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概述 2、依賴 3、濫用 4、成癮機制 5、為什么“青春期”容易出現成癮現象? 6、戒癮為什么難? 7、什么是權力上癮? 8、怎樣戒癮不再難了? 2、依賴 依賴(dependence)是一組認知、行為和生理癥狀群,盡管使用者明白使用物質帶來問題,仍繼續使用。自我用藥導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斷癥狀和強制性覓藥行為。依賴分為軀體依賴(physical dependence)和心理依賴(psychological dependence)。所謂強制性覓藥行為是指使用者沖動使用藥物,不顧一切后果,是自我失去控制的表現,不一定是人們常常理解的意志薄弱、道德敗壞的問題。 藥物依賴性(drug dependence)是指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的部分藥物(包括中樞抑制藥和中樞興奮藥)所具有的一種特性。藥物依賴性是專用術語,又稱藥物成癮或藥物成癮性,也俗稱“藥癮”,是指藥物長期與機體相互作用,使機體在生理機能、生化過程和/或形態學發生特異性、代償性和適應性改變的特性,停止用藥可導致機體的不適和/或心理上的渴求。這個概念是60年代逐漸形成的。在此之前,人們所說的成癮性只單指身體依賴性,而將心理依賴性稱之為習慣性。 身體依賴性亦稱生理依賴性 (physiological dependence),是指反復使用依賴性藥物后,機體產生的一種適應狀態。身體依賴表現的特點是:一旦停藥,用藥者出現一系列令人難以忍受的癥狀和體征,稱為戒斷癥狀或戒斷綜合癥(withdrawal syndrome,abstinence syndrome)。精神依賴性亦稱心理依賴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是由于所濫用藥物(或毒品)對大腦“獎賞中樞”產生非生理性刺激,濫用者為體驗或追求濫用藥物所致特殊精神刺激(如愉悅、滿足、幻覺)的一種心理渴求(Desire or Craving)和周期性強迫性覓藥、用藥行為。 藥物的成癮性和習慣性早為人們所知。但由于人們在使用上述兩術語時常出現混淆現象,為此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委員會于1964年用“藥物依賴性”這一術語取代了“成癮性”,和“習慣性”,并于1969年對藥物依賴性的含義作了如下描述:藥物依賴性是由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種精神狀態,有時也包括具體狀態,表現出一種強迫性地要連續或定期用該藥的行為和其他反應,目的是要感受它的精神效應,有時也是為了避免停藥引起的不適,可以發生或不發生耐受??傊?,不是為了醫療需要,而是由本人主動連續地或周期性地使用藥物,造成輕重不等的慢性或周期性的中毒狀態,稱為藥物依賴。 藥物依賴癥狀包括耐藥性(對同等劑量藥品的反應下降,或需要加大劑量才能達到與用藥初期的同等效應)、戒斷(當末攝入藥物時出現明顯不適),這一癥狀曾一度被認為是此種疾病的標志,DSM-IV根據是否有生理反應來辨別藥物依賴。如果耐藥性或戒斷在診斷所需的三種癥狀中出現,那么生理依賴的診斷就是合適的。不過,即使沒有耐藥性或戒斷的癥狀,也可以做出不具生理因素的物質依賴診斷。也就是說,三種癥狀并存但沒有出現耐藥性或戒斷的人仍符合診斷要求。其他癥狀包括:使用量超過最初預期、對藥物的持續渴望或無法嘗試減少使用量、使用藥物導致時間荒廢,因使用藥物而活動量減少,以及不顧負面后果地持續使用藥品。經過數年,診斷者漸漸偏離了這些癥狀的正式定義,因此重新審視這些定義是有益處的。 參考文獻: 1.TED演講:成癮的力量與對力量的成癮演講者:Gabor Mate 2.師建國、戴尊孝主編.《新編家庭心理醫生手冊》,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0 3.師建國主編.《成癮醫學》,科學出版社,2002 4.師建國主編.《成癮——21世紀的流行病》,科學出版社,2004 5.陶然主編.《網絡成癮探析與干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師建國主編《精神衛生科普叢書》,賈偉主編《自戴的枷鎖——解讀成癮疾病》,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7.郝偉,趙敏,李錦 主編《成癮醫學:理論與實踐》,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8.馬克·劉易斯著《瘋狂成癮者》,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社,2017 9.【美】亞當·奧爾特(Adam Alter) 著,閭佳 譯《欲罷不能》,機械工業出版社,2018 10.郝偉,陸林主編《精神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8):68-73 11.[美]Mitch Earleywine著.張珂娃,包燕,池培蓮譯.成癮障礙的心理治療.北京:中囯輕工業出版社,2012:1-33 |
|
來自: 新用戶7261osYC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