伴有口干口苦,時有膽怯易驚,煩躁不滕安,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方以黃連溫膽湯加 味:黃連6g,竹茹10g,枳實12 g ,法半夏10g;茯苓15g,陳皮15g,甘草6g,磁石15g,生龍骨眠 20g,生牡蠣20g,酸棗仁30g,合歡皮15g,夜交苔?藤15g。7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2013年 9g 7月21日二診:睡眠明顯好轉,每晚睡眠約6~7小時,諸癥減輕,大便略溏。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初診方黃連減至3g,繼服7劑,用法同前。 2013年7月28日三診:患者睡眠可,每晚睡眠 6~7小時,稍有口干口苦,遇事時稍膽怯易驚,陰稍口苦、煩躁。舌質稍紅、苔薄白,脈稍弦。仍以 二診方原方調治,繼服5劑,用法同前。 按:患者證屬肝郁痰熱,內擾心神。郁膽則膽怯易驚、口干口苦,痰熱擾神則不易入睡、多夢易質日醒。方中黃連溫膽湯清熱化痰、除濕利膽,增磁化老石、生龍骨、生牡蠣重鎮安神,酸棗仁養血安神,赭合歡皮、夜交藤解郁安神。二診患者睡眠明顯好龍1轉,然大便略溏,故黃連減半。三診患者睡眠可,酸余癥皆明顯減輕,故以原方繼服以鞏固療效。 3失眠虛實夾雜證診: 治療虛實夾雜證所致之失眠,唐老師常根據氣發地滯、濕熱、痰飲、血瘀等實邪之不同,參合血虛、月◇陰虛、氣虛之別,靈活選用祛邪、扶正、安神之稍品,治病求因,兼顧標本虛實。 如陰虛陽亢、上擾繼月心神者,多以鎮肝熄風湯化裁以滋陰潛陽,佐用棗仁、柏子仁、合歡皮、夜交藤、遠志等安神定志之品; 濕熱兼血虛者,多以龍膽瀉肝湯、黃連溫膽肝 湯、酸棗仁湯、四物湯化裁,清熱祛濕、養血安神膝并用; 血虛兼血瘀者,多以血府逐瘀湯、桃紅四五蠣湯、當歸補血湯化裁;氣血不足,痰濕內擾者,以二陳湯、歸脾湯化裁。 因患者體質、性格各有不同,飲食、環境等外故因復雜,故失眠一癥以虛實夾雜者居多,臨證須把輕,握整體,標本兼顧,選方用藥,以補虛瀉實,兼顧標本。 在祛除實邪的同時,尚須佐用生龍骨、生牡蠣、磁石、琥珀等品鎮心安神,酸棗仁、柏子仁、合歡皮、夜交藤等收斂心神,以獲桴鼓之效。 3.1陰血不足、胃熱內擾證驗案狀元 患者,男,40歲,2012年12月14日初診。 失眠2個月,不易入睡,多夢,易醒,每晚睡眠3~4小時,伴有口干、口苦,舌質紅、苔薄黃,脈細數。方以酸棗仁湯、清胃散化裁:酸棗仁30g茯神15g,川芎9g,知母15g,合歡皮15g,夜交藤15g,磁石15g,黃連6g,當歸12g,生地黃 15g,牡丹皮15g,升麻3g,甘草6g。7劑,每日 1劑,水煎早晚分服。2012年12月21日二診:失眠好轉,每晚6小時,口干、口苦減輕,舌質紅、苔薄白,脈弦細。初診方生地黃、牡丹皮各減至 9g。服用7劑后諸癥減輕。 按語:本案患者證屬虛實夾雜,既有陰血不 足,又有胃熱,故治以酸棗仁湯養陰血、除虛煩、安心神,清胃散清胃涼血,增合歡皮、夜交藤和血寧心以安神,磁石重鎮安神。二診患者睡眠好轉,陰虛內熱之象減輕,故減生地黃、牡丹皮用量。 3.2肝陰不足、肝陽上擾證 患者,男,36歲,2014年9月19日初診。失眠1個月,不易入睡,多夢,易醒,伴有頭暈。舌質暗、苔灰白,脈弦。方以鎮肝熄風湯合酸棗仁湯化裁:白芍20g,天冬30 g ,牛膝20 g ,麥芽20g;赭石30g,玄參30g,川棟子12g,茵陳30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合歡皮30g,夜交藤30g;酸棗仁30g,川芎12 g ,知母12 g ,甘草6g。7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2014年9月26日二診:自訴失眠好轉,每晚睡眠約5小時,自覺小便發熱、尿黃。舌質暗、苔白,脈弦數。初診方加生地黃15g,黃柏9g。7劑,用法同前。2014年10月2日三診:自訴每晚睡眠5~6小時,藥后大便稍溏。舌質稍暗、苔白,脈弦數。二診方減知母。繼服7劑,用法同前。囑患者調理情志。 按語:本案患者新病、宿疾并存,虛實兼有。初診證屬肝陰不足、肝陽上擾,故以鎮肝熄風湯養肝陰、潛肝陽,酸棗仁湯補陰血、安心神。方中牛膝補益肝腎、引熱下行,赭石重鎮降逆,龍骨、牡蠣益陰潛陽、鎮肝熄風,天冬、玄參滋陰清熱,茵陳、川子、麥芽清泄肝熱、疏肝理氣,酸棗仁湯養血清熱、除煩安神。二診患者有內熱下行之象,故增生地黃、黃柏清下焦之熱。三診患者諸癥減輕,然有寒涼傷陽之象,故減知母。 4討論 分虛實,、血虛、陰虛等諸虛所致心神失養、神無所藏而失眠,或實邪內生,臟腑失調,心神被擾而失眠,或虛實夾雜,心神失養兼邪擾心神而失眠。唐老師臨證亦根據病機邪實、正虛,或虛實夾雜之不同,靈活選用或祛邪以安心神,或培正兼安心神,或補虛瀉實、安神并重。 諸如以歸脾湯化裁療氣血不足之失眠,酸棗仁湯加味療肝血不足、虛煩之失眠, 血府逐瘀湯化裁療血瘀之失眠,黃連溫膽湯化裁療膽郁痰熱之失眠等,皆為唐老師靈活論治失眠之實例。此外,唐老師還強調,部分患者失眠由心理因素所致,辨證用藥的同時需注重心理疏導。臨證用藥,當不拘常法,因人而異,注重補虛瀉實,虛實兼顧。臨證治療不寐的“虛實辨治觀”,既與古人對失眠的論治一脈相承,又和當今醫家對失眠的認識不謀而合,有化繁為簡、提綱挈領之便,與臨床實際契合,臨證多有效驗,值得臨床借鑒和應用。 參考文獻 ]趙忠新,黃繼忠臨床睡眠障礙學 M ].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3,121. 2]劉艷驕.中醫睡眠醫學[ 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49.]余學慶,陳玉龍.淺談《內經》失眠論治1.國醫論壇,2000,15():2223. 4]張煒悅,馬捷,李峰,等.失眠“五臟致病”觀的研究與思考的.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3,199):1000-1001. 5]許良.學習“五臟皆有不寐”證治經驗的體會1.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6,122):155-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