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帶的英文,zodiac,起源于拉丁文的zōdiacus,而這個字又是從希臘文的ζ?διακ?? κ?κλο?(zōdiakos kuklos)演變而來的,原意為”動物圈(獸帶)”,指的是在黃道上的星座組成的環帶,不僅是太陽每年在天球上所行經的路徑,月球和行星的路徑也大略都在黃道的附近,因此也全部都在黃道帶的星座內。 ![]() 地球在軌道上繞著太陽運轉,導致太陽看起來在天球的黃道(紅色)上移動,它是與赤道(藍色)傾斜的。 在占星術,黃道帶被人為劃分為十二個隨中氣點移動(與實際星座位置不一致)的均等區域,各自都有符號。 因此,黃道帶是一個天球坐標系統,或是更具體的說是一個黃道坐標系統,以黃道做為緯度的基準平面(原點),并且以太陽在春分時的位置作為經度的原點。 ![]() 天球坐標系統 黃道與赤道不在同一平面上,而是大致斜交成23.5°的夾角,通常被稱為黃赤交角。黃道坐標系以黃道為基本圈,天體的位置可用黃經和黃緯兩坐標分量來表示。 ![]() 黃道和赤道的關系:赤道是垂直地球自轉軸的平面,與軌道平面(黃道)的夾角是軌道傾角,也就是黃赤交角。 太陽系的大多數天體幾乎在同一個平面內圍繞太陽轉動,這可能是因為太陽系來自于一個原行星盤。這個原行星盤也被叫做太陽系的不動面。地球軌道與不動面的夾角比1度大一點,太陽系主要天體的軌道平面與不動面的夾角都在6度以內。因此,從地面上看,太陽系的大多數天體都非常靠近黃道。因此,一般選擇黃道作為太陽系的參考平面。 ![]() 黃道平面的俯視圖與側視圖,包含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大多數繞太陽運行的行星都非常靠近地球所在平面,即黃道。 古人觀察星空,發現天體分作兩類:一類固定在天球上,組成各個星座,形成一幅永恒的天空背景,稱之為恒星;另一類天體在黃道附近運行,不斷穿過黃道上的十二個星座,稱之為行星。這些行星包括七顆(七曜),分別是陰陽——太陽和太陰(月球),以及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個肉眼可見的經典行星。太陽在黃道上一年運行一圈,太陰在黃道上一個月運行一圈。 七曜,也稱七緯,是古代中國人將熒惑星(火星)、辰星(水星)、歲星(木星)、太白星(金星)、鎮星(土星)稱為五星,五星又稱五曜,加上太陽星(日)、太陰星(月),合稱七曜。 各個文明對星座的劃分方法與行星軌跡密切相關:西方文明中,太陽的軌跡把黃道分作十二段,每月一段,每段一個星座組成黃道十二宮。 ![]() 黃道十二宮 三垣四方二十八宿 中國文明中,太陽的軌跡把黃道分作四段,每個季度一段,即天空的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而太陰的軌跡把黃道分作28段,每天一段,即天空的二十八宿;然后結合太陽和太陰的劃分,四象=28宿,每一象被分作七宿,這七宿分別對應陰陽金木水火土七大行星,組成一個星期七天,因此每個月被四象分成四個星期。古人在每一宿中選取一顆星作為定標星,古人稱它做“距星”。某一宿的距星與下鄰宿距星的赤經差,稱做某一宿的赤道距度(簡稱距度)。 ![]()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星分別在四方,每方都有七顆星,通常依據方位,又稱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又稱四象、四獸、四維、四方神,稱作“天之四靈,以正四方”。據《春秋》載,“二十八宿分在四方,方有七宿,共成一象。蟲獸在地,有象在天。東蒼龍,西白虎,皆南首北尾。南朱雀,北玄武,皆西首東尾。從角起而左旋。” ![]() 三垣二十八宿,三垣是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東方蒼龍共有48個星官: 角宿:角、平道、天田、周鼎、進賢、天門、平、庫樓、五柱、衡、南門 西方白虎共有56個星官: 奎宿:奎、外屏、土司空、軍南門、閣道、附路、王良、策、天溷 南方朱雀共有46個星官: 井宿:井、鉞、水府、五諸侯、天樽、北河、南河、積水、積薪、水位、四瀆、闕丘、丈人、子、孫、老人、軍市、野雞、天狼、弧矢 北方玄武共有76個星官: 斗宿:南斗、建、天弁、鱉、天雞、狗國、天淵、狗、農丈人、天籥 ![]() 二十八天區 二十八宿環繞在天體大氣象里面,周而復始的運行不停,分別主掌東、西、南、北四方天象,以分晝夜、寒暑的交替和陰陽氣數的變化。據《北斗治法武威經》載,“凡二十八宿各有司,盡關璇璣之分。若風雨雷雹,并人間萬匯,并隨武威占克,無不具載,明者察之。”二十八宿從角宿開始,自西向東排列,與日、月視運動的方向相同。 ![]() 中國占星方位圖 太極生兩儀而垂象,默運化鈞;高穹布列宿以昭明,分輝大地。周天三百六十五四分之余度,微數萬一千五百二十之隱名。見遲流,伏逆於星躔,循經緯,周旋於分野。星主北極紫微大帝,玉陛森嚴,瑤天高邈,權輿造化,掌握樞機。 在黃河流域見北天上空,以北極星為標準,集合周圍其他各星,合為一區,叫紫微垣。古人認為紫微垣是天帝之座。在紫微垣外,星張翼軫以北的星區是太微垣。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區是天市垣。杜甫《秋日送石首薛明府》:“紫微臨大角,皇極正乘輿。”大角,北天之亮星,古人以為是天王座。 三垣的創立比二十八宿晚一些,在隋唐之際趨于成熟,合并二十八宿后成為新的二十八宿三垣體系。 ![]() 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在北天中央,所以又稱中宮,或紫微宮,以北極為中樞。東、西兩藩共十五顆星,分為左垣與右垣兩列。各垣都有東、西兩藩的星,左右環列,其形如墻垣,故曰為“垣”。紫禁垣居中央,太微垣、天市垣陪設兩旁。宋史天文志: “紫微垣在北斗北,左右環列,翊衛之象也。”左垣八星包括左樞,上宰,少宰,上弼,少弼,上衛,少衛,少丞(即天龍座ι、θ、η、ζ、ν、AF,仙王座π,仙后座23的星)。右垣七星包括右樞,少尉,上輔,少輔,上衛,少衛,上丞(即天龍座α、κ、λ,大熊座d,鹿豹座43、α、H1等星)。紫微垣所占天區相當于拱極星區,大致包括現今的小熊、大熊、天龍、獵犬、牧夫、武仙、仙王、仙后、英仙、鹿豹等星座。 ![]() 紫微垣也就是所謂的“中宮”,和四象(龍虎龜雀)并稱,對應黃龍,為黃帝,頭向“星”、“張”二宿,尾向“柳”、“井”二宿,屬土,象征統治天下的帝王。 按照《步天歌》,紫微垣居于北天中央,所以又稱“中宮”,或稱“紫微宮”,象征皇宮。太微垣象征政府機構,天市垣象征街市。在“三垣”外分布著“四象”,也就是二十八宿的合稱。紫微垣是天的中心區域,再加上守護的三座城垣四方的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二十八星宿構成了古人的宇宙圖式。 《步天歌》:
![]() 在唐代,三垣二十八宿發展成為了中國古代的星空劃分體系,類似現代天文學中的星座。 “紫微垣”:宮室之位 紫微垣包含紫微、北極、勾陳、天皇大帝、五帝內座、尚書、權衡等三十九個星座,是君王休息的地方。《后漢書》卷四十八謂:“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紫微宮有十五顆星,環成兩個半圓,包圍北極星,其中東方八星,西方七星。紫微宮諸星明亮穩定則表示吉祥,特別明亮表示臣子盡職,晦暗則表示臣子失職,諸星不明亮就是要有戰爭發生了。 北極由太子、帝、庶子、后宮、北極(天樞)五星組成。這五星構成以帝為中心的王室。五星中最明亮的就是帝星。北極附近是四輔,帝星的南面有天乙、太乙。北極東西是左右垣。左垣由左樞、上宰、少宰、上弼、少弼、上衛、少丞八星組成。右垣由右樞、少尉、上輔、少輔、上衛、少衛、上丞七星組成,構成兩道屏藩,拱衛王室。在兩藩之內,有陰德、尚書、女史、柱史、御女、大理、勾陳、六甲、天皇大帝、五帝內座、華蓋。兩藩之外,北有傳舍和八谷,南有內階、文昌、北斗、天理、太陽守、太尊、天牢、勢、天槍、玄戈等。構成以王室為中心的朝廷機構,與世間治亂福禍相關最密切。 ![]() 紫微垣 小北斗七星分別是:北極二(β),北極一(γ),勾陳增九(η),勾陳四(ζ),勾陳三(ε),勾陳二(δ),勾陳一(α)。注意古人所崇拜的帝星并不是今天的北極星勾陳一,而是兩周時期的北極星北極二。帝星,又名紫微星,是北極五星中的“北極二”星。“北極二”,一星二用:其一代表人間帝王,其二用作北極星的寶座。因此,“北極二”也代表了兩顆星,即帝星和北極星。 ![]() 紫微星 因為北極正上方那顆星(北極星)不是恒久不變的,隨著天體運動,它也會發生移位,取而代之的是另一顆更靠近北極正上方的星星。而現在,北極星已經變成勾陳一、α星了。也就是說:古人所謂的紫微星已經不在“中宮”了。 今天的北極星,現階段是小熊星座的α星(勾陳一),又稱“北辰”、“天樞”,居于紫微垣內。”北辰位于上天的最中間,北斗七星圍繞著它四季旋轉,位置最高,最為尊貴,是“眾星之主”。 ![]() 紫微斗數 紫微垣三十九星官列表:
“太微垣”:朝廷之位 太微宮也有十五星,在翼宿、軫宿的北方,紫微垣的旁邊。是君王聽政的地方。太微垣主刺奸去惡之事,十星同時明亮表示將軍之間協同,不明則是臣子失職,搖動是諸侯謀反,偏移是刑罰過重。 ![]() 太微垣 太微垣有星官二十個:
“天市垣”:明堂之位 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東南方向,相對更接近夏秋的銀河區域,約占天空的57度范圍,大致相當于武仙、巨蛇、蛇夫等國際通用星座的一部分,包含19個星官(座),正星87顆,增星173顆。《晉書·天文志》中云:”天子率諸侯幸都市也。天市垣是天廷聚眾交易的地方,它以帝座為中樞,成屏藩之狀。中心是帝座星,左右兩側由二十二顆星構成兩垣或兩藩。 天市垣主權衡、聚眾,又稱天旗庭,主斬戮。天市就是天之都市的意思,是聚匯的地方, 也就代表了商業。星名多用貨物、量具、市場等命名,地名也用得特別多。 ![]() 天市垣 天市垣有星官十九個:
四方二十八宿
![]() 四方二十八宿 ![]() 二十八宿燈圖 東方七宿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 “角”:左刑、右兵 兩星十二度,另包括周鼎、天田、平道、平星、進賢、天門、庫樓、南門等星座。 角,就是龍角。在現代的星座組織系統中,角宿屬于室女座,其中較亮的角宿一和角宿二分別是一等和三等星,現代稱它們為室女α及室女Σ。黃道就在這兩顆星之間穿過,因此日月和行星常會在這兩顆星附近經過,古籍上稱角二星為天關或天門,也是這個原因。 角宿主造化萬物,傳播君主的威信,稱作“天關”。星明亮為太平;芒動則國家不安寧;日食天下亂;金星、火星犯角宿是有敵入侵;金星守是大將把持朝政。角宿的左角靠近天田座,是理的象征,主刑法,它的南邊是太陽道,五星犯,有水災發生;角宿的右角為將軍,主兵,它的北邊是太陰道,五星犯,有旱災發生。 “亢”:朝廷、疾病 四星九度,另包括左右攝提、大角、折威、頡亢、陽門。 亢,就是龍的咽喉。《爾雅 釋鳥》上云:“亢,鳥嚨”,注稱:“亢即咽,俗作吭。”亢宿也屬于室女座,但較角宿小,其中的星也較暗弱,多為四等以下。南京地區四月下旬,室女座在晚上9時前后位于東南方的半空中。 亢宿主天下的禮法,攝提是管理天下的上傳下達、文案、法律等等,又主疾病疫害。諸星明亮為祥兆,星晦暗就天下大亂、四處旱澇,大角座在左右攝提中間,稱做天子梁棟,金星守大角是戰爭的預兆。亢南邊的折威座主斬殺。東南方的頡亢主考察誠實,監察機構。再南方的陽門是邊塞、關隘、險阻的象征,預示邊境情況。 “氐”:宮室、妃嬪 四星十六度,另包括招搖、梗河、帝席、天乳、亢池、天輻、車肆、騎官二十七星、車騎、騎陣將軍。 氐,《說文》:“氐,至也;地也。”。《爾雅 釋天》:“天根,氐也。”注稱:“角,亢下系于氐,若木之有根。”因此氐可理解為龍的前足。氐宿屬于天秤座,其中的氐宿一(天秤Σ),氐宿三(天秤β)和氐宿四(天秤α)都是二至三等的較亮星,這三顆星構成了一個等腰三角形,頂點的氐宿四就落在黃道上。 氐宿為天子之路,又是后妃之府。 “房”:布政之官 四星六度,另包括東西咸、罰、鍵閉、鉤鈴、日、從官。 房是胸房。《史記 天官書》:“房為府,天駟也。”府通腑。《爾雅 釋天》:“天駟,房也。”注稱:“龍為天馬,故房四星謂之天駟。”房宿屬于天蝎座,房四星就是蝎子的頭,它們都是二,三等的較亮星(天蝎座π,ρ,α,β,)。 房宿為明堂,是天子發布政策的地方。 “心”:天王之位 三星六度,另包括積卒座。 心是龍心。心星,即著名的心宿二(天蝎座α),古代稱之為火,大火,或商星。它是一顆紅巨星,呈紅色,是一等星。心宿也屬于天蝎座,心宿三星(即天蝎座σ,α,τ)組成了蝎子的軀干。 心宿又叫天火,天王之位,中間一星為天子之位,旁兩星分別是太子和庶子。積卒在西南,十二星,是軍士的象征,過于明亮是兵禍的先兆。 “尾”:君臣、后宮 八星十九度,另包括天江、神宮、天魚、大龜等,靠近天河。 尾即龍尾,《左傳》:“童謠云'丙之晨,龍尾伏辰’”,注稱:“龍尾者,尾星也。日月之會曰辰,日在尾,故尾星伏不見。”尾宿也屬于天蝎座,正是蝎子的尾巴,由八九顆較亮的星組成,其中位于蝎子尾巴尖端的天蝎lambda亮于二等。 尾宿是后妃之府、后宮之場。第一星為后,然后是夫人、嬪妾等。在第三星旁有一傍星為神宮,是解衣內室。尾宿諸星明亮均恒則是后宮有序,子孫繁衍;暗淡則是關 系疏遠;搖動等則是君臣不合;就聚是大水;水星月暈則后妃死;火犯是宮中內亂;唯有土星犯尾宿是吉祥的預兆(天子臨后宮)。 “箕”:口舌、五谷 四星十一度,又稱天津,另包括糠、杵、臼,靠近天河。 箕,顧名思義,其形像簸箕。《詩 小雅》:“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指的便是它。箕宿屬于人馬座,箕宿四星(人馬座γ星,人馬座δ星,人馬座ε星,人馬座η星)組成一個四邊形,形狀有如簸箕。在南京地區,以上的氐房心尾箕五宿,凌晨時相繼出現在南方的半空中。 箕宿主八風,五星在箕的東邊是有風的預兆。又主口舌、客人、蠻夷諸國。所以蠻夷國家有動靜則會表現在箕宿。諸星明亮則五谷豐登,君王不受讒言;昏暗是君王不在、糧價昂貴、蠻夷不服。 北方七宿包括:斗,牛,女,虛,危,室,壁。 “斗”:宰相、受祿 六星二十四度,另包括天弁、建、天雞、狗、狗國、天淵、鱉等。 斗,也稱南斗。與北斗七星一樣,南斗六星在天空中的形狀也很像斗,故名,但南斗的范圍和亮度較之北斗則有所不及了。斗宿與東方七宿中的箕宿同屬于人馬座,黃道就從斗把子的斗宿二(人馬Ψ)和斗宿三(人馬座μ星)之間穿過。冬至點目前位于這二顆星中點右五度處。 南斗又稱作天廟、天位、天闕、天機、天府、天庫、天洞。是宰相之位。主天子的壽命、酌量政事、稟受爵祿。南方兩星主兵革、其次兩星主爵祿、北方兩星主壽命。諸星動搖是君臣失勢;大小不齊是賢臣被驅逐;暗淡則是丞相被廢黜。 “牛”:道路、犧牲 六星七度,另包括織女、漸臺、輦道、左右騎、河鼓、天浮、羅堰、天田、九坎。牛宿又稱牽牛,主祭祀犧牲。 牛,古稱牽牛;女,古稱婺女或須女。一說牛宿和女宿的名字是從牛郎和織女二星轉移而來。古詩“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中的牽牛指的便是河鼓三星(河鼓二即牛郎)。1978年在湖北隨縣發掘出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有一個漆箱,其箱蓋上以篆文書有二十八宿的名稱,其中牛,女二宿寫作牽牛和婺女,可見這兩宿的名字由來已久,不一定是從牛郎和織女二星轉變而來的。牛,女二宿均是不甚顯著的星宿。牛宿中牛宿一(摩羯β)和牛宿二(摩羯α)是三等星,余者皆為五、六等星。女宿中更是只有最亮的女宿一(寶瓶Υ)為四等星。從織女向牛郎作一假想的連線,并延長約一倍的距離,便可找到牛宿。女宿一位于牛宿二星之左。在五月上旬的南京,可以在日出前南方的半空中找到這二宿。《禮記 月令》中云:“孟夏之月……旦婺女中。”就是指如果黎明時看到女宿在南方中天的位置,便曉得初夏來臨了。 “女”:布帛 四星十一度,另包括扶箱、奚仲、天津、桍瓜、敗瓜、離珠以及代、秦、周、趙、魏、韓、晉、燕、楚、齊、鄭、越。又稱須女,是天之少府,主步布帛、珠寶、寶藏,又主嫁娶。星明則天下物產豐富,女工、庫藏充足;暗小則國家資源缺乏;五星犯則婦人之災。 “虛”:祈祀 兩星十度,另包括司危、司非、司祿、司命、哭、泣、離瑜、天磊城、敗臼。 虛,《說文》:“丘謂之虛。”古代的城邑,往往是丘居的,在城邑毀滅后,丘就改稱為墟。虛位于北官的中央,《爾雅 釋天》:“玄枵,虛也。”注稱:“虛在正北,北方色黑,枵之言耗,耗亦虛意。”因此虛有大丘,故地及虛耗的意思。虛宿在遠古時即已相當著名,成書于周代的《尚書 堯典》中記載的四仲中星里就有虛宿,“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彼時虛宿在秋分前后的傍晚出現在南方中天。從牛宿二向女宿一作假想的連線,并延長約一倍半,所碰到的一顆三等星便是虛宿一,它也屬于寶瓶座(寶瓶β),虛宿二在虛宿一上方,是四等星,屬于小馬座(小馬α)。 虛宿是廟堂,主死喪哭泣、墳墓祭祀。是天子處理與陰間關系的地方。有關的事宜就占看此宿。星明則天下安定;不明則天下旱、動搖則有死喪。 “危”:宗廟 三星十八度,另包括造父、天鉤、車府、人星、杵、臼、蓋屋、墳墓、天錢、虛梁。 危,是屋棟之上的意思。《史記索隱》中引《禮記》稱:“中屋履危,蓋升屋以避兵也。”《史記 天官書》:“危為蓋屋。”《晉書 天文志》:“危三星,主天府市架屋。”危三星包括危宿一(寶瓶座α),危宿二(飛馬Υ)和危宿三(飛馬Υ),均為二、三等星。這三星的形狀就有如一個尖屋頂。 火星守危宿是大災的征兆。年成不足、遭瘟疫、死無葬、東南有戰爭、大臣反逆、改朝換代、天下大旱、米貴十倍。 “室”:土工 兩星十七度,另包括騰蛇、離宮、土公吏、雷、電、壘壁陣、羽林軍、天網、北落、斧鉞、八奎。主土工之事、三軍糧草。星明則國家昌盛,不明則鬼神不享受祭祀,國家疾病疫害多。 “壁”:文章 兩星十度,另包括天廄、霹靂、云雨、斧锧。 主文章,星明則道術學問昌盛;大小不同則為天子輕視學問、學者地位下降;晦暗則結黨專權。 室和壁是相連的兩宿,古有營室,東壁之稱。營室原為四星,成四方形,有東壁,西壁各兩星,正如宮室之象。《周官 梓人》:“龜蛇四游,以象營室也。”其后東壁從營室中分出,成為了室,壁兩宿。曾侯乙墓漆箱蓋上稱這兩宿為西縈與東縈。東壁,西壁四星,就是著名的飛馬座四邊形。室宿一(飛馬α)和室宿二(飛馬β)是西壁,也稱為定,《詩經》:“定之方中,作于楚宮。”春秋時期室宿在秋末冬初的傍晚出現在南方中天,此時是農閑時節,人們利用這段時間建造房屋為冬天作準備,因此有營室之稱。壁宿一(飛馬座γ星)和壁宿二(仙女座α星)是東壁,這二星的赤經都非常接近于0度,從壁宿二向壁宿一連線并約延長一倍,就可找到目前春分點的大概位置。 西方七宿包括:奎,婁,胃,昴,畢,參,觜。 “奎”:兵戎 十六星十七度,另包括策、王良、附路、閣道、軍南門、外屏、土司空、天涸。 奎,《說文》:“兩髀之間”,《廣雅》:“胯,奎也。”奎宿十六星,左右兩半正如兩髀的形狀。《步天歌》中則把奎宿描述成:“腰細頭尖似破鞋,一十六星繞鞋生。”奎宿一至九屬于仙女座,奎宿十至十六屬于雙魚座。這十六星多數是四、五等的暗星,其中最亮的奎宿九(仙女β)是二等星。在奎宿七上方(也就是奎宿這只鞋子的鞋尖附近)有一視星等四等左右的亮斑,這就是著名的仙女座星云(M31)。 主軍隊、水利。明亮則安定;動搖則國家必有戰爭,另說有赦免罪犯的可能。皇帝淫亂不理朝政則奎宿有角。 “婁”:天獄 三星十二度,另包括天大將軍、左右更、天倉、天庾。 婁,通摟。摟,《說文》:“曳聚也”,《集韻》:“曳也,通作婁”,《公羊》:“牛馬維婁”,注稱:“系馬曰維,系牛曰婁。”《史記 天官書》:“婁為聚眾。”古代的天文典籍中把婁宿視為主管牧養犧牲或興兵聚眾的地方。婁宿三星屬于白羊座(白羊α,β,γ),其中最亮的婁宿三(白羊α)是二等星。婁宿位于白道(月亮的運行軌跡)和黃道的交點附近。 主放牧,飼養,是天下萬物收藏的地方。婁宿匯聚則有聚眾興兵的事情發生;諸星不明就是反亂的征兆。 “胃”:五谷 三星十四度,另包括積水、天船、大陵、積尸、天禾、天萂。 胃,《釋名》:“胃,圍也,圍受食物也。”《史記 天官書》:“胃為天倉。”胃宿三星屬于白羊座(白羊π,ζ,63),均是四、五等的小星。 主管五谷、倉庫、捕殺。明亮則倉庫豐滿;暗淡則倉庫空虛、糧荒。旁大陵座主陵墓,明而大則天下死亡增多。旁邊的積尸(與鬼宿的不同)明亮則死人如山。 “昴”:邊主 七星十一度,另包括天讒、卷舌、月、歷石、天阿、天陰、天苑。 昴,《史記 天官書》:“昴曰髦頭”,髦,《說文》:“發也”。昴又稱為留,留有簇聚、團屬之意,例如:果實多子而團聚的稱為榴,因病變血液積聚而生的稱為瘤。昴宿正是由一團小星組成的,目力好的人能分辨出七顆來,希臘神話中稱它們為“七姐妹(Pleiades)”。古人用昴宿來定四時,《尚書 堯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是指如果日落時看到昴宿出現在中天,就可以知道冬至到了。昴宿屬于金牛座,由一團小星簇聚在一起的便是它了。 昴為天之耳,主兵喪、口舌、奏對。昴中一大星明亮為法律平穩、國家沒有佞臣,不明則濫施刑罰;其余六星相反,明亮則國家刑罰嚴重、邊關緊張、大臣下獄、天子聽信讒言、忠臣遭誅殺。 “畢”:狩獵、邊兵 八星十六度,另包括天潢、天街、附耳、天高、天節、九州朱口、九斿、參旗、天園。 畢,《儀禮》:“宗人執畢先入”,注稱:“畢狀如乂”。《詩 小雅》:“有捄天畢”,朱熹注:“天畢,畢星也,狀如掩兔之畢”。畢宿八星屬于金牛座,它的形狀有如一把小叉子,也像是英文字母Y。《西步天歌》:“畢宿八星如小網,左角一珠光獨朗。”這左角的一顆亮星是畢宿五(金牛α),一等星。《史記 天官書》上說:“昴畢間為天街”,是指日月行星常經過這里,目前水星正位于這兩個星宿之間。《詩經》稱:“月離于畢,俾滂沱矣”。是指月亮經過畢宿時雨季來臨。 主邊兵、狩獵,又稱天獄,能察覺奸佞陰謀,防備外患。左方大星為邊將,光亮則天下和平;失常則邊境戰亂,國家不安寧;光芒耀眼則外國入侵;移動則大亂。 “參”:行殺 十星九度,另包括伐、玉井、軍井、廁、屏、屎。 參,參宿在西方稱為獵戶座,這兩個名字在中外都是響當當的。《西步天歌》:“參宿七星明燭宵,兩肩兩足三為腰”。參宿在夜空中的奪目程度由此可見一斑。從冬季到次年的初夏,參宿都是夜空中最醒目的一個星座。參宿一,二,三(獵戶δ,ρ,ζ)組成了獵人的腰帶。《唐風》:“三星,參也。”參是象形的寫法,象征了腰帶三星。《左傳》上載:“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于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后帝不臧,遷閼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沈于大夏,主參。”辰即心宿,參宿一和心宿二的赤經相差約180度,同一地方的人們不能在同一時間看到它們,因此民間有“參商不相見”的說法。參宿四(獵戶α)是獵人的右肩,參宿五(獵戶γ)是左肩,參宿六(獵戶κ)是右足,參宿七(獵戶β)是左足,它們都是亮星。 主刑罰。參七星,伐三星共稱參伐,為白虎的身軀,主西方,主邊城鮮卑。七星明亮則軍隊精銳;昏暗則將軍弱小;芒角則三軍躁動;動搖則邊關緊急。 “觜”:行軍 三星一度,另包括坐旗、司怪。 觜,《說文》:“鴟奮頭上角觜也“,注稱:“凡羽族之咮銳,故鳥咮曰觜。”觜宿三小星位于參宿兩肩上方,形狀可與角狀的鳥嘴相聯系,故名。 為三軍之侯,主行軍、顏色發紅為動武的跡象。 南方七宿包括:井,鬼,柳,星,張,翼,軫。 “井”:水泉 八星三十三度,另包括積水、北河、五諸侯、天樽、列鉞、積薪、水位、水府、南河、四瀆、闕丘、軍市、野雞、丈人、子、孫、狼、南極老人、弧夫。 井,《史記 天官書》:“東井為水事”,井宿八星的形狀有如一個水井,故名。井宿屬于雙子座,其中最亮的是井宿三(雙子γ),是二等星。井宿三與北河二,北河三(即雙子α和β)組成了一個等腰三角形,井宿就位于北河和參宿之間,這是尋找井宿的一個方法。 主水,酒食。君王端正則井星明亮;過于明亮則多風雨;晦暗則國家弱小、軍隊叛亂;動搖則諸侯稱帝。 “鬼”:祠祀、死喪 五星三度,另包括爟、天狗、外廚、天紀、天社。 鬼,又稱輿鬼。輿,《集韻》:“眾也”,因此輿鬼可理解為眾鬼之意;《說文》:“輿,車底也”,鬼宿四星呈方形,似車,這或是另一層意思。《步天歌》:“四星冊方似木柜,中央白者積尸氣”,《觀象玩占》:“鬼中央白色如粉絮者,謂之積尸氣。一曰天尸,主死喪祠。”鬼宿屬于巨蟹座,鬼宿四星(巨蟹γ,δ,Τ,Υ)均為四,五等的小星。其中央的所謂積尸氣,是一個星團,西方稱之為蜂窩(Beehive),學名是M44。伽俐略曾認為積尸氣是一顆星,當他率先用望遠鏡對這一星團進行觀測后,發現里面有四十余顆星,不禁為之驚訝。一千多年前夏至點位于巨蟹座(Cancer),夏至日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因此西方把北回歸線稱為Tropic of Cancer。目前金星正運行在M44附近。 東北星主積谷、東南主積兵、西南主積布、西北主積金玉。有變化就依據所主來占斷。中央一白色如粉的叫做積尸氣,又稱天尸,主死喪、刑罰、斬殺,此星不當明亮。 “柳”:庖廚 八星十四度,另包括酒旗。 柳,原名為咮,咮是鳥嘴的意思,這與角為龍角的意義相似。《爾雅 釋天》:“咮謂之柳,柳,鶉火也”,注稱:“鶉,鳥名;火屬南方”。柳宿八星,形狀彎曲,像鳥嘴,也像垂柳,《步天歌》:“柳八星,曲頭重如柳”。柳,星,張三宿均屬于長蛇座,柳宿位于蛇頭的位置,其中最亮的是柳宿六(長蛇ζ),三等星。 主御膳酒食、倉庫、鍋灶。星明則大臣安定,人民不愁酒食,天子安定;不明則天子朝政失衡、宮中不安定。 “星”:文 繡七星七度,另包括軒轅、內平、天相、天稷。為赤帝府,主衣裳紋繡,又為賢士。 星,也稱七星,共有七顆星,《禮記 月令》稱:“孟春之月,旦七星中”,指的便是它。《史記 天官書》:“七星,頸,為員官,主急事”,《史記 索隱》:“頸,朱鳥頸也。員官,喉也。物在喉嚨,終不久留,故主急事。”星宿位于長蛇的心臟,其中最亮的是星宿一(長蛇α),是二等星。《步天歌》:“七星如鉤柳下生,星上十七軒轅形”,指出了星宿的相對位置。這里的軒轅是一個著名的星群,西方稱為獅子座,軒轅十四就是獅子座α星。 “張”:珍寶 六星十九度,另包括少微、長垣、天尊、天廟。 張,《爾雅》:“鳥張嗉”,注稱:“嗉,鳥受食之處也。”可見張宿取意于朱鳥。《史記 律書》另有所指:“張,言萬物皆張也。”張宿六星,其形狀像張開的弓矢,均為四,五等小星,其中較亮的是張宿二(長蛇Ψ)。 主天廟明堂御史之位,為宗廟所用的金玉珠寶,天子內宮服裝,遠方貢品。張星明亮則萬物豐盛,國家穩定;暗小則欠缺禮法;遷移則國家有不服王法的人;就聚則有戰爭。 “翼”:娛樂 二十二星十九度,另包括東甌。 翼,也取意于朱鳥,《史記 天官書》:“翼為羽翮”。翼宿二十二星,形狀就如張開的鳥翼,部分屬于長蛇座,其余屬于巨爵座。 為朱雀之翼,主樂府、五音。明亮則國家安定,天下興禮樂;昏暗則帝王失禮;動搖則有外邦使節來;就聚則軍伐混戰。 “軫”:軍騎 四星十八度,另包括長沙子、青丘、土司空、器府。 軫,在曾侯乙墓的漆箱蓋上寫作車,《史記 天官書》:“軫為車”,《索隱》:“軫四星居中,又有二星為左右轄,車之象也。”《說文》:“軫,車后橫木也”,轄是指車軸上插著的小鐵棍,可以使輪子不脫落。軫宿四星和左右轄均屬于烏鴉座,《西步天歌》:“軫宿四珠不等方,長沙一黑中間藏”,長沙是一顆五等星,學名烏鴉座ζ星。 主盜賊、戰爭、死喪。監察錯誤、預知兇災。明亮則車馬充足;就聚則有戰爭。
五行相應 二十八宿與二十八種動物的對應,每宿都有一種動物為代表,且配之以五行與日月,用來推算人的命祿吉兇。這種組合稱為“禽星”或“星禽”,推算之術稱為“演禽”。北宋神宗時的《湘山野錄》中記載,宋初司天監王處訥就會用星禽來推算命運。 ![]() 二十八宿五行圖 地理分野 中國古人依照某種特定對應關系來劃分地域,稱為“分野”。分野理論的核心是將地域與天體對應的星土說,星土說的核心則是十二次及二十八宿分野。 ![]() |
|