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從它的字面上大概意思就是說1000個人去勞動得來的金錢,甚至是不如一個人睡覺掙的錢多。很多人覺得異想天開,但這個俗語為什么一直流傳呢?老祖宗說的這句話有什么道理呢? 這里所說的“千人”只是一個虛詞,就比如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一日夫妻百日恩”等等,這些數字都是需指,而不是實際的數字,只是代指很多的意思。 而為什么是一千人賺錢都不如一個人睡一覺賺得多呢?其實不難理解,我們現在有一句話叫做“睡后收入”,就是說,即使是自己睡著了,還可以被動地獲得收入。 但是這里所說的“一人睡覺”其實指的不是“睡覺”,而是暗喻祖先的埋骨之地。古人很迷信,無論是陽宅還是陰宅都十分的講究。這里說的就是只要是將祖宗安葬在一個好地方,就會讓后世子孫福澤延綿。這就是“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的意思。 所以古代有財主愿意花大價錢,購買好地方。更有古代帝王為了修建陵寢,大興土木,這無疑是勞民傷財的舉動。 古代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這是在所難免的事情,我們當下要做的不僅僅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或許更重要的是,將這些傳統文化賦予新時代的新意義。就像我們知道了千人干活不如一人睡覺,那么我們如何讓這“一人睡覺”睡在好地方呢? 群經之首《易經》,傳統文化和風俗的集大成者19年前,也就是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里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后,他旁邊的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么要留下的。 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這位老人,就是《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的作者,被譽為現代新儒家的馮友蘭先生。 虞世南說:“不知易不可為將帥。”,而對于普通人來說,《易經》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典籍。 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 《周易》這部特殊的經典,在我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 儒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的五經之首;道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三玄之冠。馮友蘭教授之所說:“《周易》是宇宙的代數學。” 在遠古知識匱乏的年代,周易就相當于今天的“百度知道”,自古以來,無數人受到周易的啟發改變命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